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太極拳中的摔法

太極拳中的摔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689675
林明道、巫炫毅
大展
2013年8月01日
117.00  元
HK$ 93.6  







叢書系列:合氣太極
規格:平裝 / 365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合氣太極


生活風格 > 運動/戶外活動 > 武術/拳術 > 太極拳









  ◆寫作要旨分類指引
  ◆造句練習爐火純青
  ◆修辭技巧紮深根基
  ◆歷屆試題行文演練

作者簡介

金庸

  ◆投入杏壇已十餘年。醉心課堂,心酣教學,樂在工作,唱作俱佳,期能恪盡己職,造育英才,共創嘉猷,發皇洙泗之風,此乃不佞之幟。

  ◆祝大家熱愛國文,陶醉在優美的文字裡。



自 


巫炫毅 序
林文彬 序
張晏豪 序

第一章 基本概念
 合氣太極的特色
 合氣太極 習武規範
 合氣太極練功心法
 合氣太極道場禮儀
  壹、徒手禮
  貳、持械禮

第二章 基礎功法
 無極樁
 陰陽學說
 開合功
 纏絲勁
 亂環訣

第三章 基本動作
 護身倒法
 後倒類護身倒法
 前倒類護身倒法
 手 型
 正 拳
 半握拳
 攢 拳
 掌
 勾 手

第四章 太極十三勢
 太極十三勢
 太極拳八法口訣
 掤捋擠按
 採□肘靠
 五形腳法
 金
 木
 水
 火
 土
 丹 田

第五章 合氣太極套路精解
 合氣太極套路說明

第六章 合氣太極演武
 雙人演武
 起 式
 金剛搗碓1
 金剛搗碓2
 懶紮衣
 六封四閉1
 六封四閉2
 單 鞭
 白鶴亮翅
 斜 行
 摟 膝
 拗 步
 回頭金剛搗碓
 撇身捶
 青龍出水
 雙推手
 肘底捶
 倒捲紅
 收 勢

附錄:拳 經
 三不打
 《太極拳論》王宗岳-林明道編注
 如何提問題
 靠勁用法說明
 勁別與合氣太極心法對照表
 授秘歌
 合氣太極養生協會


自序

太極拳中的摔法--MIT 的「合氣太極」

  太極拳本來就有摔、打、踢、拿等武術應用, 本書是挑選太極拳中部分比較簡單、易學又容易做安全護身的摔法來與讀者分享

  今日太極拳已風靡全球,許多歐美人士遠赴國內及大陸取經。但反觀台灣境內,政府單位並不重視,致使許多太極大師,先後遠渡重洋,在國外建立總部;或竟老死於鄉野,致使無數心法幾近失傳,實在是中華文化的一大損失。

  連大師級的人苦練一輩子而無以維生,故許多的太極名家因應市場需求,改以養生、運動為主的太極拳練法, 因而去掉相對危險且困難的太極拳摔、打、踢、拿試手對練教學,最多只對入室弟子口頭敘述,甚至隻字不提;門徒相傳數代之後,已逐漸遠離太極的真面目而不自知。最近更有以飄逸舞蹈為主的新武術太極,改採類似於地板操一樣,以姿態的優美、動作的困難度來評分,美則美矣! 但還是與傳統太極有極大的距離,人們逐漸把太極拳的原始面貌給遺忘了。長此下去,將來在台灣長大的孩子們要學好太極拳,恐怕得遠赴重洋,到國外去取經了。

  要解決這樣的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科學化、系統化與制度化的方式,把古典太極拳中摔、打、踢、拿的試手對練還原回來,彌補了現代太極拳教學系統中最大的一個缺口,讓太極拳的武術精華能安全地、有系統地傳承給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以期吸引更多的年輕愛好者願意一起來挖掘這個令人癡迷的太極寶藏,並期望那些僅存的太極高人願意把一些壓箱寶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起為這中華文化瑰寶的持續發揚光大而努力。

