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筆兼名嘴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又出書了,這本名為《克魯曼觀點:拼有感經濟》(End This Depression Now!)的新書,光是書名就很吸引人,畢竟人類目前正惶惶終日,不僅為苦日子煩憂,更不知經濟大蕭條(大恐慌)將伊于胡底,最可怕的是擔心「末日」是否就在眼前,這本書明言要「將大蕭條終結」,不是正可解世人之憂嗎?
克魯曼已名滿天下,與四年多前不可同日而語,而他的上一本書《下一個榮景:當政治遇上經濟》(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直譯是「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心」),在二○○八年美國總統大選前不久面世,係以「政治經濟學」描述美國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以來的政經發展史。他充分發揮以優美文筆說故事的能耐,哀悼美國中產階級的消失、所得分配的極端不均。
沒錯,克魯曼再度施展說故事能耐,以「媲美日本的俳句、狄更遜的詩和馬蒂斯的油畫一般優美又有創意文筆」,娓娓道來當前美國和全球濟大蕭條的現況,以及如何立即予以終止的簡單、有效妙方。和上一本書一樣,他又回溯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這一次的主角由小羅斯總統換為凱因斯(J. M. Keynes),這位有「二十世紀最偉大經濟學家」美稱的偉人。克魯曼將當前經濟慘狀加碼到與一九三○年代相當,尤其失業率被他認為嚴重低估。
回顧三○年代的失業率竟高達二五%,無數的人家無糧可吃、無家可住,當代諸多有名的經濟學家,如二○一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沙金特(T. Sargent),就是孩提時目睹經濟慘狀而發奮研讀經濟以求大恐慌不出現。就是失業的嚴重反映出勞動市場「失衡」(勞動供給遠高於勞動需求),而工資的向下僵固現實導致價格機能或市場機能失靈,於是「均衡」理論站不住腳,凱因斯在一九三六年寫出《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簡稱:《一般理論》或《通論》),指出「失衡才是常態」,將「一般均衡」推翻。
「政府創造有效需求」再現光芒
由於「價格機能失靈」,無法藉價格的下調來消除「需求的不足」,也就是說,自由市場中無法提供需求,於是推演出「必須由政府來創造有效需求」。如何創造呢?政府以各種政策增加「支出」,而支出就是需求,於是產品市場活絡並創造就業機會,失業問題就解決了。這一套理論經由一九七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希克斯(J. R. Hicks)以簡要易懂的45°線與「總合支出線」模型加以闡述,再由一九七○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遜(P. A. Samuelson)在其暢銷程度僅次於《聖經》的《經濟學》,這本全球通用的教科書中加以發揚光大,從此「總體經濟學」成為顯學。
凱因斯當年和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海耶克(F. A. Hayek)對辯,在其死前三個月(一九四六年)與海耶克最後一次談話時,誠摯地對海耶克保證「如果他這些為一九三○年代之通貨緊縮所切需的理論會發生危險的影響,他將會立即挺身而出,設法改變輿論,使之步上正確方向。」如今,克魯曼也與二○○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等人,就債務問題究竟是厲行撙節或追求經濟成長針鋒相對,場景類似一九三○年代凱因斯 V. S. 海耶克,只不知克魯曼會不會有一天也追隨凱因斯做相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