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11239
《新周刊》主編
華品文創
2013年6月18日
110.00 元
HK$ 93.5
詳
細
資
料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人物史/傳記
同
類
書
推
薦
總統與我:政壇奇緣實錄(增訂版)
不廢江河萬古流:林清?回憶錄
川島芳子:男裝麗人的時代悲歌(全新修訂版)
愛情像滿天的流星雨
臺灣原住民口述史:泰雅族和夫與日本妻子綠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增訂版)
亞細亞的好孩子
內
容
簡
介
他們讓臺灣更豐富、更吸引人、更有價值。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以自身的努力和成就,
讓臺灣人成為臺灣最美的風景。
用“Google地球”俯瞰,臺灣的城市與珠三角的城市並無大分別。可再看路牌,再看人臉,則是另一道風景線。
我們與他們,似曾相識又彼此陌生。臺灣2300 萬人,大陸13 億人。究竟誰更代表那個傳統的中國?在臺灣找傳統中國的味道,你能感悟到一種久違了的溫馨。臺灣究竟有什麼可看的?我們四處走訪,在臺灣島上找中國味,拼出一個完整的中華文化。
本書特色
環游世界的學者金觀濤曾說,走遍全球的華人社區,最適宜居住的還是臺灣。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有你必須知道的101個臺灣人、你必須體驗的101件臺灣事、愛恨臺灣的101個理由、最有人情味的10個台灣創意,兩岸的10大橋樑,以及臺灣名人談臺灣,大陸名人談臺灣。
親密接觸和體驗臺灣的美景、美食、美湯、美容以及美好的傳統文化。將想像的彼岸與真實的彼岸全面呈現。獨特全新的視角。
全書以臺灣視角和大陸視角兩條線交錯,想像彼岸走進真實對岸的互看,互看,互知,互相體認,民間社會湧動人情的暖流。讓我們跳出對臺灣的想像,101個臺灣人對臺灣愛恨的標本,讓臺灣更為立體豐滿。
目
錄
序005
臺灣一○一
你必須知道的一○一個臺灣人009
你必須體驗的一○一件臺灣事061
愛恨臺灣的一○一個理由117
兩岸三地說臺灣
想像的彼岸與真實的對岸
星雲大師:臺灣有座佛光山150
夏鑄九:臺灣「市民社會」養成史153
高金素梅:為原住民發聲的民意代表159
蔣友柏:「我要讓他們把兩蔣穿在身上」161
陳文茜:不搞政治的女人,想把臺灣變得更好166
顏清標:鎮瀾宮「宮主」如何推廣媽祖文化?170
何飛鵬:臺灣的「好時代」和「壞時代」173
黃威融:臺灣社會的「小日子」177
張平宜:她曾「感動中國」181
白先勇:「民國風範」的傳承與創新185
排灣族原住民:我們都是經歷過困惑的獵人189
朱學?:當「阿宅」變成意見領袖192
黃清龍:無聊八卦的新聞和善意和諧的社會199
蔡康永:臺北是可以隨心所欲行走的城市205
王偉忠: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青春期208
九把刀:暢銷十年剛剛好211
宮鈴:臺灣女人愛「政治」214
初安民:臺灣作家和大陸作家最大的區別218
張鐵志:臺灣音樂的小清新與小憤怒223
中年格瓦拉:臺灣素質是如何煉成的?229
梁文道:臺灣沒有大陸人說的那麼好,也沒有臺灣人說的那麼壞238
笑蜀:我的臺灣轉型之旅243
蔣方舟:想像的祖國266
竇文濤:臺北人細膩周到,但不容易摸到他們的心270
馮侖:大陸媒體只說好,臺灣媒體只說壞274
雷頤: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278
陳斌華:臺灣有傳統文化的保存282
歐寧:島嶼上的行動者287
印象臺灣
臺灣十大現象292
臺灣最有人情味的十大創意304
兩岸的十大橋樑322
在臺灣找中國味兒330
序
序
一九九八年八月,在《新周刊》總第四十五期的「城市魅力排行榜」專題中,臺北被評為「最陌生的城市」。多年以後,臺北街頭卻成為了我們最感親切的地方,想像的彼岸變成了真切的對岸。
在改革開放的這些年,我們通過臺商、臺企和回鄉臺胞認識了來大陸的臺灣人。目前,旅遊是海峽兩岸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中國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場。二○○八年七月開放大陸遊客組團赴臺遊至今,赴臺遊客已近四百萬人次。現在,每天平均有近萬人次的大陸遊客在臺觀光,走五都三市十二縣,體驗「臺灣五美」(美景、美食、美湯、美容及美好的傳統文化),與二千三百萬臺灣同胞親密接觸。
除了旅遊,同根同源的傳統文化也是海峽兩岸的橋樑;經濟和ECFA是橋樑,人更是橋樑。通過各種橋樑,中國大陸與臺灣互看、互知、互相體認,民間社會湧動著人情的暖流。
我們衷心希望,人人在臺灣看到的最美風景是人,正如岸這邊的我們對自己的期許一樣。
《新周刊》執行總編 封新城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