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給追求靈魂的現代人:湯瑪士.克許談榮格分析心理學

給追求靈魂的現代人:湯瑪士.克許談榮格分析心理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12874
湯瑪士.克許/著,鄭文郁/審閱,徐碧貞/校訂
心靈工坊
2013年10月14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6112874
  • 叢書系列:PsychoAlchemy
  • 規格:精裝 / 208頁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sychoAlchemy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我舉出榮格生命中的重要事實,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實在的觀點,消除一些對榮格的投射。是否達成目的,就留給各位決定。



      《給追求靈魂的現代人》敘述榮格生前至身後五十年分析心理學的發展旅程。作者湯瑪士.克許曾在榮格在世時和他有過數面之緣,而從榮格過世次年起展開其精神醫學生涯。書中呈現克許身為「榮格派」一份子五十個寒暑的箇中滋味,也描繪榮格的形象在過去五十年歲月中如何轉變。



      本書收錄了湯瑪士.克許過去四十五年來在不同場合所發表的論文及講稿,其中包括克許職業生涯早期所關注的臨床議題,如夢境、治療關係、心理類型以及一般分析歷程等;也包括克許生涯後半段對歷史議題的關懷,因而本書也專章討論榮格其人、榮格的反猶太爭議、分析心理學的歷史及分析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關係等主題。



      克許博士擁有長期擔任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主席的背景,讓本書更能精確詳實反映全球各地分析心理學的發展;其中所談到的榮格學派歷史與相關重要人物,皆出自其親身見聞,信而可?,有別於一般引用二手書面資料的歷史著作。

    ?








    ︱作者序︳



    ︱輯一︱ 榮格其人

    榮格其人及其神話

    危險療程

    榮格與男性的關係

    榮格與詹姆士•克許的通信



    ︱輯二︱ 傳承

    榮格的遺產

    分析心理學的歷史與起源

    榮格學派德裔猶太人的流散

    「榮格派」一詞的反思

    個人治療在成為榮格分析師過程中的角色

    培訓過程中的分析



    ︱輯三︱ 追尋自性之道

    榮格分析

    為何「個體化」?

    榮格與道

    與湯瑪士•克許談榮格私人日記《紅書》



    ︱結語︱?? 榮格身後五十年








    作者序



      本書收錄了過去四十五年來我在不同場合所發表的論文、講稿及訪談,在我的職業生涯早期,關注的焦點在臨床議題,誠如書中所收錄,諸如夢境、治療關係、心理類型與分析,以及一般分析歷程等論文;而在生涯後半段,個人的興趣則轉向歷史議題,因而本書也專章討論榮格其人、分析心理學的歷史及分析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關係等主題。部分收錄的論文曾在美國境內及國際會議中發表,其餘的則於在地的社群針對一般聽眾講述,因此部分章節可能會顯得較理論學術,但是仍有部分則相對通俗口語。我的寫作風格公認是言簡意賅、清晰易懂,因此我相信即便是偏學術討論的篇章應該都不會造成讀者閱讀的困難。



      我的雙親都曾在1930年代接受榮格的分析,而分析也成為我的家庭成長經驗的主要氛圍。我的父親從1942年到1988年持續在家中開設研討會,每週針對榮格的著述提出討論。對於家中總是有榮格學人進出,自小就習以為常。對我來說這樣的家庭環境是份福氣也是個災難。因著家中的研討會,我得以認識許多與會的有趣人士,但是也因為家中的研討會讓我無法如同一般男孩般全心地參與我周遭的活動。同時,我的父母與病人的互動混雜著專業與個人關係,這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雖是常見的狀況,但當我完成醫學及精神醫學訓練後,我很清楚這種混雜的關係是會讓我不自在的。因此,從我成為榮格分析師之後,我堅持將工作室與我的住家分開。此外,我的工作室入口與出口是分開的,我的病人們也能因此而錯開,避免相互見面。但這並不表示我和我的病人沒有任何社交接觸,因為完全沒有接觸也是非自然狀態,特別是有些經過我分析的病人後來也成為分析師,我們彼此成為同儕關係也是必然的。順帶一提的是,如果我在餐廳或電影院巧遇我的病人,我通常會等他們先跟我打招呼我才回應,對於在這種社交情境下與病人維持友好的言語互動,基本上我是持開放態度的。



      之所以提到我的兒時經驗,是因為書中的某些篇章反映了我所從事的榮格分析是不同於我的父母親及第一代榮格分析師們。雖然我也採用辯證的形式深入與病人的工作,但是我仍保持一定的界線,我不認為我的父母會贊同這一點。我必須特此聲明,這個從事分析及心理治療工作的態度,是因為我需要將自己與第一代分析師區隔。我並不樂見自己總是被認定為第一代分析師的一員。



      在我稍微懂事後,我才發現自己在相當年輕的時候就進入蘇黎世圈。我在1957年開始在蘇黎世接受榮格分析,其後又相繼在1958年及1960年返回蘇黎世接受進一步分析。在當時遇見了許多榮格身邊的第一代分析師,而如今有這樣第一手經驗的人少之又少。經由我父親的引介,我得以親見榮格兩回,過去多年來我並不覺得這有何特別意義,但是現今有這種第一手榮格經驗的人真的不多了。能夠見到榮格對我而言實際上是意義深遠的,而我相信與榮格見面的經驗也深深影響我成為榮格分析師的決定。不過,當時接受過榮格分析的人不勝枚舉,相較之下我的經驗就不值得多談。如今則不可同日而語。



      我向來對於歷史及分析心理學的歷史感到興趣,而隨著年歲漸增,我對於榮格其人也更感興趣,這也說明了本書中所收錄的數篇歷史論述的緣起。期望讀者們會喜歡書中所收錄橫跨四十寒暑的文章。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