  合氣太極就是以護身倒法來取代古典太極拳中一發三丈的危險情境,剔除死、殘等手法,並輔以嚴謹的紀律以及精準的圓柔對練,來防止出手見紅的血腥畫面。再加上古典太極拳精闢的招式、理論及養生功法為基礎,是強調愛與自然的養生武術。如此才有可能以現代化、科學化並很安全的方式,建立一個新的學習系統,雖無法將太極拳中摔、打、踢、拿的試手對練完整地還原回來,但已經彌補了許多現代太極拳與古典太極拳之間的重大差異,這樣的太極拳才能長久傳承而不再持續凋零。

  因為合氣太極能在安全不傷人的情況下讓學員試手過招,學員也才能更快速地由招熟進而懂勁,終而進入太極拳「階及神明」那種力與美的藝術境界。而且合氣太極的學員藉由攻防練習而必須有入身走位、護身翻滾等整體且有協調性的運動,可以讓學員獲得更足夠的運動量,更容易達成減肥、運動、塑身的效果。而且在寬敞、安全、舒適的地墊上翻滾個幾圈,對於工作壓力很大的現代人,更有舒筋活血、抒解壓力的神奇效果,也讓太極拳在目前的現實環境中,更具有實用的價值。

  「合氣太極」力圖恢復太極拳中的摔、打、踢、拿練習,是目前最科學化又最貼近古典太極拳的一個太極拳學習系統。

  給本書讀者的建議:

  本書是一本基礎的教科書,主要是提供讀者一些學拳的正確觀念與方法,內容並包括了部分太極拳中的摔法以及演武教學。這只是「合氣太極練功心法」中所提招熟懂勁階段中的初階功夫,離太極拳實戰或階及神明的階段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如果不當的使用或場地不夠完善,部分招式的試手對練仍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所以不論是初學太極拳者,或已經熟練某些太極拳推手、套路,想要透過演武練習來突破自身瓶頸者,一定要先將本書內容從頭到尾先瀏覽幾遍,再進行練習。

  尤其想要學習合氣太極演武之人,務必遵守本書第一章「敬、靜、淨、愛、安、定」的習武規範,以確保往後的學習是安全且愉快的。如果無法確定自己能遵守上述的規範,筆者建議您還是不要購買本書,或只練習本書套路中練意、練氣的部分,還有護身倒法等非常實用的課程,而不要練習本書所介紹的演武內容,以免日後造成自己或拳友的傷殘,後悔莫及。

  傳統太極拳中有些彈抖勁、空中飛踢等爆發性強的招式,或死、殘等手法,不符合現代人養生以及運動的要求。更怕有些心性不定的新手在初學一些「殺招」之後躍躍欲試,一個不小心造成對手傷殘。為了安全,合氣太極的套路及演武必須把傳統太極中部分的招式稍做修正,但合氣太極也並非另創招式與套路,讀者不必擔心學習此一套路有何困難,或將來學習其他傳統套路時會有格格不入的問題。

  若已經學過其他套路而不想再學另一套路者,也可以將本書列為參考書籍,將本書中所用的手法轉入自己原先熟悉的套路中。但筆者強烈的建議最好不要選擇這種繞遠路的方法,合氣太極24式是本協會匯集了陳太、楊太、擒拿、柔道、警用逮捕術、合氣道等各方面的高手,共同研討了將近五年才定案的太極拳濃縮精華,其間並有許多年輕的武術練家子可供驗證;要再重來一次,所需的人力、物力恐怕不是一般團體所能負擔。

  若已經熟練合氣道、柔道的讀者,則可以多多練習合氣太極的套路,因為合氣太極的套路是濃縮過的招式精華。讓原本需要在寬闊道場中兩人對練的武術,可以在任何場地與時間,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一個人靜心揣摩。減少了人、事、時、地、物的障礙,只要掌握正確要領,武術的進步,自然可以數倍於一般的練習方法。熟練後,可依循本書第六章的演武示範在道場與拳友對練,很容易就可以上手。

