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教養孩子,你只需要一捲膠帶!:超強老媽的「膠帶教養術」,讓你的孩子不再是媽寶,不當靠爸族! Duct Tape Parenting:A Less Is More Approach to Raising Respectful, Responsible, & Resilient Kids

教養孩子,你只需要一捲膠帶!:超強老媽的「膠帶教養術」,讓你的孩子不再是媽寶,不當靠爸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885592
薇琪.霍佛
沐風文化
2013年11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8885592
  • 叢書系列:文化驛站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化驛站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風靡全美的超強膠帶教養術,讓你氣定神閒帶小孩。

    優秀不是「教」出來,而是「膠」出來的!

    教養的關鍵,在於父母的觀念,而非方法。

    適合家中有0到18歲孩子的家長使用!



      當老師必須接受嚴格的訓練,當父母就不用接受訓練嗎?



      許多父母都把孩子當成寶,含辛茹苦、做牛做馬將他們扶養長大,結果卻逐漸把孩子推向媽寶深淵,最後變成靠爸族和啃老族。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問題在於:你太過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你運用父母的權威強迫孩子聽話;你像個傭人服侍孩子的生活;你堅持必須嚴加管教才不會丟人現眼……



      問題也在於:你會經常根據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壓力的程度,根據外在的力量與反覆不定的修正方式,做出許多「暫時性」的教養決定……



      深受全美父母歡迎的教養專家薇琪,提出一種簡單又神奇的「膠帶教養術」:隨時準備好一捲膠帶。想要碎碎念下指導棋的時候,貼住你的嘴巴;想要做牛做馬服侍孩子的時候,綑住你的身體;想要給無理取鬧、上演八點檔鬧劇的孩子一巴掌時,貼住你的眼睛和耳朵。



      膠帶教養術是一種放手的教養方法,重點在於加深親子關係,而非管教孩子。膠帶教養術也是一種長遠的規劃,不是快速修正法。所以,它不會像其他各式各樣的教養策略,效果只能持續一陣子,然後一切恢復原狀!



      只要善用膠帶教養術,就能教出獨立自主、尊重他人、有復原力的孩子,讓你擺脫「被孩子氣得半死」的宿命。



      教養孩子,真的只要「膠帶」,不用事事「交代」!



    名人推薦



      維尼媽 人氣親子部落客 ?

      李偉文、吳維寧、番紅花 暢銷親子作家 ?

      盧蘇偉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



      陳美惠



      欣見作者分享了非常詳盡的教養實務,她除了具備有遠見的教育觀,還有二十年的「實戰經驗」,所以能夠詳述且同理父母面對日復一日養兒育女的困境,以及他們的擔憂,並且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書中提供方法都可以實際操作,也可以預期成效。對許多家庭來說,無疑是極佳的育兒錦囊。



    ──道禾實驗機構台中大墩校區校務長



      彭瑜亮



      因為愛,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處處拉上一把,除了忽略了他的感受,更同時剝奪了孩子自我學習的機會……這本書給了一個很棒的觀念:善用孩子天生對學習的渴望,並加以引導陪伴,才是父母真正的職責;而給予機會嘗試失敗,更是給予孩子的最佳禮物。



    ──新竹縣中小學語文資優講師



      Lenore Skenazy



      教養子女的書籍就像瘦身書籍,效果持續一陣子,然後又回復到吹氣球般的身材。「膠帶教養術」就不一樣了,這種概念是長效型的,因為它的基礎在於信任孩子。



    ──《自由的孩子》作者



      Katherine Ozment



      在這個家長過度參與的年代,薇琪提出了明智的戰鬥口號。假如你想要改變家庭動力,教養出自給自足、思慮周全、具有復原力的孩子,一定不能錯過這本精彩好書。



    ──《波士頓雜誌》專欄作家



      Vanessa Van Petten



      薇琪寫出內容精彩絕倫的《教養孩子,你只需要一捲膠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建言。對於厭倦了無效建議、想為家庭重新充電的家長而言,這是一本必讀好書。



