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

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604627
康有為/著;俠安居士/輯;世界書局/增補
世界書局
2011年10月07日
150.00  元
HK$ 127.5  







規格:平裝 / 360頁 / 19*26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康有為的一生,見證了中國進入現代幾個重要轉折,更主導了戊戌變法的展開。身為承先啟後者,他留下了許多相關著作,一筆一墨皆是珍貴的史料。收錄於本書中的文稿、信件,主要述說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時勢、自己出逃的經過與劫後餘生的慨嘆,並將自己對於中國未來的冀盼永懷在心。

  本書是康有為於戊戌變法前後所記之手稿,主要內容是政變後流亡海外之心路歷程、事過境遷之回憶,另錄有光緒皇帝密詔、相關人物往來書信等,並附清末政府與維新運動重要歷史人物照片,從中可見清末風雨飄搖之時局,同時為這段重要歷史提供了有力史料。此外,康有為在書學方面的造詣頗高,書法墨蹟融合碑體、行草,自成一格,世稱「康體」,本書亦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今日本局重新編排印製,於照片後加入人物生平簡介、詩文等,又將所有手跡逐字釋譯,以便讀者清楚了解文意;書末亦整理補充康有為先生年表與戊戌變法史事等資料,對於此一改革中國專制社會,朝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事件,能夠獲得較全面的了解。

本書特色

  1.經本局重新編排,於每篇墨稿手跡後逐字釋譯,使讀者更了解文意。

  2.每幀重要歷史人物照片後又加入人物生平簡介、與戊戌變法之關連及相關詩文作品,為此段歷史提供有力證據史料。

  3.書末附有本局編輯部統整之康有為先生年表與戊戌變法相關資料,期能較全面的了解清末風雨飄搖之歷史時局。

作者簡介

康有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

  生於廣東省南海縣,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戊戌後號更生,晚號更甡,又號西樵山人、天遊化人。光緒十七年,於廣州創設萬木草堂,先後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甲午戰後,創辦強學會,發行《強學報》,提倡變法。光緒二十四年,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展開戊戌變法,僅一百零三日而告終。政變後流亡海外,又創保皇黨,倡言君主立憲。民國建立,次年返國,創《不忍》雜誌。民國六年,與張勳擁立溥儀復辟,後失敗。晚年仍聲明效忠清室,反對共和思想。著有《廣藝舟雙楫》,為碑學重要文獻;另著有《康南海詩集》、《諸天講》、《長興里講學記》等。



出版緣起

  是否見過枯枝上奮力探頭的一簇新綠?是否見過黎明前劃破天際的一點微光?正是那樣隳壞又華美的時代,孕育出一批新思想、新作為的知識分子,他們震盪了隨波逐流的世俗,亦翻開了現代的歷史篇章。而這本書即是他們其中一人的手稿墨跡—揭開中國改革序幕、啟發革命意識的康有為先生。

  下一度百年,當我們的子孫回身凝視,將如何論述這段歷史、定義這個時代?百年前照耀在這塊土地上的陽光依舊,我們與世世代代後人的生活卻肇基於先人們的每一步進退、每一次成敗,唯有記取經驗,奮力前行,曾能把路走長、走寬、走穩,因此,世界書局特於辛亥百年出版《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既是紀念緬懷,更是借此自省,以史為鏡,以知興替。

  本書為康有為先生於戊戌變法前後所記之手稿,主要內容是政變後流亡海外之心路歷程及事件經過之回憶,另錄有光緒皇帝密詔、相關人物往來書信、晚年支持復辟之觀點,並附清末政府與維新運動重要歷史人物照片。從中可想見清末風雨飄搖之時局,也同時為這段重要歷史提供了有力史料。此外,康有為先生兼有政治與藝術才華,其書法墨跡融合碑體、行草,自成一格,藝術價值亦高。本局曾於四十年前十月出版,在辛亥百年的今日,本局再次重新編排印製,並於照片後加入人物生平簡介,又將所有手跡逐字釋譯,以便讀者清楚了解文意;書末亦整理補充康有為先生年表與戊戌變法史事等資料,冀望對於此一改革中國專制社會,朝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事件,能夠獲得較全面的了解。

  百年以來,最為重大之變革即帝制傾覆、民國創建,在孫中山先生引領革命,不懈努力下,終於成功地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但若論及改革意識之起始,不可或忘的便是由康有為、梁啟超、劉光第等維新派人士,自甲午戰敗後所發起的「公車上書」,至啟發民族自覺、革新思想文化的戊戌變法,在他們的言行中,無不充滿知識分子悲天憫人、救亡圖存的熱忱!不論其人是否有爭議、政治理念是否合乎現實,他們關心國事與天下事的廣闊襟懷,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更足以作為典範。

  歷史時常是一體兩面,是非功過未可一概而論;如何以宏觀的角度,自數百年、數千年的變遷中,尋求立身處世之道?康有為先生領導的戊戌變法不只是劃時代的開端,也提醒後人「惟來人世間發願專為救人起見,期皆至於大同太平之治,將來生生世世,歷經無量劫,救此眾生,雖頻仍遭難,無有厭改。」救國救民,大悲大願!要堅守信念,懷抱「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決心!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