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穿越世紀的情書:寫給巴黎藝術家的21封信

穿越世紀的情書:寫給巴黎藝術家的21封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53857
羅婉儀
南方家園
2013年11月30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8953857
  • 叢書系列:HC文創者書系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HC文創者書系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欣賞












      哲學家巴特曾說:我以談論文學的形式來創作文學。我想看看前人畫家如何活在當下創作美好──我大膽設想:我以說說藝術(的形式)來創作藝術,跳躍於不同時空,以汝之名、她或她的。



      本書內容以藝術為主要基調,透過書信形式,往返二十篇關於二十世紀初集中在巴黎的藝術家故事,包括了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表現主義、裝飾藝術、分離派新藝術運動、未來主義、抽象主義、風格派、達達運動、超現實主義;由十九世紀末寫至二十世紀三○年代,以現代畫家之父塞尚始起,以印象主義女畫家莫里索結束。(印象主義的出現是一項解放,現代藝術之始)。



      另外,起首第一篇為作者寫給愛麗絲.托克勒斯(Alice Toklas)的一封信。愛麗絲是知名編輯、作家葛楚.史妲(Gertrude Stein)的伴侶;史妲寫了一本《愛麗絲.B.托克勒斯的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其實是寫自己和巴黎的故事。透過對愛麗絲的自我介紹和傾訴,藉此開啟了接下來的書信格式,也作為自序。作者由電影《午夜巴黎》說起二十世紀初在巴黎的種種,除了美術史的資訊外,更以自己的口吻和文字據實再現了許多藝術家的軼事和小故事。這之中想像的書信往返人物配對極有旨趣和深意,其中不乏為人所知的藝術家如塞尚、畢卡索、夏卡爾;攝影師多拉馬爾、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甚至更有神話中的勝利女神、作家吳爾芙小說中的虛構主角等等,取材人物從近代、歷史、神話到虛構皆有,透過重新書寫的創作概念,讓人一窺近代藝術史上最美好的年代。



    本書特色

    ?? ?

      ☆午夜巴黎計畫第二章:「逗點文創」《我們的時代》、「一人出版」《富家子》。

       此外,再添新血「南方家園出版社」之《穿越世紀的情書:寫給巴黎藝術家的21封信》,完整呈現繽紛燦爛的藝術黃金年代。

      ☆從跨越時空的書信往返一窺藝術家的作品和生活!

      ☆別出新裁的創作,以談論藝術之名,行藝術創作之實!

      ☆2014年年底,萬勿錯過午夜巴黎計劃第三部曲完結篇:日夜大對決 &《超譯海明威與費滋傑羅》



    好評推薦



      黃海鳴�臺北市立美術館 館長



      本書作者以不同時空、不同女性與藝術家的身分撰寫信件與回信,寫給二十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三○年代的藝術家,宛如葛楚德當年匯聚各方藝文精英的藝文沙龍。──李梅齡�資深藝術媒體人








    推薦序



    紙上沙龍──向葛楚德致敬�李梅齡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西方文明史上的美好年代(Belle Epoque),舉凡文學、繪畫、雕塑、音樂等各種創作領域都是新秀輩出、思潮翻湧、軼事傳頌不斷的宏觀格局,而當時各藝文人士日常往來的書信,也就成為記錄這美好年代不可或缺的線索,尤其是聚集諸多新銳精英的藝文沙龍所流傳的奇聞妙事,更能串聯出不同領域相異風格人士之間的認知與思辨過程。葛楚德•斯坦(Gertrude Stein 1874 —1946)當時在巴黎的居所即為最出色的沙龍之一,與她往來與受其贊助的藝文新秀日後多為各領域的領航巨擘,當然她也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美國文學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物。



