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遷有非常清晰而強烈的問題意識,這從原書名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就可看出。史景遷的問題是:如果有「現代中國」這回事的話,那麼這個名詞可以回溯多遠而仍能成立?在這個基本層次上,史景遷所思考的問題可說和已故史學家黃仁宇相當接近,因為黃仁宇的主要關注點正在於把中國和歐洲歷史相對照,思索為何歐洲式的資本主義沒有發生在中國。而所謂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和現代性(modernity)可說是相通的。而史景遷和黃仁宇兩人也都很注重看似細微不起眼的技術細節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所以在千端萬縷的細節中,揀選、過濾有意義的事件,並將之匯集,與歷史的大走向掛鉤,那是真的要有小說家的筆法與功力才能畢其功,更何況這本書的英文版還是由Norton 所出版,是作為大學教科書之用。一本大學教科書能寫到兼顧學術性與可讀性,在英語世界裡,史景遷恐怕是當代第一人了。
本書出版後,已取代徐中約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而成為在美國大學中國研究的權威著作。本書自明末開場,順著時代發展變遷一路發展至 1989 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全書見解透徹,觀察入微,不受傳統政治史的路徑限制,而側重經濟、文化等常民生活之面向。行文敘述尤其生動,極具閱讀樂趣,史景遷的多本作品,將陸續推出,敬請期待!
內 容 試 閱
讀者評鑑等級:
3顆星
推薦人數:7,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吳文欽
/ 台灣台北
2003.02.16
評鑑等級:
5顆星
有血有肉的中國近代史——〈追尋現代中國〉
對許多七年級前段班之前的同學而言,高中歷史第三冊裡的中國近代史,是揮之不去的考試夢魘,他們被迫記頌條約內容,片段吸收國共內戰,於是迷失在龐雜的年代和人名,對於事件的脈絡和意義一知半解,而七年級後段班的同學,生在以「去中國化」為政治正確的時代,也錯失了認識近代中國的機會,只能從電視劇中誤植歷史。幸好,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的〈追尋現代中國〉,可以彌補這樣的缺憾,讓讀者可以擺脫政治立場的迷障,從容認識當今情勢是如何演變而來。
誠如本書英文原名「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所標示,作者側重在時空裡橫亙數千年的中國,如何面對「現代」的造訪和衝擊。他首先將時序拉回西元一六00年的晚明,當時歐洲的科學革命還剛起步,近代國家的基石「社會契約論」也還沒提出來,中國在政治上卻已具備龐大的官僚體系,文化上也有戲劇(桃花扇)、通俗小說(金瓶梅)大放異彩,整個社會充滿活力,中國照理應當會繼續引領風騷,怎知四十年後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歷史因為改朝換代拖遲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