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從病危到跑馬拉松(修訂版)

從病危到跑馬拉松(修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379994
阿傑特
原水
2013年1月19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規格:平裝 / 424頁 / 14.8 * 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血液/腫瘤









  腫瘤外科醫生的罹癌抗癌奮鬥史!

  ※本書榮獲為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類.健康好書推介】

  一位腫瘤外科醫師變成癌症病人的抗癌歷程
  疾病不因他的身份特別而給予禮遇,
  他得過血癌,接受了全程的癌症治療,
  他對自己還不錯,吃有味道的「垃圾食物」,該哭就哭,
  該請求幫忙也不怕人家拒絕,可以說是相當的「無品」……

  他說:「這十三年來,我越來越堅信:肯相信自己會變好,肯因此而堅持努力,肯在成功一直沒有到來,卻持續做該做的事,這樣的人不論面對癌症治療或人生,他成功的機會高。他的人生將會超越成敗、穩賺不賠!我勸大家,一定要決心穩賺不賠!」

  他要大聲疾呼:「癌症朋友!對你自己好一點,有益於你癌症的治療成功!」

作者簡介

阿傑特

  【生平背景】
  男性、怪人,一枝花的年紀!十三年前得癌症,立即病危。
  現在能參加馬拉松比賽,像頭野牛。
  雖是醫生,但求生過程特異,心態近於市井人物。
  下港閩南、客家、平埔族混血之農家子弟,三八、硬頸、能勞動。
  從小必須種田、做買賣。專長是開刀,卻喜歡和病人哈拉。
  無甚成就,幸多遇貴人相助,靠一張嘴,勉強生存。
  癌症之後,略收斂,卻疏離。厭惡出名,不喜高尚。
  習慣背心、拖鞋、菜市場。
  雨天常光上身,紅短褲,整天穿梭山區,不似文明人。

  【求學經驗】
  曾入國小讀書,考試可以,但名次普通。
  自小喜讀雜書,添油加醋講故事,有在說話課講述武俠情節的紀錄。
  國中有畢業,不小心考上台北市立高中。
  目睹同學資源差異甚大,特別在意人生大道理,開始長篇大論,口沫橫飛。
  公認讀醫學院最大的收穫是姻緣。
  有醫師執照,卻考不上預官。自覺當兵更有進步。
  但生性難改,偶放冷箭,以實話得罪長官。
  阿傑特醫師諮詢信箱:aquakephale@yahoo.com.tw



﹝專文推薦﹞生過病的醫師可能更會照顧病人/賴其萬
﹝全新增訂版序﹞超越成敗,穩賺不賠
﹝增訂一版序﹞我對這個世界還能貢獻正面的影響力
﹝前言﹞意外的人生

PART1:從病危到跑馬拉松

第一章 罹癌旅程 

錯誤的第一步
錯誤的第二步
老婆改變了我的命運
歇斯底里的情緒
想像自由落體,舒緩焦慮 

第二章 治療過程 

化學治療--別自己嚇自己
靜脈抽血人員--第一波感染源
病房清潔人員--第二波感染源
賣報與送餐--第三、四波感染源
在容易絕望的早晨,讀喜歡的書
盥洗與進食--太太寸步不離
查房時,做個有反應的病人吧!
太太嚴格把關「無菌隔離」
起落變化關乎安危--檢驗數值的意義
走過漫長等待--電視、漫畫與小說
以心轉境--專注每個動作與念頭
挑戰困厄--信仰與嗜好
把樂趣傳出去
血小板上不來,是否復發?
「總司令」破解我的自怨自艾
最難熬的兩小時
心裡還是存疑
我對胖子的傾訴
最怕那自以為是的人
用心陪伴與傾聽
危險時刻--第三次化學治療
老婆和姪兒救我一命
說自己的故事,治療自己
收集周邊幹細胞
抽取骨髓做備分
淚眼婆娑住進無菌室
暫時與世界隔離
同是天涯淪落人--無菌室室友
口服化療的副作用
撐過最後一關--點滴化療與移植 

