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良信(Liong-shin Hahn)自小熱愛數學,並且也圓了他小時候的夢想——當上教授,終身從事數學教育工作,並且更難能而可貴的是,於一九八八年獲得了美國數學學會頒發、得之不易的公共服務獎(Citation for Public Service)。
他自大學教職退休五年前開始,至今已連續出版了四本數學專書,最近又經台大出版中心評審通過,即將出版第五本;而前四本則分別由美國數學學會(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Jones and Bartlett出版社、新墨西哥大學出版中心,以及台大出版中心出版。他以將近八十歲之齡,克服了高齡的限制,仍充滿鬥志持續熱愛數學,享受破解數學題目之樂,並且一步一步實現少年時的志向,發揚並享受「數學之美」。我以身為他的弟弟為榮、為傲,並且也認為他是學術工作上的逆齡族典範。
「他們不是對年齡意識增強,而是對其視而不見,」「他們的特徵就是從青少年到死亡為止,始終以相同的方式和步調過生活,總是向前看,極少回顧過去,」「不因年齡大了就註定什麼事都不做,只待日薄西山,」《逆齡社會(Amortality: The Pleasures and Perils of Living Agelessly)》作者凱瑟琳.梅爾(Catherine Mayer)指出。人生是一趟無法回頭的單行道,日本女作家曾野綾子曾經說,人到中年開始知道自己是何物,知道自己要什麼,有些事不是自己努力就可得到的,所以不得志或遭誤解時也不必太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