  本書是依照本人學拳以及教學多年所體悟的一些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基本觀念,提供給太極拳的初學者參考,但也指出了一般太極拳愛好者最有可能遇到的瓶頸,以及如何突破的一些建議與功法,相信對於大部分的讀者都有其可以參考的部分。至於太極拳中還有許多基礎的養生、練氣、易筋功法,以及更多更深入的招式用法探討,或更高深的節、拿、抓、閉等手法,非本書討論的範圍,將另有專文介紹。合氣太極系列叢書將為有心深入探討太極拳藝術境界的讀者,提供更多的太極心法與手法,敬請期待。

  不論讀者是初學者,或已經是稍有根基的太極拳愛好者,練習合氣太極的套路之時,一切都要自然;因為太極即為「道」,「道法自然」,所以合氣太極是以自然為師,內動重於外形,感覺重於招式。凡覺得動作不順、遲重、僵硬、凹凸、內氣中斷時,即表示自己的拳架有錯,即應回歸到最基本的功法中,放鬆身心,找回五弓無極的感覺;然後盡量放慢速度,縮小動作,並以「練時無人似有人,用時有人似無人」的神、意、氣練習方法,多多揣摩不順的動作或招式,慢慢的應可得心應手。

  說明:

  要將太極拳摔、打、踢、拿的試手對練列入合氣太極的基本訓練中,是一個很大膽又很困難的挑戰。因為不試手對練,學生實在很難學到太極的真髓;而讓學生試手對練,又怕有所閃失。這種兩相矛盾的情境,可以說是歷來太極拳教學系統中最大的問題,也一直讓有心推廣太極高階心法的大師們萬般地無奈,此一關鍵因素不解決的話,則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將徒勞而無功。

  筆者在太極拳教拳的生涯中,發覺同樣也是擅長借力使力、以圓轉螺旋來化解對手攻勢的合氣道,似乎沒有「不能試手對練」的問題。它雖然不像太極拳有這麼深奧的陰陽、五行、八卦哲理與中華文化基礎,也沒有太極拳這麼綿延不斷的招式與套路,更不像太極拳有這麼多拳經、拳論等理論基礎及前輩高人的心得與經驗傳承。但他們只要投入一定的時間與努力,則人才濟濟、高手輩出,這種制度化的教學系統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所以合氣太極希望能以現代化、科學化並很安全的方式,來恢復古典太極拳的試手對練。並把李道子、王宗岳等大師的練拳心得,彙整而成「合氣太極練功心法」,獻給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希望有助於大家走入太極拳「階及神明」的藝術境界。

  這是一個新的觀念與系統,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推廣給全台灣,甚至全世界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雖然這還有許多艱苦且漫長的路要走,但千里之途始於足下,我們已經把理想與目標的藍圖規劃好了,也把訓練的課程與中間的里程碑擬定出來,我們已經踏出了最艱困的第一步,再來就是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栽培出一群年輕的高手,一起推廣這樣的理念與系統。並期望有更多願意為中華文化傳承而付出的人們,願意一起來完成這一個偉大的夢想。

  出版合氣太極系列叢書就是本協會向全世界推廣的第一步,將此諸多的秘訣公諸於世,希望有緣者能珍視,使這中華文化、武術後繼有人,並能發揚光大。讓這強調武德,有防身、強身、健身效果又有文化傳承的活動能走出台灣,在世界各地發光發亮。並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才俊走入太極身、心、靈藝術的領域。這樣也才不會將這中華文化的瑰寶,慢慢的遺失在歷史的洪流中。當然更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印行,能拋磚引玉,引發有心保存此一中華文化瑰寶的同好、政府、企業、社團,一起為保存太極拳的完整性而努力。

  感謝:

  本書獲得本協會總教練田豊教官的指導與協助,讓本書的內容更加的完善與豐富。除了在他身上展現了讓人驚心動魄,凌空飛出的太極功夫外,也應證了古人所說第六層「無形無相,全體透空」的功夫確實存在。沒有他的指導,合氣太極六層功夫的練功心法變得只是空談,而無法獲得應證。