第三章 康復過程

歡喜的淚珠--終於回家
要營養,也要好吃--我的飲食法則
聆聽廟宇誦經,安住我心
過度想像,自己嚇自己
宗教與生死
民俗信仰與勇氣
深山求名師,頓然開悟
生病時,要不要改宗教?
家人的宗教信仰
山林的魅力
跑步與靈修
上路,準備跑步比賽
從比賽看人生
寫日記自我療傷
自由--癌症附加利益
名利與代價,如何取捨?
重入醫療職場有感
安慰人的「醫界交通警察」
找一位好醫生
另類醫療
莫讓好心變歹意--作志工有感
感謝現代文明
適時鼓舞癌症「後進」
癌症未必是最悲慘之事
不可預期的療程
何謂成功抗癌信念?
你有「權利」憂鬱
難以捉摸的心理
發現肝腫瘤
勇敢接受肝腫瘤手術
肝手術後的「痛」
我躲在洞裡療傷止痛
我跑我自己的路
我的偶像「阿甘」 

第四章 旅程歸來 

旅程歸來
我的摯愛--最辛苦的妻子 
〈結語〉癌症與人生 
〈後記〉讓自己歸零 

PART2 阿傑特給老婆、朋友、病友的二十八封信

【寫給親愛老婆的二封信】
給老婆的第一封信--直覺與感應
給老婆的第二封信--我一定要趕快好起來!

【寫給朋友胖子的八封信】
給胖子的第一封信--忍痛的力量
給胖子的第二封信--精子留不留?
給胖子的第三封信--難以啟口的痛
給胖子的第四封信--海波觀念法
給胖子的第五封信--地獄與天堂
給胖子的第六封信--母親的愛
給胖子的第七封信--存活與死亡
給胖子的第八封信--我的嗔恨我的愁

【寫給癌症病友的十八封信】
給病友的第一封信--外國月亮未必比較圓
給病友的第二封信--以假養真
給病友的第三封信--不要再問了
給病友的第四封信--訪客多非好事
給病友的第五封信--學習櫻木花道精神
給病友的第六封信--洛基信念
給病友的第七封信--學習如何說話
給病友的第八封信--關於朋友
給病友的第九封信--關於掉髮
給病友的第十封信--癌症飲食觀
給病友的第十一封信--追蹤不能套公式
給病友的第十二封信--杯弓蛇影心情
給病友的第十三封信--宗教與我
給病友的第十四封信--養生與嗜好
給病友的第十五封信--癌症英雄Lance Armstrong
給病友的第十六封信--全程馬拉松
給病友的第十七封信--再入紅塵
給病友的第十八封信--拿破崙的命運



推薦序

生過病的醫生可能更會照顧病人 文/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這是一部化名為阿傑特的醫師在血癌康復以後寫出的「劫後歸來」。全書除了以敘事體的第一人稱,描述生病後如何接受癌症的診斷與治療的心路歷程,作者並以書信的體裁,透過寫給一位醫師同事(胖子)的十三封信、一位罹患血癌的病友(李大生)的十八封信以及給太太的兩封信,道出他病中的心語。利用這樣子的交叉敘述,他成功地使讀者感受到病人面臨癌症時所經歷的生理與心理的各種感受。

  作者在自序裡提到:「書局裡有不少癌症叢書待售,這些書和男婦產科醫師所寫懷孕指南類似,大部分是由本身沒得過癌症,但長期治療癌症的醫生專家所寫的,基本上是觀察別人得癌症的結果,相當客觀。但為了客觀,有時候會讓病人覺得少了一份感同身受。」就因為這樣的遺憾,使作者決定挺身而出,寫出本身由醫生立場變成病人以後的心得,並明確地表達了他的看法,「如果病人因為自己的心理狀況與認知因素,無法以正確的態度,在正確的時機,採用正確的治療方式,醫生的醫術醫德再好,也是沒用的。我認為不論您得的是哪一種癌症,這才是癌症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獲悉得到癌症時,尤其當他由醫生一變而成為病人時,在他給醫師朋友「胖子」的信裡道出一句令人感慨的無奈:「其實你忙我也忙,差別只在你現在是醫生,忙病人求生存的事;而我此刻是病人,忙我求生存的事。」他說他現在才領悟到,自己在生病之前,在工作過度中犧牲了家庭、朋友、嗜好與休閒,而「只有工作能力,沒有生活能力」。同時他在生了這一場大病以後,才深深體會到對病人而言,「等待」是常態,要等醫生、要等檢驗報告、要等治療,生病需要的就是這份「等待」的耐心。這也使我想起英文稱病人是patient,而 patient這個字的另一個意思是「耐心」,這樣的一字兩意也實在是良有以也。他在信中說:「我要在如地獄般的癌症治療日子中,建立我自己的天堂。因為我如果不肯下地獄,就到不了天堂。」這也道出了病人對癌症治療需要付出代價的無奈。

