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鄭和下西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709747
羅懋登/著,蘇尚耀/改寫
台灣東方
2013年1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古典小說全家讀本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古典小說全家讀本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歷史
同
類
書
推
薦
趣解三十六計套書(共3冊)
嘰哩咕嚕話三國套書(一套4本)
跟著歷史名人去遊歷:愛玩大少爺郁永河遊臺灣
安妮繞著地球跑1:京都我來了
我親愛的至聖先師:南子與孔子的青春物語(三版)
內
容
簡
介
古典小說是中國文學的菁華,全家讀本系列特地聘請名家改寫,以簡明、精鍊的文字,重現歷代小說風貌。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情節完整呈現。
鄭和是回族人,遠祖從西域到中國,祖父和父親都有航海經驗,鄭和也懂得許多航海知識,因此成為明成祖撫夷兼尋找傳國玉璽的最佳人選。他率領幾萬人員、幾百艘寶船、載著武器糧秣和無以計數的金銀幣帛,浩浩蕩蕩從蘇州劉家港(即瀏河口)出海,到金蓮寶象國、爪哇國、蘇門答臘國、柯枝國、古俚國、阿丹國、天方國等三十幾個國家,頒布中國皇帝詔書,宣揚大明威德,如有不服,即以武力討伐。數年後,傳國玉璽雖無下落,卻也帶著各國所派的朝貢使者和大量貢品,及一顆無比珍貴的夜明珠回朝。
原作者簡介
羅懋登
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年間(西元一五六三年至一六二○年)
明代小說家,字登之,號二南里人,籍貫不詳,生平難考。《詩經.國風》有「二南」一地,推測應居於今日陝西、河南間。羅懋登善寫戲曲與通俗小說,著有《三保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二十卷一百回,還為傳奇《香山記》寫過序文,並為邱濬《投筆記》作注。
導讀者簡介
許恆禎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現任新北市貢寮區和美國民小學校長,目前正致力推動海洋教育。
目
錄
●金碧峰降生
●金碧峰得名
●張天師奏請下西洋
●金碧峰朝見永樂皇帝
●三保太監掛帥
●造寶船和鐵錨
●開船時的風波
●李海計取夜明珠
●天妃的神燈
●金蓮寶象國
●姜老星的飛刀
●下西洋的第一功
●金蓮寶象國投誠
●賓童龍國歸順
●羅斛國王的虛驚
●謝文彬夜襲寶船
●恃強的咬海干
●降服了爪哇國
●擒殺海盜陳祖義
●滿剌加王的殷勤
●扶助蘇門答臘王
●隱身草和鳳凰蛋
●王明刀劈番總兵
●元帥征服錫蘭國
●古俚國元帥立碑
●榜葛剌王富而好禮
●非洲東岸三小國
●雲幕陣寶船比箭
●雲幕陣知難而退
●東非三國的降服
●從剌撒到祖法兒國
●忽魯謨斯國的接待
●寶船隊歌舞通宵
●元帥奇計定阿丹
●寶船到了天堂國
●三保元帥得奇夢
●寶船隊順風回航
●永樂皇帝慶功頒賞
序
導讀
偉大的航海家/許恆禎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長征,是世界史上最早的航海壯舉,也是人類首次大規模越洋跨洲的航海行動,較之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早了約八十年,比麥哲倫繞行全球早了一百一十三年。這個行動創造了航海史上的四個第一:時間最早、規模最大、造船工業技術在當時獨步全球、航海技術也是當時的世界第一。以當時的航海技術而言,這樣的行動不僅艱鉅且充滿挑戰,為了達成任務,鄭和帶著所有的部屬,毫不畏懼的航向未知,其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可惜有關此次航海行動的官方資料,在鄭和逝世之後即遭銷毀,故其航行目的、船艦規模及相關細節,至今仍為史家考據的議題。
鄭和船隊走過的這條航線後來被稱為海上絲路,不僅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繁榮帶來極大的貢獻,同時也是一條在戰略上重要無比的戰略航線。此外,根據可靠的史料,鄭和的航海行動打開了明朝對外的貿易活動,並為明朝政府帶來豐盈的國庫收入,所以亦可視為明代官方的貿易開放政策與行動。
本書改編自明朝羅懋登著《三保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以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為主軸,記述了過程中經歷的征戰與所到之處的風土民情,是一本結合冒險經驗與神怪故事的傳奇小說。讀者如果把時間拉回到六百年前資訊傳播尚不發達的明朝,試著以一個古代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你將會覺得大開眼界,發現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再細讀各國所奉獻的貢品清單,也會有琳琅滿目、目不暇給的感覺,對於千里之外的蠻荒之地,也許心嚮往之,從而興起前往一探究竟的念頭。
古代中國以其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強國,向來皆以天朝自居,因此,故事中可以看見鄭和與各國的往來皆稱對方國家為「番邦」,然而鄭和下西洋,並不輕易使用武力,亦未蓄意侵占他國領土或霸占其他國家做為殖民地;所到之處,皆秉持和平友好的精神,敦睦友邦、以德服人並宣揚中華文化。素有「禮義之邦」封號的中國,雖有強大的國力,但對於弱小國家仍然以平等互惠的方式對待,而非欺壓或侵略,較之一個世紀之後,歐洲國家以其船堅砲利,橫行世界、燒殺虜掠的作風,自是不可同日而語,亦值得身為華人的我們感到驕傲。
臺灣,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千百年來皆藉由海洋與世界接軌,由於其土地狹小、物產不豐,故與外界的往來就變得極其重要。近年政府覺醒於我國的海洋國家本質,大力推動海洋教育,然而,在「親海、愛海、知海」的目標之外,更應培養國人勇於面對未知、冒險患難的海洋精神,積極進取、對外開拓,以做為一個熱情洋溢、奮發無畏的海洋子民。在閱讀這個故事後,面對艱困和不確定的未來,更應效法鄭和下西洋的勇氣,培養自己「有為者亦若是」的氣魄,勇於接受挑戰、克服困難,努力拓展自我的生命版圖。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