  並感謝本協會張晏豪教練在本書的演武中的極力演出,讓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解決了不少用文字沒辦法說明清楚的困擾。也感謝巫炫毅伉儷提供的合氣道演武照片,及護身倒法的圖文介紹,讓本書的內容更加的清楚與豐富,以及曉鳳幫我校稿,改善了本書的可讀性。並感謝在我學拳生涯中,對我毫不藏私,諄諄教誨的陳木泉師兄,美玲、前琅、燕娥師姐,及其他在臺北市二二八公園裡的武術同好們。

  並特別要感謝華英與我的兩個寶貝女兒,因為我在工作與學武過程中,疏忽了許多家庭的照顧及錯失了與女兒成長的樂趣。雖然她們到目前還是不參與我的太極拳之路,但沒有她們的容忍,我應該沒有這個心力將合氣太極推廣給所有的太極拳愛好者。

  身在斗室,意衝雲霄

巫炫毅序

  自大學開始接觸武術,已練習十多年,柔道、摔跤、合氣道、拳擊與散打樣樣都有接觸,也累積了不少對摔與對打(或被打)的經驗。雖經歷過受傷、工作壓力等因素,但始終不減我對武術的熱愛。因此也對於尋訪武林高手,結交武術同好有高度的興趣。

  2008年冬天,經過臺北市二二八公園,看到一個中年人與一個年輕人在玩擒拿。年輕人高大精壯,動作敏捷,在互動過程中也毫不退讓,但那中年人隨手拈來,無不順心如意,無論年輕人怎麼頑皮搗蛋,卻始終無法逃脫此人的掌握。

  這與我過去遇到的擒拿高手,完全不同。好奇心驅使之下,我自告奮勇上前試試,看是否有做假配合。一試,卻是讓我驚心動魄。不論我如何硬拿巧騙,用力閃躲,積極對抗,根本無法逃脫此人的手掌心。我不是已經練了十多年的武術了嗎?也不算是個初學者了吧?怎麼會瞬間就被瓦解與逮捕?

  我才發現,擒拿與摔打,竟可如此地巧妙與輕鬆。那個中年人,就是警專的田豊教官,警政署綜合逮逮捕術的創始教官。自此以後,常常繞道二二八公園,駐足請教,也因此認識了林明道老師。

  林明道老師是常常與田教官一起切磋的太極拳高手。第一次碰面,以為不過是一般公園練養生太極的一般退休人士。但一搭手,又是一個震撼教育。林老師勁道渾厚,常常似有若無的牽引,對於我的攻勢不加不減的貼著,讓我似乎有抓到東西,卻又撲了個空,並在剎那間,一股渾厚的內勁席捲而至,讓我凌空而彈跳數米之遠,或逼得護身翻滾而逃。

  但林老師最特別的還不只是手上的功夫,還有他深入淺出的教學功力。

  在過去,我也不是沒有遇過太極拳或其他的內家高手,但在與他們切磋請教的過程中,常常存在著嚴重的溝通問題。某些前輩們的功夫也真的沒話說,但講起練功心法,不是把拳經拳論再複誦一遍,就是用一個「鬆」字來解釋一切。毫無中間的過程,也無法用現代科學、醫學、運動生理學來解釋這個古老的武術哲理。其所使用的語言,教學的方式,讓我很難吸收,也就一直無法投入太極拳的學習之路。

  但林老師非常不一樣。他常常透過簡單的生活現象,以及科學化的道理,來解釋這古老的太極理論。每招每式,林老師都會詳細地說明招式設計的概念與注意的重點,並不厭其煩地示範與舉例,甚至親自餵勁。讓我很快就知道,原來拳經上說的那些道理,與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流體力學、運動生理學等都是息息相關的。他教我學會欣賞周圍各個高手發勁的竅門,也讓我知道太極拳的不用力卻很有威力的原理與與鍛鍊的方法。短短兩年,我雖然不是每次都能完美展現太極韻味,但偶有佳作時,還是可以讓一些朋友驚彈而出,或直撲於地。並讓我原來的功夫,也跟著逐步提升,真是一舉數得。

  以往學拳過程中,除練拳辛苦、受傷等外,最受折磨的是對於拳理的不明白,人已經站在寶山門外,卻沒有鑰匙可入。這樣子空轉而無門可入,浪費的光陰,心裡的徬徨是最令人煎熬的。