  他也提到當病人本身又是醫生的困擾,因為他的醫生同事有時會告訴他一些醫師才看得到的數據,而使他比一般病人承擔更多的憂心。這也使我們不得不反省醫生應該告訴病人多少,才不會講太多而使病人受傷,但我們在籬笆的這一邊,又怎麼能正確地預估病人的感受與反應呢?作者由病人的立場,寫出這句我認為非常有價值的心得,「任何想為病人做一點事的人,包括醫院的工作人員、家屬親友,都必須瞭解病人,才幫得上忙。瞭解有兩個前提,一個是有人肯聆聽,另一個是病人願意說。這有兩個困難,一是他們想講的時候,沒有人要聽,所以沒有人瞭解他們;二是因為沒有人瞭解他們,在他們不想講的時候,老有人催著他們講。」我想這實在是一句送給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的金玉良言。
作者透過寫給病友的書信,以第一人稱描述醫生淪為病人的經驗,他特別提到如何去接受癌症的診斷,以及對於訪客的看法。他說在病房裡,一方面又希望有人來拜訪、來探視,以解除寂寞感,但一方面也深知這些訪客可能對他有不好的影響,而寫出了「訪客多,非好事」的結論。他說:「門前冷落車馬稀,請不必淒苦,因為你的感染率比別人低太多了,你成功的機會比較大!」。對於接受化學療法,而免疫力微弱的病人,這種規勸尤其正確。他在寫給病友的信裡也提到化療之後掉落頭髮的感受,病中對友情與宗教的重新體會,在在都是十分有價值的「經驗之談」。

  在寫給他的醫生太太的信以及書中許多地方,都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對太太的真情流露,他多次提到對太太感激流淚時,我也不禁眼角微濕。同時他病中對父母、妹妹的感情都有很深入的著墨,十分令人感動。

  作者因為夫妻倆都是醫生,所以在住院期間,對於病人在醫院所受到的各種待遇也比一般人有更深入的檢討。他在書中指出,在病房出入的人員裡,靜脈抽血人員是第一波的感染源,病房清潔人員是第二波的感染源,賣報送餐者是第三、四波感染源。這是我們一般醫護人員很少想過的問題,但一經他披露其親身體驗時,我們不得不好好反省,對於接受化療而抵抗力較低的病人,這些醫院裡的工作人員的確扮演一個重要的致命感染源。同時他對於接受化學治療中所引起的嘔吐、昏睡以及癌症本身與接受診斷或治療的過程中所需要忍受的痛都有很切身的描述。他也提到住在無菌室裡面那段與世隔絕的感受,以及在無菌室裡看到一位病童的媽媽少吃少喝,以減少因上廁所而引起感染她孩子的機會,也都是我們一般人在平常世界所無法親身體驗的。

  出院以後,作者描述在康復過程中所做的心靈探索,包括對宗教與生死、民俗信仰與勇氣,以及另類醫療的種種都是非常珍貴的經驗。他也提到一個意外的插曲,就是在血癌康復以後,又被發現有肝腫瘤而勇敢接受開刀,而後幸而證明為良性的瘤。峰迴路轉、忽上忽下的心情轉折對一位已經歷經滄桑的癌症病人可說是雪上加霜,但這位阿傑特醫師卻能克服種種考驗,而恢復到成為可以跑馬拉松的優秀運動員、能夠全職照顧癌症病人的好醫生。這種不尋常的造化因緣,也使人不由得羨慕他多采多姿的人生經驗。

  在癌症恢復以後,作者寫道:「癌症未必是最悲慘之事」。他說,癌症反而讓他有機會自己思考:「我是誰?」,而比別人更早發現,人畢竟是必死之身,而讓他領悟出「人生長短未必多重要,滋味好不好才重要」,而在這本書的後記「讓自己歸零」中,他說出一句頗富哲理的話:「人生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這也使我想起曼姆佛德醫師(Dr. David Mumford)所說的「感謝上帝!我得了癌症!」。(此文收錄於《我的心靈點滴》一書)

