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張其成全解周易

張其成全解周易
9787508053844
張其成
華夏出版社
2010年1月01日
100.00  元
HK$ 95  






規格:平裝 / 519頁 / 18cmX25cm / 普級 / 單色 / 初版
出版地:大陸




[ 尚未分類 ]








◎本書的解讀忠實于原典,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與當下的現實人生相聯系,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時代熠熠生輝。

◎以通俗流暢的現代語言,用歷史故事、現實事例闡發《周易》中的微言大義,說明《周易》講的是宇宙的大規律,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它告訴我們一種知變應變的大法則,一種趨吉避凶的方法。

◎全面梳理《周易》的佔卜之術,揭示《周易》佔筮的原理,第一次公布作者獨創的起卦新方法——“入靜觀象法”。

◎本書的講解深入淺出,讓讀者能真正讀懂並學會運用《周易》,以幫助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風順。

◎書中配有大量的易圖與作者專門為本書題寫的書法圖片,以增進對《周易》的理解與閱讀情趣。


張其成,著名國學專家、養生專家。北京中易國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主任委員,國際易學聯合會常務理事。清華,北大國學班特邀教授。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北京衛視等有關欄目主講人。 出身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世醫家庭,其父李濟仁為我國首屆國醫大師,師從易學泰斗朱伯?。1992年主編我國第一部《易學大辭典》;1994年主編我國第一部《易經應用大百科》;1997年首創“易道主干”說,以“易”融貫儒道佛醫;1999年主編《易學文化叢書》;2003年最早在北大為企業家講授國學,研發“修心開智管理系統”;2004年建立第一個個人國學網站,主編第一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哲學基礎》,開設第一期企業家國學修煉營;2005年建立第一個導師制書院,首次創建“國學心智管理模式”、“五行識人用人系統”;2006年倡導“國學養生”,創立“三寶五心養生法”;2008年主編第一部國家級研究生教材《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創建全國唯一的師帶徒式國學院,被譽為“國學修心第一人”。 主要著作︰《張其成講讀周易》系列、《張其成講讀黃帝內經》、《張其成講讀老子》、《修心養生》,《五行識人》等。


《周易》導讀
《周易》的文化地位
《周易》的構成
《周易》的時代與作者
“周易”的含義
《周易》的性質
卦爻象︰《易經》的符號系統
卦爻辭︰《易經》的文字系統
卦爻象與卦爻辭
《易傳》的內容
《易傳》解《經》的方法
太極與太極圖
陰陽與五行
周易的佔卜
學《易》的方法—一入靜觀象法
乾卦第一——龍馬精神
坤卦第二——陰柔之美
屯卦第三——開創基業
蒙卦第四——啟蒙教育
需卦第五——伺機而動
訟卦第六——停止爭訟
師卦第七——用人之道
比卦第八——以和為貴
小畜卦第九——小有成就
履卦第十——小心行事
泰卦第十一——天地通泰
否卦第十二——不交不通
同人卦第十三——會同和諧
大有卦第十四——保持富有
謙卦第十五——謙虛之德
豫卦第十六——快樂之道
隨卦第十七——擇善而從
蠱卦第十八——解除困惑
臨卦第十九——領導藝術
觀卦第二十——觀察之道
噬嗑卦第二十一——刑法嚴明
賁卦第二十二——文飾之美
剝卦第二十三——防微杜漸
復卦第二十四——萬物復興
無妄卦第二十五——不可妄為
大畜卦第二十六——蓄德養賢
頤卦第二十七——頤養之道
大過卦第二十八——改過糾錯
坎卦第二十九——化險為夷
離卦第三十——美麗人生
咸卦第三十一——感應和合
恆卦第三十二——持之以恆
遁卦第三十三——急流勇退
大壯卦第三十四——強盛法則
晉卦第三十五——提拔晉升
明夷卦第三十六——韜光養晦
家人卦第三十七——治家有方
睽卦第三十八——化分為合
蹇卦第三十九——渡過艱險
解卦第四十——排憂解難
損卦第四十一——有舍有得
益卦第四十二——損己益人
央卦第四十三——果斷決策
卦第四十四——相遇相知
萃卦第四十五———會聚之道
升卦第四十六——順勢上升
困卦第四十七——困境求通
井卦第四十八——修己養人
革卦第四十九——革除舊弊
鼎卦第五十——破舊立新
震卦第五十一——警惕戒懼
艮卦第五十二——止欲臻善
漸卦第五十三——循序漸進
歸妹卦第五十四——少女出嫁
豐卦第五十五——豐盛碩大
旅卦第五十六——行旅客居
巽卦第五十七——柔順謙遜
兌卦第五十八——快樂之道
渙卦第五十九——挽救渙散
節卦第六十——節制之禮
中孚卦第六十一——誠信立身
小過卦第六十二——小處可為
既濟卦第六十三——謹慎守成
未濟卦第六十四——事業未競
系辭傳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系辭傳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說卦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序卦傳
雜卦傳