  林老師不願意讓我們這些後進學子,再次摸索,虛度了無數的光陰。也因此將這些神秘、艱澀的拳理,轉換成現代的科學語言,讓後輩們能更快的了解這些言簡意賅的文字,並進而進入探索這中華文化瑰寶的神秘領域,享受這讓人目不暇給的太極力與美。

  今天很高興,林老師願意將他一生所學之重要發現,仔細紀錄,讓更多習武同好更容易掌握太極拳的入門方法與精華。也因林老師的邀請,要我將如何避免摔傷,如何保護自己的一些被摔心得寫下來。希望對一些武術的愛好者有所幫助,也對林老師無私的教導,有一個小小的回報。

林文彬 序

科技公司 經理

  素來喜歡打高爾夫球,因為可以藉著這個適度的運動讓自己放鬆心情、抒解工作壓力、維持體態,並能跟來訪的重要客戶有較長時間且良好的互動。可是多年來成績一直上下起伏不定,每次比賽,常有脫序演出,成為當日午餐的東家。

  有位桿數一直很穩定的朋友無意中透露:他的高爾夫球之所以進步,是跟了一位太極拳老師學習之後才有大幅度的提升。從此對這古老的中式運動有了一番的憧憬,並央求朋友介紹這位很奇特的太極拳老師。

  林老師一見面就說:「我不是老師,自然才是老師,你自己才是老師,真正認清自己以後就可以依著自然、跟著感覺走,我只是陪你去找那種感覺而已。」很有禪味,似懂非懂。但朋友說高爾夫球要有重大突破,要從「心」練起。於是靜下心來,接受林老師的教導。老師細心地指導我一些對身心無極與陰陽開合的觀念,讓我對自己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慢慢地我看到了自己成績起伏不定的原因,原來是我心性不夠沈靜,無法內觀自己,以致於無法感覺自己內在能量的流動,也對於「勁路」的掌握模糊不清,所以一有壓力,就通通亂了套。

  林老師給了我一套放鬆的練功方法,並經過林老師一番的調教與糾正後,我的高爾夫球從原來的起起伏伏,變成一直維持在最佳狀態,不再常常當付錢的東家了。以中國古老的陰陽哲理及中醫的經絡理論,竟發展出可以指導現代高爾夫球運動的原理,太極拳真的是非常神奇,可稱是運動的藝術。

  跟林老師學習太極拳,除了讓我的高爾夫球進步很多之外,老師還讓我體驗了中國功夫的神奇之處。以前我所認知的太極拳,都是老弱婦孺在公園裡摸蝦般地晃來晃去。可是這些看似無奇,緩慢的摸蝦運動,經過林老師的轉換,卻變成威力無窮的殺招。我偶而上陣與老師對練,分筋錯骨,直指要害,幾乎可以說是招招致命。老師出手的角度、速度、時機與勁道的傳導,只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可是林老師卻謙虛地說,這些是前輩高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他還沒有辦法表達其精華的十分之一。

  現在林老師要將他多年研究太極拳的心得公諸於世。矚我將學拳心得與大家分享,我是林老師最不認真的學生之一,真是受寵若驚。但我從太極拳的學習中獲益甚多,怎能違背師命?於是恭敬不如從命,提筆陳述個人的進步與所見所聞。

張晏豪-合氣太極四段

由合氣道走入太極拳,又從太極找到合氣

  五年前我初次遇到太極拳時,我在剎那間就被瓦解了。我連發生了什麼事情都還沒弄清楚時,一切都已經結束了!我太驚訝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小時候的偶像,是李小龍為了濟弱扶貧,而與惡勢力奮戰的身影。剛進入高中時,學校有合氣道社團招生,吸引了熱血少年的我。從此就開始了我的合氣道學習之路,而這一投入就是十幾年。

  合氣道的道祖植芝盛平先生,能以合氣在接觸的一瞬間就將對手給瓦解了!於是植芝盛平先生成為我的新偶像。但當我拿到合氣道的黑帶之後,逐漸出現瓶頸,雖然自己的動作越來越敏捷與流暢,但始終沒有感受到合氣。接觸了更多的合氣道前輩之後,卻更加的迷惘。沒有人能或願意告訴我如何練到合氣,坊間合氣道的書籍也沒有足夠的資訊與理論教人練到合氣。甚至連我自己的境界在哪裡、還缺了什麼都搞不清楚,更別說要找到合氣!

