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新譯後漢書(三)傳(2)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57833
魏連科等/注譯
三民
2013年6月19日
173.00 元
HK$ 155.7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古籍今注新譯叢書(文學類)
規格:平裝 / 648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古籍今注新譯叢書(文學類)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秦漢/三國
同
類
書
推
薦
秦漢史
最懂三國的人說:三國十二帝
被消失的中國史3:鳥盡弓藏到赤壁之戰
自由與無為:論西漢初年的帝國體制與黃老思想
正說大漢二十二帝
內
容
簡
介
本冊包括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到卷三十三。全冊涉及東漢初年的史事,有光武帝劉秀得天下的成功經驗,以及其治理天下的用人政策,與讖緯迷信在東漢初年的政治舞臺上所發揮的作用。
卷首記述東漢開國光武帝劉秀取得天下,推心置腹任用綠林軍,是其最為關鍵的策略。馬武原本為綠林軍之將,在其歸順光武之後,深得重用,明帝時列名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劉秀將本只可能為一個亭長的人,塑造成了威風八面的將軍。由此略見,作者用意在於闡明光武帝不以功臣任職的歷史原因。劉秀用人政策,史學家素來多有爭議。劉秀為緩解皇上與功臣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沒有考慮到功臣在經濟、軍事上發達後對東漢政權的威脅。因此,可以說歷史上的豪強地主的形成,與劉秀的用人政策不無關係。東漢後期,豪強地主的背叛,最終成為東漢政權瓦解的重要原因,這是光武帝在其精心安排的用人政策時所始料未及的地方。
東漢政治的特點之一是外戚、宦官交替掌權,除了前期政治尚算清明外,大部分時間裡都極為黑暗、腐敗。東漢外戚問題,或從光武帝的母舅樊宏、妻舅陰識起始。樊、陰兩家之家世、官爵、嗣緒,可如同兩家的家譜。作者讚揚了外戚樊氏、陰氏的謙恭謹慎,自奉儉約,知止知足,實為對那些官爵唯恐不高,財富唯恐不多,驕橫跋扈,奢侈無度的外戚的批判。竇融,以率河西之地歸漢,幫助光武帝消滅隗囂而顯名後世。整個東漢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幾乎都可以找到竇氏的身影。馬援,戎馬一生,素懷大將軍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的壯志,為光武帝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其教姪子的名言名句,無不給後人諸多的借鑑與啟示;然而其疏於教子,致使其後代子孫多所驕橫,也給後人留下許多警戒!
至於讖緯思想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其開始對中國政治產生重大影響,則是從東漢初年開始。光武帝得天下,主要借助於以讖緯為輿論工具而成功。劉秀任用官員常常根據讖緯之說,然而當情況不利於他任命官吏時,他卻也不按照讖緯之說行事。這說明讖緯只不過是政治上的幌子,皇帝也不過是利用它來擴大對政壇的影響罷了。
作者簡介
魏連科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