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知識與解脫:促成宗教轉化體驗的藏傳佛教知識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5936
安妮.克萊因
劉宇光
法鼓
2012年8月01日
150.00  元
HK$ 127.5  







叢書系列:法鼓佛教學院譯叢
規格:平裝 / 正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法鼓佛教學院譯叢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本書是美籍佛教學者安妮.克萊因(Anne C. Klein)的藏傳佛教格魯派經量部量論學說的知識論研究。所據的資料包括:清代章嘉、第一及第二的兩世嘉木樣、普覺強巴、三大寺的攝類學教科書及藏傳學僧的口註等。

  作者指出:格魯派的經量部闡述既繼承印度經量部對感官認知的重視,也企圖克服印度經量部對「概念思維」在認知功能上的不確定結論,並確立概念思維的認知有效性及語言的可傳遞性。透過探討格魯派的經量部二諦說、對象的分類、各類對象在知覺與概念認知的不同功能,及「否定」的運作與它的語言功能,作者說明格魯派如何既為知覺與概念認知建立具一貫性的知識論基礎,同時也確保兩種功能之間能相融不悖,這些皆為西方哲學的共通課題。

  作者也剖析格魯派如何把佛教以省察認知局限,及對治認知妄謬,來作為宗教解脫的關鍵要素之觀點推到極致,使經量部成為應成中觀解脫論的知識論基礎,當中包括概念認知作為宗教解脫的必要條件,以及經量部「否定」說作為應成中觀見表述「空」義的基礎等宗教性的哲學課題。

  全書由導論、格魯派經量部二諦說、達倉二諦說、現量、概念思維、遮詮與分齊、非遮、無遮、命名及結論共十章組成。

作者簡介

安妮.克萊因(Anne C. Klein)

  美籍藏傳佛教哲學專家。一九八一年博士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宗教學系。後任教於德州候斯頓市賴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宗教學系迄今。專著除中譯的《知識與解脫》外,尚包括《認知、命名與否定:藏傳經量部資料集》、《入中道:西藏的口傳中觀哲學》、《遇上勝鬘夫人:佛弟子、女性主義及自我的技藝》及《無邊的整體性: 苯教、大圓滿法及離概念的思路》等。

譯者簡介

劉宇光

  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香港科技大學哲學博士,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有相唯識(Sakara-vijnanavada),除博士論文外,即將出版《東亞有相唯識所知障概念的哲學研究》(2012年秋),兼治佛學研究方法論及當代佛教公共議題,另譯有納芭(E. Napper)《緣起與空性》(Dependent Arising and Emptiness),並撰有佛教哲學論文多篇,刊於北京、臺北及香港學術刊物。



通序  釋惠敏
中文版序  安妮.克萊因
謝辭  安妮.克萊因
譯者導言  劉宇光

導論章
第一節 議題的範圍
第二節 佛教的宗教脈絡
第三節 格魯派經量部的觀點
第四節 資料文獻
第五節 知覺:錯誤與功用

第一章 格魯派經量部的「二諦」說
第一節 隨教行經量部的二諦說
第二節 隨理行經量部的二諦說
第三節 二諦
第四節 指認自相法
第五節 自相法的存有論
第六節 格魯派經量部及其論敵們的「自相法」定義
第七節 格魯派的經量部系統
第八節 進一步考察格魯派觀點的淵源
第九節 「自相法」及「有」之範疇
第十節 常住法及共相法
第十一節 格魯派隨理行經量部的「勝義諦」文獻
第十二節 整體或蘊聚的地位
第十三節 實有與假有
第十四節 應成見論經量部的「無我」見
第十五節 勝義諦的一般現量
第十六節 「自相法」及「共相法」的特質

第二章 達倉的「二諦」說
第一節 無常的共相法
第二節 達倉論世俗力用與勝義力用
第三節 整體與部分的位置

第三章 現量
第一節 能全幅地認知對象之識
第二節 現量識如何認知其對象

第四章 概念思維
第一節 思維的對象
第二節 概念的錯誤
第三節 思維及現量
第四節 思維如何領悟無常法

第五章 遮詮與分齊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成立法
第三節 遮法
第四節 歷史的角度
第五節 「遮法」的劃分
第六節 非遮
第七節 無遮

第六章 遮詮:非遮
第一節 「非遮」四分說
第二節 非遮二分說
第三節 「非遮」與格魯派「道次」論

第七章 遮詮:無遮
第一節 進一步的涵意

第八章 命名
第一節 名號、名言及假名
第二節 把假名應用於「總」的理由
第三節 如何認知類同
第四節 殊類與共類之間的差異
第五節 對象為何顯現為同類
第六節 名號與對象
第七節 「總」與命名程


第八節 事物是不可表詮的

第九章 結論:概念與無二慧

註解
譯註
參考書目
術語對照
譯後記
索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