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庸證釋:列聖著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18150
明德出版社
明德出版社
2013年3月25日
117.00 元
HK$ 105.3
省下 $11.7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明德叢書
規格:精裝 / 719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明德叢書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同
類
書
推
薦
讀論語,做一個大家願意追隨的人:領導者須具備三特質,決斷、變通、知道如何平行處理事情。
讀論語,做一個沒有敵人的人:《論語》就是一堂孔子給現代人的快樂幸福公開課。
知行合一 王陽明(1472-1529)(二版)
人性向善論發微:傅佩榮「人性向善論」之形成、論證與應用
開啟全新的我
中庸仁行:中庸全書講記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大學證釋:列聖著述
教孩子,先教自己:給爸媽的7堂親子課
不良育兒日記:打破40個教養迷思,別把孩子教得太完美!
這樣吃,養一個聰明寶寶:爸媽一定要知道幼兒飲食建議【適用0至12歲】
還鄉覺路:十條大愿
傳承:辦事人員的愿行涵養
內
容
簡
介
至於《中庸》版本,在坊間有「今本」與「證釋本」。《中庸》「今本」者,乃當時諸子受業之時,孔子但授其義,而文無傳;蓋古者竹帛之書不易得,而孔子習於周,問於老,訪於諸官,旁及於史冊,而後盡得其詳,以口授諸弟子;弟子聞於其語,錄於所習之本,此則為今日所傳之《中庸》「俗稱今本(或流通本)」。如《中庸證釋》之「序例一宣聖孔子」言:「《中庸》一書,系門弟子所記,編入《曲禮》,與《大學》同。其初無章節可言,不過記所聞之言,順其義而列之,有前後耳。迨秦亡,漢諸生出諸藏板,或遺失,或蝕毀,存者十六;率顛倒無序,經諸儒生手訂而意理之,文之斷者補之,篇之殘者截之;又合以他書有同異者去取之,遂成今傳之本。」
《中庸證釋》一書,原出刊於民國十五年至十八年間(西元一九二六~二九年),由天津「救世新教會」,又稱「醒世教會,」的宗主「呂祖純陽」(孚聖)及宣聖孔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文中子王通等「列聖先賢」,藉由扶鸞降筆,所共同講述。而《中庸證釋》的內容,蓋將現今《中庸章句集註》(即今本、亦稱流通本)之「經文」,有所錯置或殘缺處,或補漏更正,或調序旁註,或詳加解疏演義,終使《學庸》得以恢復原貌,以重現古聖之微旨奧義。且將「今本」與「證釋本」之經文互堪,以昭世人易讀易懂,理解貫通儒教之完整真義。
緣於幾千年來,二經《大學》、《中庸》錯簡疏漏之處頗多,使儒家的義理,始終無法圓通周全的流傳。現今適值白陽時期,上天大開普渡三曹,儒家應運;以重整人倫道德之衰,重振堯風舜日之治平聖世。蓋列聖先賢唯恐今人無法明徹儒家真諦,乃經「至聖先師」暨「儒門四配」的臨壇批示;親作詳盡講述、演義、註疏、釋之,誠為「證釋本」之精粹所在,亦是天人合一、亙古未有之殊勝處。而甚多學人,研讀《中庸證釋》之後由是融會貫通,而得以契入儒家心法之元神。
蓋本社以宣揚聖人微言旨意,祈助益讀者方便參閱;故將原古籍之《中庸證釋》,從新打字、標點、編輯;除列有「證釋本注音原文」外,亦將「今本」併刊,方便讀者對照及瞭解聖人之微言要旨。同時增列每章之「章旨大意」、「問題探討」及深難字句「註解」,幫助讀者易讀、融會貫通經文微旨,將中庸之道落實在日常修辦的生活中。
目
錄
壹.認識中庸一書/8
貳.列聖之序、序例、序證、釋題、疏述/13
參.中庸證釋全文/60
肆.列聖講述字句註解/83
伍.跋──宗主孚聖呂喦/676
陸.附錄──朱熹夫子集註之《中庸章句集註》原文/688
序
序
天地萬物育化之功源於天,物類自有道而生生不息。人之性命亦復如是,既賦於天,若不知其本源,又何以知命之歸返何處?一失本忘源,則因果轉環,不能由終返始,返復本來真面目,豈非聖人之歎哉?所謂「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上天有好生之德,降生聖人以代天宣化,闡明天之奧旨以立教,讓世人明白「天性之德、全生之道」,化惡為善,由終返始,恢復天性之本來。
聖人教民之道,原無奇異,本在日用倫常間。何謂「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定理者何?乃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婦和順、兄友弟恭、交友以信而已;此皆日常應用不易之真道,復何難哉?蓋言易而行難矣!聖人無大過人者,不過擇乎中庸,朝夕念茲在茲,力行不怠,此所以為聖人也。明知中庸之道為無上大法,言則有餘,而行則不篤,此所以為凡夫也。故欲挽時勢之浩劫,濟扶狂瀾者,別無奇方,惟學行《中庸》,乃根本解決之策;使人心化轉,則天心效順矣。
時值天道普傳,儒家應運,故儒家之經書,實為末法眾生脩道之重要依據;而《大學》、《中庸》二書為儒教心法、精神所存之至極。《大學》者,明德之道;《中庸》者,明道之本體;二經實互為表裡,本末始終,無可輕重。而《中庸》乃孔子明性命天人之道,以輔《易經》。孔子以世人之學道,不外明其德,內立其誠;明德極於治平,使天下皆得其所;立誠成於至善,使性命不失其真。蓋《中庸》者,儒家列聖成行之成規,述先聖之微言旨意,良為儒教體道之極,行道之主,脩養之精要。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菩薩告訴我:持齋
2.