  退伍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甚至由懷疑轉為否定,雖然我找過其他武術老師,卻也沒有看到我要的東西;或者說那種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正開始思索要放棄合氣道,甚至放棄武術時。一個合氣道的學長很激動的跑來跟我說:「晏豪!你的理想是真的!我知道有一個人能做得到。」

  第一次遇見田豊教官時,我就被徹底地瓦解了。沒有對抗,也沒有碰撞,好像好像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就覺得腦筋有一段時間是空白的,回過神來,自己已經被制住了。換了幾種手法與攻勢,不是瞬間頹萎倒地,就是莫名其妙地驚彈而出。

  天呀!怎麼會是這樣!我學了十幾年的合氣道,並與許多武術同好試過手,都未曾有如此體驗。我真是嚇傻了!這就是我夢裡尋他千百回的武術境界!

  我急忙請教,田教官解釋說:「這就是太極拳沾、黏、連、隨,捨己從人的功夫。在接觸的剎那間我已經合進你的勢裡,引導你,並在你不得勢的時候,把你自己的力道還給你。你一直在對抗的是你自己,你根本沒有辦法戰勝一個不聽話的自己。這也就是你們合氣道所說的合氣。」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合氣的威力,但我是在太極拳高手身上體驗到的「合氣」。我終於知道我缺了什麼,而且哪裡可以找得到答案!自此之後,我每逢週六、日早上一有空就到臺北市二二八公園找田教官報到。我對武術重新燃起了心中的熱火!

  在田教官的帶領下,我獲得更多學習的機會,並參與了一些國家級武術團體的師資培訓,也因此認識了許多柔道國手,散打國手,還有太極拳的高手。除了增廣見聞,更見識了田教官太極功夫的深度與廣度,也更確認這才是我終身所要的追求的目標。

  在一次師資培訓過程中,一位田教官的太極拳朋友─林明道老師知道我有十幾年合氣道的學習經歷之後,笑著說要試試我的功力。當我做了合氣道的反手摔,感覺已經得手時,林老師卻像靈蛇一般,滑到了我的身後,一股強大的勁道落在我的肩上,我反而被丟在地墊上。再試一次,卻被一股強大的勁道彈飛了出去。林老師表現的太極功夫與田教官不太一樣,是那種功力渾厚、出手凌厲、見縫插針、招式清晰的高手。試完了,林老師笑著跟我說:「阿豪,你的功體不夠,腳法輕浮,沒有根。一攻就破,一靠就飛。要多練基本功法。」

  奇妙的是,田教官在不久之前也才跟我說:「阿豪!你的感覺很敏銳、反應很快、護身也很確實。但是你的功體不好,遇上高手只能避戰,但久守不攻必失,這樣是無法應戰!」兩位高手看法一致!

  但我還是抱著懷疑的心態請教:「功體不夠?那是要蹲著練站樁嗎?」林老師回答:「那是在練肌肉力,練錯了會越練越僵硬。太極是以自然為師,太極樁功是以練感覺為要,在沒有找到勁路之前,絕對不可以下蹲。」

  這就對了!因為我之前也曾經跟幾位太極名師學習太極拳,但那幾位老師不是一味的要我蹲低,就是不斷地挑剔我手腳的高低與角度,搞得我渾身不對勁,膝蓋也很不舒服,一點都不自然,又跟田教官的身形也完全不一樣;使得我越練越慌,怕又是個十年的空轉,最後只好終止,但林老師的理念卻與他們大不相同。

