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1937—1946)

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1937—1946)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915063
張在軍
新銳文創(秀威代理)
2012年9月30日
187.00  元
HK$ 158.95  







叢書系列:血歷史
規格:平裝 / 438頁 / 16*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血歷史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本書以抗日戰爭為主線,圍繞樂山這一特定環境下的武漢大學,描述了眾多教授與學生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立志為學的精神風骨;同時兼述民國教育政策、樂山風土人情、武大師生的日常教學與食衣住行。從大處著眼 、小處入手,折射出那個特殊時代的教育精神。

作者簡介

張在軍

  筆名張弩弓。1972年生於湖北京山。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已在《人民日報》、《文藝報》、《文學自由報》、《雜文界》等一百多家報刊發表文章五百餘篇。著有《文化苦語》、《真想來生作狗》、《滿天星》、《花筆香不香》等文集數種。



苦難的細節,輝煌的時代——《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代序/韓(日含)
楔子:一個該用紅墨水記的日子

第一章:烽火西遷
金甌破缺
高校「長征」
「中國之進步在武漢大學」
「蜀之勝曰嘉州」
西遷之路

第二章:校舍與院系
「國立武漢大學嘉定分部」
文廟校本部
大成殿圖書館
崇聖祠校長辦公室
崇文閣—文學院
尊經閣—法學院
李公祠—理學院
三育學校—工學院
老霄頂大禮堂
先農壇實習工廠

第三章:住所與環境
城裡城外,山上山下──武大教授的住所
住黑宮,走白宮──武大學生的住所

第四章:物質與物價
煮字難充眾口饑──從福地到煉獄
教授的吃食與飯局
青衫布鞋,自得其樂
陳立夫首創貸金制
貸金制度與武大學生
學生食堂的「八寶飯」
回味無窮的樂山小吃

第五章:休閒與娛樂
烏尤聳翠接淩雲
峨眉山勢接雲霓
採石江邊知幾回
一碗喝到夕陽西
麻將、棋牌和書畫
電影、戲劇、音樂會
美術展覽

第六章:盜賊與疾病
偉大的「地馬」
風雨故人來
受盡傭人氣
「偏又容易被病抓住」
校醫董道蘊和疤病
業餘醫生蕭君絳
「第八宿舍」

第七章:嘉州城郭半成灰
猝不及防的「8•19」大轟炸
武大教授與大轟炸
武大學生與大轟炸
1941年的第二次轟炸

第八章:言傳身教與不言而教
文學院的教授
法學院的教授
理工學院的教授

第九章:人文著述與科學發現
朱東潤:《張居正大傳》
蘇雪林:《南明忠烈傳》《屠龍集》
高亨:《老子正詁》和《周易古經今注》
袁昌英:《法國文學》、《行年四十》
朱光潛:《詩論》《談修養》《談文學》
吳其昌:半部《梁啟超》
楊端六:《貨幣與銀行》
石聲漢:《生命新觀》
桂質廷、梁百先:發現「赤道異常」現象
高尚蔭、公立華:發現中華桃花水母

第十章:導師制與訓導處
所謂「導師制」「訓導處」
訓導長趙師梅與導師趙學田
荒唐滑稽的軍訓生活
鍛煉體格的體育訓練
豐富多彩的展覽活動

第十一章:學生社團與民主鬥爭
進步社團
文藝社團
學術社團
其他社團

第十二章:勝利東歸
永生難忘的大喜日子
王星拱調離,周鯁生繼任
趙師梅赴鄂接收
要將武大辦成萬人大學
楊端六講《教學與復校》
圖書儀器先行起航
武大復員辦事處
樂山校產的善後
迢迢東歸路
回到珞珈,喜極而涕

附錄:樂山時期的院士名流
參考資料
後記



  前些年開始,我開始從事民國史尤其是抗戰時期的文獻檔案、書報資料的研究,西遷時的武漢大學當然也在我的關注對象之內。那時我便苦於國內學界關於「武大史」的研究不夠,就抗戰時的武大研究而言,我手頭僅有一部敝校檔案館涂上飆館長主編的《樂山時期的武漢大學》,但一本書是遠遠不夠的。研究成果不足,必然也會束縛到國內外其他學者對於武大校史的研究,因此這本《苦難與輝煌》,必然是未來武大校史研究的一本繞不開的重要著述。

  在軍先生既非武大校友,也不是民國史專家,作為一名駐紮樂山的房地產行銷人員,卻寫出了這樣一部幾十萬字的著述,這讓我看來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且感慨萬千的事情。但這也恰恰反映了樂山時期武漢大學在民眾之間的反響乃不可小覷。因為先前很長一段時間,學界對於東吳大學(蘇州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以及復旦大學的校史研究,多半為該校的校史館、檔案館的研究人員或校內的專職教師,而隨著「老大學熱」與「民國熱」在近些年的升溫,在國內一批「校史學」研究隊伍裡,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其他院校學者的身影。但作為民間學者,肯下功夫、花力氣、不要一分錢經費自發地研究一所大學的歷史,我還沒有遇到過。因此,這既是武漢大學的榮耀,也是在軍先生不經意之間,為武大校史研究所打造出的、里程碑式的學術意義。




其 他 著 作
1. 聶紺弩和他的朋友們
2. 聶紺弩先生年譜初編
3. 歷史的插曲:一座後方小城的抗戰記憶
4. 戰亂與革命中的東北大學
5. 才情與風範: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續編
6. 西遷與東還:抗戰時期武漢大學編年史稿
7. 堅守與薪傳: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
8. 0004. 學生日記導讀365[10-12月]
9. 0003. 學生日記導讀365[7-9月]
10. 0002. 學生日記導讀365[4-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