    ──RadicalParenting.com版主



      Katy Smith Abbott



      我們終於實現了最重要的家庭動力,全家一致大力推崇薇琪的方法。有了薇琪的建議,我們感覺像一支互相扶持的四人團隊,也是以誠實和信任為基礎相互支援的單位。



    ──米德爾堡大學助理教授



      Craig Idlebrook



      在這本資訊豐富又顛覆傳統的指導手冊中,薇琪告訴我們:教養子女別過多也別不夠,剛剛好就行。



    ──作家及親職教育者



      卡吉塔尼



      薇琪的課程基礎在於尊重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一起努力;不是指使或照料他們,而是將他們視為家庭的一份子……我深信孩子會因此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你不是要讓他們瞧瞧「誰才是老大」,或者隨他們予取予求,而是要進行真正的對話,解決問題,提供真實角色,讓他們有機會自己做選擇並承擔後果。



    ──2009年美國加州年度教師








    推薦序一:培養一輩子緊密的親子關係?陳美惠 007

    推薦序二:貼心的教養是一門藝術?彭瑜亮 011

    金牌教師按個讚:你以為教小孩很簡單嗎? 015

    幫我老媽按個讚:五個孩子的真心見證 021

    幫我自己按個讚:運用膠帶,教養一點都不難 033



    第一階段?掏出膠帶之前,先搞清楚問題在哪裡



    1灌溉雜草:你的關注正是問題所在?041

    雜草是討人厭的行為,很快就會主導並定位你和孩子的關係。越是想擺脫雜草,它們就會長得越是茂盛茁壯。這樣的注意力就成了讓雜草不斷生長的肥料。



    2掩蓋傷口:你的策略正是問題所在?065

    貼OK繃是一種暫時止血、讓事情繼續進行的策略,無法產生長效持久的改變,也無法在家庭中建立起秩序、和諧、尊重與合作。



    3傭人服務:你的照料正是問題所在?081

    你是整理家務、清理桌面、換洗衣物、打掃屋子內外的那個人。在一天結束時,你經常都是精疲力竭,而這一切都始於你把自己當成傭人。



    4堅持管教:你的恐懼正是問題所在?103

    不知不覺中,教養子女的重心,從發展親子關係轉換到找出有效的管教策略,讓孩子的表現配合我們理想中的教養方式,以便得到我們想要的家庭生活。



    5陷入僵局:你的想法正是問題所在?119

    假如你不願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那麼,無論使用了多少策略都沒用,因為你把自己設定在相同的道路上:新策略不代表新想法。



    第二階段?掏出膠帶,貼下去!



    6為親子關係貼上膠帶:修補家庭裂痕才是解決之道?135

    親子關係策略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保持緊密連結,共度家庭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支持家長學著稍微放手,相信孩子有能力掌握這個世界,找出一條對他有意義的道路。



    7幫你的嘴巴貼上膠帶:敞開心閉上嘴才是解決之道?161

    拿膠帶貼住你的嘴,停止說話,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發揮他們的能力。當你想要說話卻選擇傾聽時,所得到的終身獎項就是智慧。



    8幫你的身體貼上膠帶:停止傭人服務才是解決之道?185

    參與自己生活的孩子會與你對話,而不是自顧自地說話,或是完全忽視你。在這種前提下打造出的親子關係,孩子自然會成為自身學習過程中的管家。



    9幫眼睛耳朵貼上膠帶:不看廉價鬧劇才是解決之道?213

    一旦你決心拉上謝幕簾,就會發現鬧劇消失了。你可以從全新的角度看事情,無需麥克風、聚光燈和舞台。花點時間做筆記,辨識你何時能有自覺地決心置身事外。



    10信心滿滿準備出發:帶著熱情展開人生的旅程?237

    我相信,父母的職責是要確保孩子到了十八歲時,會推開大門、停住、轉身看我們最後一眼,然後臉上帶著笑容,眼中閃爍興奮的光芒,帶著自信與熱情跨出門檻,邁向成人的世界。



    11膠帶教養成效大:貼膠帶家長的現身說法?271

    當家長承諾使用膠帶來打破「什麼都要管」的教養方式,改用關注親子關係的放手策略時,孩子就有機會發現「犯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有能力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12膠帶家庭氣氛佳:家人同心合作,彼此扶持?293

    採用更多放手教養方式,把焦點放在親子關係策略上,在決心動搖時使用膠帶,這些都為整個家庭帶來絕大的成效。於是,彷彿有人施展了魔法,驚人的轉變就這樣發生了。



    13膠帶教育影響深:培育有擔當的下一代領導人?305

    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將會影響他們成為怎樣的領導人。假如他們在孩提時代被控制、糾正和處罰,怎能指望他們長大後成為肯思考、善良、堅定、有創意、有勇氣的領導人呢?



    附錄:我的膠帶教養筆記?317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