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帶我去西伯利亞 Til Sibir

帶我去西伯利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96096
佩爾.派特森
蘇瑩文編者:Per Petterson
寶瓶文化
2012年11月26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Island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20.8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Island


[ 尚未分類 ]









  我當時好年輕。
  我記得自己心裡想:
  我二十三歲,我的生命已經一無所有。只剩下餘日。

  他寫盡了生命的嚴寒,卻火熱了我們的雙眸!
  歐普拉極力推崇的挪威重量作家!

  在冰雪終日不褪的家鄉,我們一心渴望離開,前往夢想的國度。
  當夢想逐漸靠近之時,我們才清楚看見,那日日夜夜渴求的,竟是家鄉的冰雪。

  我從小就夢想著去西伯利亞,賈斯伯卻一心想去摩洛哥。熾烈如盛夏豔陽的他,總追求著一個激情燃燒的人生,而我卻是謹小慎微,只盼永遠跟在他後頭……他逃亡前夕,我赤裸投向他,但他只是輕撫我的臉龐,說:「你真的是個勇敢、又可愛的小妹妹。」妹妹。

  《帶我去西伯利亞》描繪在現實壓迫下,一場對愛與夢想最奮不顧身的追尋。挪威作家佩爾.派特森以沉鬱如詩的筆調,細筆慢慢鑿斧,苦寒的雪地中,青春與生之慾望如何擦槍走火,如流星短暫劃過夜空,掀起一道道悲涼的光影。在那其中,我們也看見了蒼茫人世中,生命最真實的熱度。

本書特色

  ★歐普拉極力推崇的挪威重量級作家!
  ★繼《外出偷馬》,《長夜將盡》之後,佩爾.派特森更具張力、更富渲染性的動人作品!
  ★《時代雜誌》、《紐約時報》、《衛報》等主流媒體盛情讚譽,一致推薦!
  ★賀淑瑋(清大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專文撰序

作者簡介

佩爾.派特森

  1952年出生於奧斯陸,在挪威極富盛名,他是少數能跨越北歐土地、揚名國際的重要作家。他曾當過圖書館館員,做過書商,也寫過評論、從事翻譯的工作。直到1987年他三十六歲時,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並逐漸嶄露頭角。自此,派特森投入全職創作,而後成為挪威重量級的小說家,作品深受歐洲世界青睞。

  派特森的小說充滿了北歐的冷冽與寂靜氛圍,他的人物多取材自平凡小人物,主題多圍繞在人的孤獨,或父子、手足關係與年少友誼離去,文風簡潔內斂。2003年出版的《外出偷馬》,讓他在2007年「都柏林IMPAC文學獎」從柯慈與魯西迪等眾多名家手中摘下桂冠,一夕成名;而該獎項向來以全世界最高額獎金著稱,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將半數獎金致贈給英譯者作為酬謝的慷慨氣度。此外,這本書還獲選為2007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讓派特森就此登入國際文壇名家之列。

  《長夜將盡》(I kjolvannet)是派特森2000年的作品,不僅榮獲當年挪威文壇至高榮譽的「布萊治文學大獎」(Brage Prize),也是他第一本英譯、由此敲開英語書市大門的重要作品。小說描述一個男子在渡輪大火中失去父母與兄弟,始終走不出喪親之痛的景況,其中部分情節來自於派特森的真實經歷,而如此戲劇化的情節,在他營造的寂靜敘事氛圍之下,反而讓失去至親的哀痛更顯露無遺。

  《帶我去西伯利亞》是他1996年的作品,描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丹麥農村裡頭,一對摯愛的兄妹,他們的童年與少年時期,以及日後在戰爭襲擊之下的分離。

譯者簡介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任職外國駐華機構及外商公司十餘年,現專職英、法文筆譯與口譯。曾遊居歐洲,切身領受當地人文之美。譯有《南方之星》、《我認識你嗎?一個生命老去的美麗故事》、《再見,寶貝再見》、《蒼白冥途》、《最高權力:西塞羅執政之路》、《沉默的十月》、《莎拉的鑰匙》、《長夜將盡》、《如果那天我沒死》等書。



KOREA 韓國
VITALITY AND DIVERSITY OF KOREAN DESIGN / 活力十足——韓國設計

.Ahn Sang-Soo / 安尚秀
.Hyuntae Kim / 金炫兌
.Baik Kumnam / 白金男
.James Hyungsuk KIM / 金亨錫
.Park Kum Jun / 樸金准
.Gu Peng / 顧鵬
.Li Xiaodong / 李曉東
.Yang Xiao / 楊笑

