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中庸》版本,在坊間有「今本」與「證釋本」。《中庸》「今本」者,乃當時諸子受業之時,孔子但授其義,而文無傳;蓋古者竹帛之書不易得,而孔子習於周,問於老,訪於諸官,旁及於史冊,而後盡得其詳,以口授諸弟子;弟子聞於其語,錄於所習之本,此則為今日所傳之《中庸》「俗稱今本(或流通本)」。如《中庸證釋》之「序例一宣聖孔子」言:「《中庸》一書,系門弟子所記,編入《曲禮》,與《大學》同。其初無章節可言,不過記所聞之言,順其義而列之,有前後耳。迨秦亡,漢諸生出諸藏板,或遺失,或蝕毀,存者十六;率顛倒無序,經諸儒生手訂而意理之,文之斷者補之,篇之殘者截之;又合以他書有同異者去取之,遂成今傳之本。」
《中庸證釋》一書,原出刊於民國十五年至十八年間(西元一九二六~二九年),由天津「救世新教會」,又稱「醒世教會,」的宗主「呂祖純陽」(孚聖)及宣聖孔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文中子王通等「列聖先賢」,藉由扶鸞降筆,所共同講述。而《中庸證釋》的內容,蓋將現今《中庸章句集註》(即今本、亦稱流通本)之「經文」,有所錯置或殘缺處,或補漏更正,或調序旁註,或詳加解疏演義,終使《學庸》得以恢復原貌,以重現古聖之微旨奧義。且將「今本」與「證釋本」之經文互堪,以昭世人易讀易懂,理解貫通儒教之完整真義。
緣於幾千年來,二經《大學》、《中庸》錯簡疏漏之處頗多,使儒家的義理,始終無法圓通周全的流傳。現今適值白陽時期,上天大開普渡三曹,儒家應運;以重整人倫道德之衰,重振堯風舜日之治平聖世。蓋列聖先賢唯恐今人無法明徹儒家真諦,乃經「至聖先師」暨「儒門四配」的臨壇批示;親作詳盡講述、演義、註疏、釋之,誠為「證釋本」之精粹所在,亦是天人合一、亙古未有之殊勝處。而甚多學人,研讀《中庸證釋》之後由是融會貫通,而得以契入儒家心法之元神。
蓋本社以宣揚聖人微言旨意,祈助益讀者方便參閱;故將原古籍之《中庸證釋》,從新打字、標點、編輯;除列有「證釋本注音原文」外,亦將「今本」併刊,方便讀者對照及瞭解聖人之微言要旨。同時增列每章之「章旨大意」、「問題探討」及深難字句「註解」,幫助讀者易讀、融會貫通經文微旨,將中庸之道落實在日常修辦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