在我拿起筆準備寫這篇序的時候,眼前立即浮現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畫面,揮之不去。這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飲酒》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多麼超凡脫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對此很多人著眼于菊花,以此贊美陶淵明的品格就像菊花一樣貞秀、高潔。我則贊賞陶令的那一種心境,那種令人不勝向往的、至美至真的心境。

讀《易》正需要這種心境,“心遠地自偏”,心沉下來了,不急不躁,進入心靈的深處,就沒有外在的干擾,沒有車馬的喧鬧。如果把翻閱《周易》或者揲蓍玩佔看成是“采菊東籬下”,是一種行動,是一種持守,那麼前提就是“心遠地自偏”,只有心遠、神安,才能“悠然見南山”,觀見、找到與你所感應的卦象。實際上,“采菊東籬下”——翻閱《周易》已經不純粹是一種行為了,其中蘊含一種恬淡虛靜的人生態度,到“悠然見南山”——觀見卦象則是進一步的超越,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悠然”是一份從容,一份自得,是不受限制的心靈自由。只有到了“悠然見南山”的境界,才能走入卦象模擬的場景,領恬卦爻符號和文字的真諦。

我不敢說自己已經有了這一份心境。實際上這是人生的修煉過程,是在不斷修煉中才能擁有的。仔細想一想,自己已經不像幾年前,更不像三十年前,那時讀《易》總不免有一份功利心、浮躁心。所以這本書一寫就是十幾年,寫寫停停,不急不躁,在這期間已經寫了好幾本有關《周易》的書了,這本書卻始終沒寫成,一直拖到今天。有時候也著急過,怎麼還沒寫完呢?可一想到“悠然見南山”,不禁汗顏,看來修為還不夠、心境還不到啊。

如今這本書終于寫成了,只能算是讀《易》的一份感悟吧,對個人來說算是自己讀《易》的一份總結,也可以說是個人的代表作。當然以後還會有新的感悟,那就不斷修正吧。

回想讀《易》的過程。我得感謝家父母,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家還藏有些古書,其中就有《周易》,當時看到這些線裝書,覺得特神秘,很好奇,雖然看不懂但很喜歡翻。後來一位遠房親戚是一位道士,他看我喜歡翻古書,就教我演卦、教我很多易術。直到我上研究生時,有幸師從訓詁大家錢超塵先生,當時做的碩士論文是《黃帝內經》訓詁研究,發現《黃帝內經》中有不少象數內容,于是開始研究《易經》,由于有幼時的基礎,加上有了文字訓詁的訓練,我很快走進並迷上了這兩部經典。將這兩部經典參照閱讀,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秘密。

上個世紀80年代,研究生畢業後我來到南京,即開始編撰《易學大辭典》,那個時候查閱了大量解釋《周易》的書籍,古今中外,著名的和不太著名的,都收集並粗粗閱讀了,然後選取了有代表性的解釋匯編在《大辭典》中。1992年華夏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易學大辭典》,作為第一部“易學”大型工具書,很快得到了讀者的認可,頗︰受歡迎。現在回想起來,整個編撰過程十分艱辛,心力交瘁,木堪回首。不過這為我全解《周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自知學養不足,所以又決定報考北京大學易學泰斗朱伯昆先生的博士生,原本朱先生已經不招生,我給先生寫信表達了這一願望。朱先生曾在我編撰《易學大辭典》時給我指點,看我沒有半途而廢,或許覺得這個後生還有毅力,還可再造吧,于是特地允許我報考。這樣我有幸成為朱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先生身邊苦讀三年,受到先生的耳提面命,獲益良多,終生受用。

在我編《易學大辭典》時,我就想自己注解《周易》,想吸取各家解《易》的精華,寫一個標準文本。後來發現這一想法有問題,因為對《周易》的解釋歷來是見仁見智的,本來就沒有統一的標準。易學也恰恰就是在不斷地被解釋中豐富發展起來的。但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萬變不離其宗,再怎麼解釋,原義是不能搞錯的。而現在不少解《易》的書由于原義就搞錯了,所以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令人無法卒讀。

我想要解《易》,首先要選擇一個好的、通用的版本。我這次解讀選的是《周易正義》本,這個版本收入《十三經注疏》中,魏王弼和東晉韓康伯作注,唐孔穎達正義,是歷史影響最大的版本,同時參照了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北宋程頤的《伊川易傳》、南宋朱熹的《周易本義》等版本,尤萁注意到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戰國楚簡本,這兩個本子和通行本差別很大,必要時做了引用和對比。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