孟子金句:君子的自反與存心〈下〉
3.
菩薩告訴我:和解
4.
孟子金句:生命的學問
5.
孟子金句:君子的自反與存心〈上〉
6.
老師的話第26輯
7.
白水老人慈語:今天我們求道了
8.
老師的話第27輯
9.
白水老人普世智慧
10.
霖雨蒼生:白水老人行誼
11.
墜淵門徑
12.
十年一覺
13.
聖母愿菩薩行
14.
老師的話第25輯
15.
白水老人生活智慧
16.
修行九朽志節問答錄
17.
瞥見
18.
五倫八德的修持
19.
老師的話第24輯:慈父般的叮嚀
20.
如何護持道場
21.
開設佛堂的真義
22.
道統與天命明師
23.
禪心道場 壹
24.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下
25.
禪心道場 貳
26.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 上
27.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下
28.
禪心道場 貳
29.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 上
30.
老師的話第23輯
31.
傳承:開荒人員的愿行涵養
32.
彌勒救苦真經:字句探義
33.
修道真言
34.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十
35.
天道佛音
36.
清靜經:院長大人註解
37.
傳承:辦事人員的愿行涵養
38.
孔門真儒:亞聖孟子
39.
一貫薪傳
40.
三寶的真義:新版三寶範例
41.
大學證釋:列聖著述
42.
論語:白話譯註
43.
老師的話:慈父般的叮嚀『典藏版』
44.
求道的真義:新版開示道義
45.
孟子:白話譯註
46.
性理題釋:白話語譯
47.
一貫儀式之殊勝
48.
白陽四書
49.
明德新民進修錄
50.
傳承~壇主的愿行涵養
51.
孔門真儒:復聖顏回
52.
傳承~講師的愿行涵養
53.
孔門真儒:宗聖曾子
54.
還鄉覺路:十條大愿
55.
孔門真儒:述聖子思
56.
回天的五個條件-心念
57.
人間故事:八風篇10
58.
老師的話第22輯
59.
回天的五個條件-戒律
60.
白陽經藏:諸佛菩薩慈訓[中國大陸時期]2
61.
白陽經藏:皇中慈訓[臺灣時期]2
62.
回天的五個條件-德性
63.
老師的話第21輯
64.
老師的話第21輯
65.
人間故事:感應篇8
66.
養真集:附註解
67.
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
68.
人間故事:故事篇1
69.
人間故事:故事篇3
70.
人間故事:故事篇5
71.
人間故事:見證篇4
72.
白陽聖佛錄
73.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八
74.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九
75.
老師的話第20輯
76.
老師的話第20輯
77.
研究班專題(八)
78.
研究班專題(九)
79.
研究班專題(十)
80.
研究班專題(八)
81.
研究班專題(九)
82.
研究班專題(十)
83.
天道真理講義教材本(中)
84.
天道真理講義教材本(下)
85.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3)
86.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1)
87.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六
88.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七
89.
老師的話第19輯
90.
老師的話第19輯
91.
皇母訓子十誡:白話譯註
92.
白陽道脈薪傳錄
93.
人間故事:禪悅篇9
94.
七真史傳:白話演說
95.
人間故事:故事篇2
96.
白陽經藏:諸佛菩薩慈訓[中國大陸時期]1
97.
研究班專題(七)
98.
研究班專題(七)
99.
人間故事:因果篇6
100.
研究班專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