VISION / 視野

.From Life, For Life / 生活設計力
.Your Heart is My Art / 創心藝術
.When Complexity Equals Aesthetic / 複雜美學

CREATIVE / 創意

.Rock the World / 燃燒吧,我的小宇宙
.Build Your Own Brand / 我有我品牌
.The Light of Independence / 獨立之光
.The Redefinition of Design / 無名之圖
.Call for Power / 吹響設計集結號

GRAPHIC DESIGN / 平面

.Testing Field for Future Design / 明日設計試驗場
.It Takes Talents to a Good Judge / 尋找伯樂
.90% Education plus 10% Design / IMJ=90%教育+10%設計
.Designer is the New Sociologist / 設計社會學家
.WORK HARD?WORK SMART! / 以巧制勝

PRODUCT DESIGN / 產品

.Design for Prosperity / 創意興邦
.New Reminiscence / 懷舊是為了創新
.Philosophy of Four Colors / 設計的四色哲學
.Dig Out the Essence / 挖掘本質



作者簡介

佩爾.派特森

  1952年出生於奧斯陸,在挪威極富盛名,他是少數能跨越北歐土地、揚名國際的重要作家。他曾當過圖書館館員,做過書商,也寫過評論、從事翻譯的工作。直到1987年他三十六歲時,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並逐漸嶄露頭角。自此,派特森投入全職創作,而後成為挪威重量級的小說家,作品深受歐洲世界青睞。

  派特森的小說充滿了北歐的冷冽與寂靜氛圍,他的人物多取材自平凡小人物,主題多圍繞在人的孤獨,或父子、手足關係與年少友誼離去,文風簡潔內斂。2003年出版的《外出偷馬》,讓他在2007年「都柏林IMPAC文學獎」從柯慈與魯西迪等眾多名家手中摘下桂冠,一夕成名;而該獎項向來以全世界最高額獎金著稱,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將半數獎金致贈給英譯者作為酬謝的慷慨氣度。此外,這本書還獲選為2007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讓派特森就此登入國際文壇名家之列。

  《長夜將盡》(I kjolvannet)是派特森2000年的作品,不僅榮獲當年挪威文壇至高榮譽的「布萊治文學大獎」(Brage Prize),也是他第一本英譯、由此敲開英語書市大門的重要作品。小說描述一個男子在渡輪大火中失去父母與兄弟,始終走不出喪親之痛的景況,其中部分情節來自於派特森的真實經歷,而如此戲劇化的情節,在他營造的寂靜敘事氛圍之下,反而讓失去至親的哀痛更顯露無遺。

  《帶我去西伯利亞》是他1996年的作品,描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丹麥農村裡頭,一對摯愛的兄妹,他們的童年與少年時期,以及日後在戰爭襲擊之下的分離。

譯者簡介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任職外國駐華機構及外商公司十餘年,現專職英、法文筆譯與口譯。曾遊居歐洲,切身領受當地人文之美。譯有《南方之星》、《我認識你嗎?一個生命老去的美麗故事》、《再見,寶貝再見》、《蒼白冥途》、《最高權力:西塞羅執政之路》、《沉默的十月》、《莎拉的鑰匙》、《長夜將盡》、《如果那天我沒死》等書。
名人推薦

★李維菁(作家),劉虹風(「小小書房」店主),傅月庵(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深情推薦

國內外媒體推薦

  傅月庵(作家,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佩爾.派特森來自北國,他的作品冷冽而純淨,像雪;覆蓋其下的情感,則如同北風,強勁吹刮。他讓我們見識到挪威風土所孕育出來的獨特文學風格,一種孤獨的極致美學。」

  賀淑瑋(清大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派特森的小說常常一片安靜。即使場面喧囂,派特森都能夠迅速地將動亂推拒到某個距離之外。然而,往往就在那個當兒,我們受到震動,綿綿,但不絕。那是後勁。」

  《衛報》:「近十年來最感人的一部小說!」

  《紐約時報》:「《帶我去西伯利亞》召喚出的,是與《外出偷馬》同樣燦爛的光芒!同樣宏偉的格局!」

  《洛杉磯晨報》:「精彩!……一個黑暗而絕美的故事!」

  《時代雜誌》:「閱讀派特森的小說,彷彿掉入了一幅北國風景畫──它們化為一道道寒意而來,輕盈又清晰,觸手可及。」

  《哈佛圖書評論》:「比《外出偷馬》更強而有力!《帶我去西伯利亞》是過去幾年中,最令人深思、最富凝聚力的一部小說,派特森的文字如此遼闊,在最荒涼的敘述底下,滲透出的卻是溫暖。」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Island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20.8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