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人性深邃之拜訪:美國近代經典短篇小說選

人性深邃之拜訪:美國近代經典短篇小說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219867
涂成吉/編著
秀威資訊
2012年9月30日
100.00  元
HK$ 90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規格:平裝 / 244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視界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外國文學研究









  本書過濾與精選風格明確、主題突出的二十篇美國近代經典短篇小說。如:霍桑《年輕的布朗大爺》、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馬克.吐溫《好小孩的故事》等等。本書除了是文學與語言的結合,讓讀者能於欣賞直接探訪人性的真實外,也打破過去純文學性的討論,兼具美國文學、歷史、文化的深入,看到小說背後的社會意義,培養人文關懷的精神。

作者簡介

涂成吉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現任教醒吾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助理教授。著有《克萊恩與台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最後日子》、《悅讀美國史的二十四堂課》、《由疏離到關懷──梭羅的文學與政治》、《私說三國人物》。




1 詹姆士.古柏《日蝕》──美國本土文學拓荒者
2 納撒尼爾.霍桑《年輕的布朗大爺》──掙脫人性枷鎖之浪漫主義大師
3 愛倫.坡《弗德馬先生案的真相》──黑色浪漫之娛樂泰斗
4 赫爾曼.梅爾維爾《提琴手》──人性中的宿命式悲劇
5 狄更斯《兒童的故事》──資本文明社會的人道寫實先驅
6 安布魯.畢爾斯《梟河橋記事》──戰爭下的人性扭曲
7 傑克.倫敦《生火》──自然中的人性原始力
8 史蒂芬.克蘭《海上扁舟》──怒海中的人性光輝
9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無聲勝有聲的弦外之音
10 莫泊桑《項鍊》──悲觀人生的戲謔大師
11 歐.亨利《最後一片葉子》──短篇小說驚奇之王
12 王爾德《自私的巨人》──淒美動人的快樂王子
13 法蘭克.史塔頓《美女還是老虎?》──小說的創作法寶「兩難」
14 喬伊斯《伊芙琳》──小說之蒙太奇大師
15 伍爾芙《一間鬼屋》──內心更潛深處之探索
16 馬克.吐溫《好小孩的故事》──美國西部幽默文學之父
17 威廉.福克納《給愛蜜麗的玫瑰》──美國南方社會文學小說家
18 凱特.蕭邦《一小時的故事》──美國女性主義小說先驅
19 史考特.費茲傑羅《一個酗酒案例》── 美國「失落的一代」與「經濟大恐慌」之代言人
20 薛吾德.安德森《林中之死》──生與死的奧秘美學


自序

  小說藉由情節之戲劇化及角色上性格的生動,一直是應用英語系或英文系善用之英語教學媒介。蓋有人性始有文學,有人性始有小說,正因人性之深不可測,各人性格之千變萬化,如同指間的紋路,小說正是發掘此一人心無底之多樣生命故事,讓讀者能於欣賞,但有脈絡,最終留有動人的餘韻下,直接探訪人性的深邃。

  大底言,西方現代小說的成形,源始十八世紀末所開啟之「浪漫主義」思潮,當知識份子開始質疑啟蒙時代所推崇理性與進步、秩序與和諧的這些想法,轉而強調個人心靈、獨特性與想像力的重要時;浪漫主義等於正式宣告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因對上帝「說謊」,開啟西方對「人性本惡」共識的結束。而當人類由「神本」的迷信,邁進「人本」的自信,人性取得全面的解放時,不但人情的正面:善、智慧與感性,取得認同;同時對人性的負面:自私、妒嫉與憎恨,也能包容探索,這是西方大不同中國儒家人性本善,一昧去惡存善的固執,而讓西方小說的內容更客觀接近人性寬廣與複雜的真實。

  此外,小說也能跨領域與社會科學連結,兼具歷史文化的深入,看到小說背後的社會意義,打破過去文學課程純文學性的討論,不單有助學子分析、批判思考的能力,同時培養人文關懷的精神,才是小說終究影響之所在。