  在一篇題名為「重入醫療職場有感」的文章裡,他提到有一位護士病友很感慨地告訴他,醫院裡幾乎沒有人可以對病患感同身受。他說,「我們這些當過癌症病人的醫院工作人員,……氣的是明知做不到,卻又廣告吹牛說自己有多好的這種存心欺騙的態度。這些口號,激起整個社會對醫療過高的期待,以為醫療真的可以既科學又有人性,既有品質又可以服務很好。他們讓病人滿懷希望而來,然後徹底失望而去。」他在書中寫道,這位做過病人的護士小姐就因為看到很多護士替病人翻身以避免病人得到褥瘡的動作粗野,而說了一句重話:「你每兩個小時替他翻身一次,但你知道被翻成那種姿勢,有多難受嗎?」這一段話使我忍不住想要奉勸作者先生,何不將這一群得過癌症的台灣醫護人員組成一個醫療團隊,來幫忙癌症病人與醫護之間建立橋樑,而使醫病之間可以更加互相瞭解,而能使癌症病人的照顧更上一層樓。

  在以「最怕那自以為是的人」為題的文章裡,他描述到以病人立場最怕的就是自以為是的醫護人員、朋友,或者是宗教界的人士。他有感的說,我真想問這些人:「關心病人的你,到底是為病人,還是為你自己?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想為病人做的,是病人需要的嗎?還是你自己一廂情願想表現的?你願意替病人承擔痛苦嗎?你真的為病人設想嗎?你會不會只是在折磨他?你憑什麼這麼做?」這些都是發人深省的話語,是對於醫界人士的暮鼓晨鐘。

  在以「找一位好醫生」為題的文章裡,他寫出求醫過程中所凝聚出來的心得:「與什麼樣的人結婚,即使因為什麼意外不能白頭偕老也無怨無悔?找醫生呢?要找什麼樣的醫生來醫你的癌症,即使無法治癒也心甘情願?事實上,你只能找把你當人看的好醫生,為你盡心盡力的醫生。至於他對於你的病情的處置是不是最好?治療是否成功?真的跟結婚一樣,人生無常,一切都沒保證!」。

  這本書出版是去年十一月,而事實上在出版的前幾個月,這位化名為阿傑特的醫師就讓我看了他的稿子,我初看這份稿子時,第一個感受就是這位醫師非常風趣,妙語如珠,文筆也非常流暢,有時用詞粗曠,但率真可愛。他的性格喜好與我相去甚遠,他所引用的書大部分我都沒看過,所以讀來十分新鮮。同時在閱讀中,我也深感這位年輕朋友與我之間的確有「代溝」,除了看法以外,他所用的文字裡也有不少對我來說是相當新的用語,這也可能反應了我去國外多年所產生的對自己家園的陌生感。當我看完整本書稿後,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的真誠,尤其是他再三提到,病中照顧他無微不至的太太是他人生的嚮導,也使我深為這對患難中互相扶持的夫妻感動不已,這實在是人間太美的感情。作者似乎對人生的許多小地方都有很細膩的感觸,不知作者這位外科醫師是因為生病以後才變得如此的敏感,還是他本來就是這麼多愁善感呢?如果真是生病使他改變,那麼我就要以他的例子來證明我一直深信的「生過病的醫生可能更會照顧病人」。

  這一年來,已經有好幾次一股衝動湧上心頭,想在「每月一書」的專欄裡介紹這本書,但不知怎地,一拖再拖竟然拖到今天才執筆,也實在汗顏。

  我想這一本書對於正在求學的醫學生與年輕的醫生都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好書,畢竟年輕人大多沒機會得過重病,以親身體驗病人的感受。今天這本書是由這位化名為阿傑特的年輕醫生,從醫生這邊越過醫病分界的籬笆變為病人,而在歷經滄桑之後,又越過籬笆,重回醫生的角色,而後現身說法,與讀者分享他的浴火重生。我相信這種經驗最能幫忙我們將心比心地對病人、為家屬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醫療」。

(本文取自《當代醫學》月刊94年10月號第384期833~836頁)




其 他 著 作
1. 從病危到跑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