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現任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曾任中央大學英美語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教育部文化參事兼駐澳大利亞及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組長,學術交流基金會(美國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執行長等職。研究興趣為非裔美國文學和翻譯研究。著有Toni Morrison and Black CulturalNationalism 及多篇學術論文,並曾主編《典律與文學教學》及譯有《所羅門之歌》等。
第二輯
何文敬 “I’ll Tell”: The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L in
Toni Morrison’s Love 77
林茂竹 Food, Ethnicity, Masculinity: The Culinary-scapes
in Frank Chin’s Donald Duk 103
郭章瑞 Uncertainty and Anxiety in Matthew Arnold’s
Poems 133
陳超明 文學與語言的跨界教學:文學課程的多重可
能性 157
莊坤良 文本即生命:以佛洛斯特〈未經之路〉的教
學為例 179
曾麗玲 喬伊斯作品裡書寫者與郵差的動態關係 199
邱源貴 慾望、意妄、與遺忘:從心理與神話層面看
《慾望街車》 215
儲湘君 狼∣人:弗迪南與狼人妄想症 233
李欣穎 欲知蒼生問鬼神:十九世紀後期的美國靈異
小說 251
趙美玲/陳國榮 英國文學中的宗教面面觀 279
蔡秀枝 羅蘭.巴特《符號帝國》裡的異文化與空無 295
在戲劇方面,儲湘君的論文旨在討論英國劇作家魏斯特(John Webster)的《瑪菲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Malfi)劇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特別著重男主角的狼人妄想症。邱源貴則選擇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士(Tennessee Williams)的名劇《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為研究對象,從心理與神話的層面探討劇中主要人物的慾望、意妄與遺忘。
目前臺灣各大學的英文系所,文學與語言教學常有爭論,近年來文學課程更有被邊緣化的趨勢。陳超明和莊坤良都試圖為文學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辯護。不過,他們在選用教學示範的例子卻有不同的取向。在「小說選讀」課上,陳超明選用美國小說家Nicolas Sparks的通俗作品《瓶中信》(Message in a Bottle)作為教材之一。莊坤良在「文本即生命」論文中所援引的例子則為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膾炙人口的〈未經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他們對開創文學教學的新境界提出了很務實可行的創意建言,可謂用心良苦,發人深省。
第二輯的最後一篇論文將地理空間轉到亞洲日本。在日本大地震和核災之後,作者蔡秀枝懷著悲憫之心修改這篇論文。文中她詳讀法國文化批評家羅蘭巴特(Ronald Barthes)的《符號帝國》(Empire of Signs),並針對羅蘭巴特如何看待或品味日本(東方)所呈現的異文化之特殊風貌與內涵,以及對「空無」的概念,作了相當細膩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