  大體而言,現代小說之體系發展與時代環境之演進亦是互為表裡的人心反映。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工商革命創造了現代資本文明,當人們以為找到了人類最公平與理想之生活方式時,小說文人卻視功利放任的競逐,是以自然為豁,侵蝕人心本性最駭者,又興起「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轉而筆觸人事真實題材,關注社會周遭變化。待二十世紀,隨著社會進步的更快與人際多元複雜,人又對個人存在價值產生懷疑,這以「自我」為創作基礎,發掘人的內心活動,出現了頹廢派、荒誕派、象徵主義、虛無主義、意識流等小說,使小說的本質發生了變異,此乃「現代主義」崛起。

  本書之編構由此,過濾與精選了主要以美國小說家為代表,分具浪漫主義、寫實主義與現代主義,風格明確、主題突出的二十篇經典短篇小說,再加以要言不繁的作者短評與作品分析,除文學的概念外,也旁及美國文學、歷史、文化的解說與認識。如詹姆士.古柏《日蝕》,可謂美國本土文學拓荒之作,使美國文學從模仿英國及歐陸的風格中,脫穎開創了美國文藝復興。霍桑《年輕的布朗大爺》與愛倫.坡《弗德馬先生案的真相》都是美國浪漫主義初期,探索人性「善、惡」對立的標準之作,惟愛倫.坡是以黑色劇的娛樂效果呈現,而梅爾維爾《提琴手》一文則探討人性中不變的宿命式悲劇,簡單道出宿命的形成,不過是個人過度的堅持,背後,霍桑與梅爾維爾其實都直接挑戰了美國賴以立國的清教價值衝突。

  而史蒂芬.克蘭小說《海上扁舟》、畢爾斯《梟河橋記事》與傑克.倫敦《生火》分別置個人在大海、戰爭及北國冰天雪地中,顯現原始人性,探討人心惟危的本質力量,是美國最突出的三篇自然主義代表之作。

  有關現代主義短篇小說純文學技巧、觀念之展示:則有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之「冰山理論」,感受小說文字無聲勝有聲的弦外之音;莫泊桑悲觀厭世,卻用文筆戲謔、結局意外方式呈現,他《項鍊》是美國人最愛短篇小說,也深深影響日後美國小說家歐.亨利寫作策略──「歐.亨利式結局」,如果你喜歡享受surprise或跌碎眼鏡的快感,歐.亨利《最後一片葉子》應該是不會使你失望的選擇;而王爾德《自私的巨人》告訴你文章之唯美有時不如淒美來得動人;法蘭克.史塔頓《美女還是老虎?》則說明「兩難」的選擇是小說最有張力的創作法寶。至於現代主義中,向人性內心更潛深處探索的「意識流」派運用,自不可缺席,特別以喬伊斯《伊芙琳》和伍爾芙《一間鬼屋》兩篇簡明「意識流」佳作,向此一文學大殿扣門。

  小說也是精準抓住一個社會當時經濟、政治及道德的歷史與意義的語言密碼,再就馬克.吐溫《好小孩的故事》、威廉.福克納《給愛蜜麗的玫瑰》充分表現美國地域文化中──大西部的純樸、粗獷及南方的封閉、懷舊調性。凱特.蕭邦《一小時的故事》深刻暗諷十九世紀,美國女性社會地位之卑微;史考特.費茲傑羅《一個酗酒案例》無疑是美國二○年代下「失落的一代」的奢華,以至三○年代,美國跌進經濟谷底的歷史縮影;最終,薛吾德.安德森《林中之死》則是就二十世紀資本文明生活下的省思,企圖了解生命與死亡的奧秘,找尋人在每天平凡生活中的美麗與意義。

  最後,本書的編選除是為應英系學子在小說的課程學習上,有一更快及基礎性的認識外,也是寫給我的女兒──敏,她是讓我看得到時間的人,前天的小女孩,轉眼,去夏已為臺大新鮮人,每天看她興奮於學問與未來的憧憬中,希望這二十篇的小說故事,能帶給她一些客觀看待人性萬般的啟示!

民國一○一年二月於內湖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