  田教官看我跟林老師聊得很愉快,就要我跟林老師學太極拳。這樣也對,田教官是個天才型的武林高手,跟我的境界也高太多。我實在不好意思要他花太多時間來指導我的基本功,而林老師在社大及救國團有開課,應該比較適合指導我的太極功法與套路。

  林老師教太極拳最大的特色就是理論與套路一起講解。每招每式,必說明技擊目的,所發勁道,然後才談動作與方位。動作要求輕鬆自然,先找感覺,再求動作。善用各種譬喻,詳加解釋,並親自餵勁,讓學生體驗太極十三勢如何不用力卻很有威力。等到需要深入時,又能引經據典,易經八卦,陰陽五行無不精通。卻又能以物理力學、中醫理論以及現代的運動生理學穿插解說、並行不悖。經過他的教導,讓我更認識了太極拳的博大精深。也更讓我深深佩服,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已經把這些哲學、科學、醫學、武學的理論一次搞定。

  在林老師的教導下,當我體會到鬆沈的訣竅之後,對於勁路的感覺越來越清楚。對於對手的勁道,聽勁更加輕靈,發勁更加乾脆,有時候身心靈皆能虛靜時,還可以把一些年輕的同好輕鬆地震出數步,雖還沒有田教官、林老師的功力深厚,但也讓自己內心雀躍不已。原來勁道真的是一鬆就有,不思即得,源源不斷。從此學習田教官的東西也就更加得心應手。我才明白以前老師父們常說的:「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真正含意,原來我以前在學合氣道時,都只不過在練拳,並沒有好好的花時間、費心思在練功,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何謂是功?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之下,這最後兩年的進步,實在遠勝於前面十幾年的苦練。

  而且田教官與林老師還一直在吸收新知識,有時候合氣道的學弟妹來找我練習合氣道時,他們兩位會站在旁邊觀看。有時還會下場試手對練,體會一下合氣道的優缺點。田教官會對我們的身法、步法、手法有諸多建議,林老師則時常會指出合氣道的某一動作招式,隱含在太極拳的某一招之中,並當場展露太極拳與合氣道之間的同異之處。令我跟學弟妹們如獲至寶,合氣道的功力也增進不少,大家都覺得獲益良多。

  更令人佩服的是,兩人並不故步自封。在試手及討論的過程中,兩人時常讚嘆植芝盛平先生的武藝高超、理念正確及構思巧妙。在論及合氣道訓練的方式有許多合理化,科學化,制度化容易推廣的優點時,更是推崇有加。並感嘆太極拳的學習系統有很大的漏洞,常此下去,會更加偏離太極拳應有的原始風貌,而一代不如一代。

  如今兩人以行動來落實自己的理想。要以太極拳精闢的理論、功法與完美的招式用法為基礎,融合合氣道護身倒法、圓融對練的優點。以科學的、安全的、有系統地來推廣全面性的太極拳,讓太極拳的愛好者,能在不傷人且安全的環境中試手對練,以期快速通過太極拳最容易卡住─招熟懂勁的困苦期。以保留太極拳養生、健身、防身的完整原始風貌,並積極推廣給我輩年輕武學愛好者。

  目前這個構思,已經逐漸完善成形,並成立『合氣太極』社團,以方便傳道授業解惑。目前合氣太極已經吸引許多警大、警專以及大學社團的年輕人加入。並帶給尚在找尋如何復興太極拳文化的有志之士,一個新的思索方向。

  本人有幸,能得兩位老師的親自教誨,一探我中華武術之精粹。又何其榮幸,能參與合氣太極養生協會的創立,為太極拳的改革,中華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心力。但太極拳博大精深,個人資質駑鈍,又工作繁忙,無法朝夕聆聽教誨。就怕沒有辦法完全體會兩位老師所傳授的武術精華,有負兩位老師之厚望。

  但太極功夫出神入化的境界是我要的,又能為中華文化、武術的傳承,再辛苦也是值得。且有朝一日,若將台灣在此方面的成就,宣揚至全世界,能為全人類創造一個和諧、快樂、健康的太極新樂土。這樣的志業,是兩位老師的期望,也將是我一生奮鬥的目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