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的長河裡,時光分分秒秒流逝,社會無時無刻在變遷,新的事物層出不窮,即便是一粒不起眼的小沙子,也可能在歲月沖積下形成一顆大石頭;有了新概念的衝擊刺激,一顆小螺絲釘歷經百年之後,也可能演變成一台大型機械。當年寫出〈莫爾格街凶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1841)的愛倫坡(Edgar Allan Poe),大概沒料到自己一篇短短幾千字的實驗之作,卻在百年後成為推理文學的重要基石。
看到這裡,各位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彷彿自己應該讀過Cozy派的小說啊!沒錯,說到Cozy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這麼一說相信各位一定馬上恍然大悟。克莉絲蒂的作品全球熱賣,銷量超過二十億冊,在歐美幾乎是人手一冊。她筆下的珍.瑪波(Miss Jane Marple)年約六十至七十歲之間,終生雲英未嫁,在聖瑪莉米德村(St. Mary Mead)偵破了一連串懸案,樹立了「老小姐偵探」的最佳榜樣,同時也為Cozy推理建立了完整的類型公式。
時至今日,Cozy派推理的勢力日漸壯大,已然成為書市上的暢銷商品,後代的評論家索性將Cozy定義為「近似克莉絲蒂作品的推理小說」。在一九八九那一年,美國書迷成立了名為「自家惡意」(Malice Domestic)的年會,該組織定期在華府(Washington D. C.)舉辦一年一度的頒獎典禮,以表彰帶有克莉絲蒂作品特色的傳統解謎小說,而獲選為該年度的最佳作品,將贏得首獎「阿嘉莎獎」(Agatha Award)的獎盃……哦,不,並沒有獎盃,茶壺倒是有一把。但為什麼要頒贈茶壺?理由有二:其一,克莉絲蒂是英國人,而英國人喜歡喝茶,即便家裡死了人也要泡杯茶來喝;其二,Cozy派推理小說是不見血的,既然要謀財害命,在茶裡下毒豈不是最完美的手法?
對於有意角逐「阿嘉莎獎」的寫手而言,「自家惡意」年會所定下的遊戲規則簡單到只有兩條:(一),不可有鉅細靡遺的性愛描寫;(二),不可有誇大的血腥畫面和無謂的暴力場景。所以無可避免地,我們馬上可以聯想到兩件事,第一是參賽作品若能寫得愈像克莉絲蒂愈好,想寫冷硬派小說的人就不必來當砲灰了;第二是贏得「阿嘉莎獎」的創作者,有無可能成為下一任的「謀殺天后」?眾所皆知克莉絲蒂是首任天后,現任天后的桂冠則由菲莉絲.桃樂絲.詹姆絲(P. D. James)戴上。不過詹姆絲年歲已高,九十三歲的高齡實在無法不令人多做點盤算,於是天后接班人之爭已日漸白熱化。若翻開近五年來的「阿嘉莎獎」得主名單,便會發現有個名字立即浮出檯面:露意絲.佩妮(Louise P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