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傅佩榮解讀老子(精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416223
傅佩榮/著
立緒
2005年4月29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世界公民叢書
規格:精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世界公民叢書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道家
同
類
書
推
薦
莊子,從心開始
定本老子校正
列子臆說(下)
其維哲人 告之話語:雜談老子思想及其大器應用之未來學
心靈動力視角的《老子》與《賽斯書》
內
容
簡
介
《老子》又名《道德經》,但是內容世人所謂的「仁義道德」完全無關,亦即所論並非倫理學的題材。以王弼(二二六-二四九年)所注的版本為例,《老子》分為上下兩篇,先論「道可道,非常道」,後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於是遂有「道經」(一至三十七章)與「德經」(三十八至八十一章)二篇,合稱《道德經》。
關於《老子》一書的作者,亦即「老子」此人,司馬遷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寶之史也。」老子是周朝管理文書檔案的官,學問與見解應該具有一水平。根據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四七九年)曾經向老子請教禮儀一事來看,老子應該也是春秋時代的人,年齡比孔子稍長。孔子聽了老子的一番訓勉之後,對弟子說:「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所謂「龍」,描寫他「乘風雲而上天」,並非年輕時的孔子所能理解。老子眼見周朝衰頹,決定西出函谷關,準備隱居,守關的官員請他留下作品。「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今日通行的是王弼注的版本,而王弼上距老子的年代也有七、八百年,誰能擔保這段期間的傳抄與刻印都沒有問題呢?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的「漢墓」,出土了一大批帛書,其中就有《老子》的帛書甲本與乙本。這兩個版本大同小異,都是〈德經〉在前而〈道經〉在後,並且沒有分章。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郭店村「戰國楚墓」又出土了許多竹簡,其中有三種《老子》的摘抄本,分為甲、乙、丙三組。摘抄本的字數只有通行本的三分之一,並且丙組中的文句較為接近帛書本與通行本。專家認為,甲組較為接近《老子》祖本,它的抄寫年代距離老子逝世「可能」只有一百多年。換言之,目前所能找到的斷簡殘篇,離作者老子本人也有一百多年了。既然如此,我們在依據最新出土的資料修訂《老子》通行本的同時,還是要把焦點置於老子學說的闡釋上。
在探討老子學說時,會發現材料最多的是歷代的注解與引申。從最早的莊子、韓非等人,經過河上公、王弼,甚至唐玄宗這位帝王,以及宋朝的王安石、蘇轍、朱熹等人,無不發表心得,增益老學。但是,《老子》似乎是一面鏡子,人們總能藉它照見自己的長相,而未必說得清楚它原來的用意是什麼。老子是道家的創始者,他所謂的「道」,是指「真實」(更好說是「究竟真實」)而言,亦即要將人生依託在永恆不變的基礎上,再由此觀照人間,安排適當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開闢了一條路,並且是更為寬廣的路。奈何天下人卻難以體認他的美意。他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七十章)我們不妨欣然接受此一邀請與挑戰,一起認真研讀《老子》。
以智慧取勝的老子
老子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七十章)為什麼老子認為自己的說法既容易了解又容易實踐,但是天下人卻沒有辦法了解,也沒有辦法實踐呢?答案是:老子的智慧太高了。
「智慧」其實無所謂的高低,它像是一道門檻,只有跨過去與跨不過去的問題。一旦跨過去,就覺悟了,就豁然開朗,從此月白風清,無所沾滯,可以解脫自在,也可以逍遙自得。莊子的表現不正是如此嗎?
道家由老子開創,並由莊子發展,所形成的思想及影響可以同儒家分庭抗禮,在深度與廣度上則更有過之。
所謂「道」,是指「究竟真實」而言,亦即萬物的始源與歸宿,萬物的基礎與動力來源。這樣的道,當然超過人類認知的能力及表述的範圍,所以說:「道,可道,非常道」(一章),又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五十六章)。既然如此,那麼老子又是如何知道的?他憑藉的是:「致虛極,守靜篤」(十六章),意思是:追求「虛」,要達到極點;守住「靜」,要完全確實。靠著虛與靜,無異於排除感官與認知的分辨作用,化解欲望與行動的具體作為,然後再覺悟那由道而來的「永恆的與無限的層面」。依此觀之,萬物的變化不再使人困擾,萬物的有限也不再使人遺憾。從體驗「真實」出發,可以抵達「審美」之境,因為心靈敞開,無所不容,天下又豈有不可欣賞之人,又豈有難以欣賞之物?
《老子》向來是一本難解的書,而其關鍵即在於「道」 字。一方面,道是無所不在的,而「德」是萬物「得之於道者」,所以說「道生之,德畜之」(五十一章);另一方面,道又與萬物截然不同,因為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五章)。這兩種性質可以分別稱為「內存性」與「超越性」,亦即:道是既超越又內存的。掌握了這一點,才可進而發揮老子的無為觀與自然觀。譬如,何以無為?因為,「無為而無不為」(三十七章),人又何必自尋短煩惱?又如,何謂自然?「自然」即是自己如此,一切本來就會走上正途,合乎道的運作模式。
我在解讀《老子》時,主要的根據是自己研習中西哲學三十餘年的心得。「哲學」的原意是「愛好智慧」,因而對於老子的智慧,自有相契之處。白話譯文,求其通順暢達;解讀部分,專就關鍵概念加以解析,並且把《莊子》書中列述的語句也附錄於后,以茲對照。
作者簡介
傅佩榮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著有《儒家哲學新論》、《中西十大哲學家》、《西方心靈的品味》、《不同季節的讀書方法》、《為自己解惑》、《人生問卷》、《四書小品》、《文化的視野》(立緒文化)等數十部,並重新解讀《論語》、《莊子》(立緒文化)。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知識.閱讀.體驗(第三卷)
2.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修養.理念.志趣(第二卷)
3.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處世.人際.簡樸(第一卷)
4.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卷)
5.
生活有哲學
6.
傅佩榮解讀孟子(精裝)
7.
傅佩榮解讀莊子(精裝)
8.
孟子新說:勇於擇善固執
9.
樂天知命的人生
10.
我看哲學
11.
會思想的蘆葦
12.
孔子新說──展現人文之美
13.
哲學與人生
14.
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15.
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16.
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17.
拓展人際視野
18.
一個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19.
豐富的趣味人生
20.
孔子新說:肯定群我關係
21.
傅佩榮解讀莊子(平裝)
22.
孔子新說─在考驗中成長
23.
逍遙自在的人生─《莊子賞析》
24.
人生意義的探索
25.
人生不缺一盞燈
26.
用智慧領悟人生境界
27.
心靈增加一扇窗
28.
文化的視野
29.
尋找生命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