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是十九世紀英國的著名作家,也是一八六○~七○年代流行的煽情小說(sensational novel)之先驅。他於一八五九年發表的《白衣女郎》(The Woman in White)正是此類小說之發端。煽情小說多環繞著犯罪事件進行,場景多設於一般平凡中產階級的家庭環境,有別於哥德式小說古堡場景的陰森可怖與驚悚。這種「日常氛圍潛藏之邪惡」反而使得煽情小說別具一番震撼人心之懸疑風味,也是本書《月光石》(The Moonstone)的顯眼特徵。
《月光石》發表於一八六八年,最初連載於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主辦的雜誌《All the Year Round》。本作與《白衣女郎》並列為柯林斯最知名的作品,一般認為是他最好的兩部作品,也是長篇推理小說最早的先例。
由於煽情小說多以犯罪事件為主軸,經過柯林斯寫作技法的調製,形成了後世推理小說的基本雛形,因此柯林斯可謂是長篇推理小說之父。然而,他並非是最早書寫推理小說的人。推理小說的奠定之作一般公認是一八四一年由美國作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發表的〈莫爾格街謀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在這部作品中,愛倫坡確立了推理小說的基本公式;不過這是部短篇而非長篇作品。一直要到柯林斯的作品,愛倫坡所奠定的模式才被體現於長篇小說。
然而,如果僅只是如此,本書不可能獲得文壇的眾多好評。詩人艾略特(T. S. Eliot)甚至認為《月光石》是「第一本最長而且最好的現代英語偵探小說,此一文類由柯林斯創建而非(愛倫)坡」。英國推理小說四大女傑之一桃樂絲.榭爾絲(Dorothy Sayers)則認為《月光石》「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偵探故事」,並指出此書相當恪守正統推理小說所注重的公平遊戲(fair play,意謂作者不刻意隱瞞破案線索)。英國文壇巨人卻斯特頓(G. K. Chesterton)則稱讚本書「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棒的偵探小說」。如此的盛譽,絕非完全奠基在作品本身的推理特質。柯林斯在《月光石》中投注的心力,並非只是編織一個複雜的謎題並給出絕妙的解答,還運用了許多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讓整部作品比起純粹的正統推理小說更為飽滿、更有可看性也更不受侷限。
柯林斯不像愛倫坡將精力全部灌注在解謎上。愛倫坡的推理作品中,不論是〈莫爾格街謀殺案〉、〈瑪莉.羅傑之謎〉(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或是〈金甲蟲〉(The Gold-Bug),都充滿了偏執且狂熱的瑣碎分析,讓整部作品燃燒著濃濃的理性特質。但在《月光石》中,縱然解開謎團是故事主軸,但柯林斯卻藉由角色與情節的自然流動來讓迷霧逐漸消散,並不「為了推理而推理」。畢竟說到底,柯林斯是煽情小說的好手,能抓住讀者心神的精彩情節自然才是故事之依歸。這種對後來黃金時期「理性過剩」的謹慎拿捏,也是柯林斯作品不同於正統推理小說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