      葛楚德生於美國匹茲堡一個富裕的德國猶太家庭,如同美好年代裡許多對歐洲文明懷有美好憧憬的文藝青年,她二十八歲即從約翰•霍普斯金大學輟學,前往巴黎寄居在她二哥李奧(Leo Stein)的住所。李奧專注於研究與購買當時的歐洲藝術作品,葛楚德很快就急追直上,成為當時巴黎前衛藝術家的重要贊助者。當然,她自己的文學創作也未曾停歇。隨後,她的大哥麥可與大嫂莎拉(Michael & Sarah Stein)也自美國遷居巴黎,斯坦家族成員在往後所贊助或購入、或以家族成員為題材的藝術作品超過四百五十件,許多皆為各知名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這些作品日後雖然大多散藏世界各大博物館,但「斯坦家族藏品」的聲譽始終常留史冊,並成為各大博物館最為關注的策展題材之一。



      「大家都說她不像畫上那樣,不過一點都沒關係,她會像的」。這句話是二十四歲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為三十二歲的葛楚德畫像後,面對眾多「畫非所像」的質疑時所發表的聲明;這段話日後不但被葛楚德用在她所撰寫的《畢卡索》書中,也出現在她最知名的文學作品《愛麗絲•B•托克勒斯的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這本以愛麗絲自傳為名的作品,事實上是葛楚德的伴侶愛麗絲打字,內容全出自葛楚德之手,敘述她自己在巴黎三十多年社交生活中的見聞與軼事,例如,她曾對海明威說:「你們是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這句話被海明威用於他知名小說《太陽照樣昇起》(The Sun Also Rises)的扉頁提辭,當時她眾多的往來文青人士,日後一一現影在知名的電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2011)中。總之,這本表面是愛麗絲、骨子裡其實是葛楚德的自傳不但是傳奇時代裡的傳奇紀錄,也是同志文學中的經典。至於她的這幅畫像,這幅她擺了近百個姿勢,最後定案於身體往右斜側45度,眼神專注的望向右前方,暗灰素衣,右手緩置雙腿之間,左手誇張的放在左大腿上,霸氣的斜撐住整個身體重心,這幅與她越來越像的肖像畫跟隨她直至臨終,愛麗絲依其遺囑,將畫捐給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也成為這所列名世界四大博物館收藏的首幅畢卡索作品。



      1905,這一年,葛楚德除了忙著寫作、社交生活與擺擺姿勢讓畢卡索為她畫像,也在和李奧商議中買下了畫家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作品《戴帽子的女人》,這幅與《奢華、平靜與快感》、《生活的樂趣》是畫家當年參展秋季沙龍時,廣受惡評的作品,除了畫風被形容成如同野獸般之外,更被視為是對觀者的侮辱,如同「將油彩潑到大眾的臉上」(A pot of paint has been flung in the face of the public);百年前,要觀眾接受鼻粱上一道綠色油彩,臉龐雜色率性的女子畫像,本非易事,更別說購買,雖然價格並不高,但葛楚德要拿美國家產的出租所得來買件備受疵議的畫作,也是需要敏銳的決斷力,在爭議與肯定的拉扯中,野獸派藝術家自此進入昂首而立的時代。與美國其他在歐洲的收藏家(古根漢家族、洛克斐勒家族、巴恩斯等)或藝術贊助者而言,斯坦家族所關注的對象更偏向當時的前衛人士,不分創作的媒材或領域,皆是如此,這在《愛麗絲•托克勒斯的自傳》中有許多風趣機智的敘述,可以管窺出葛楚德對於藝術在時代變化中的睿智。



      葛楚德也把她對畫家塞尚的認知印證到她的寫作上,塞尚是反覆觀察物體,將物體的形與色在不同空間不同視點中和諧呈現,她則是文章的每字每句每一標點符號每一段落每一空白,都是一樣的平等、一樣的重要。當她與兄長們將購入的藝術作品分家時,她要了塞尚的全部畫作,除了一幅李奧堅持不肯放手的畫著五粒蘋果的塞尚靜物畫。的確,她的寫作強調當下與現在,不用常規的文法結構,用她感覺自由的文字在書寫,文字如同發展進行中的旋律,重複、穿插、流動……印證了她「達達之母」的稱號。



      本書作者以不同時空、不同女性與藝術家的身分撰寫信件與回信,寫給二十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三○年代的藝術家,宛如葛楚德當年匯聚各方藝文精英的藝文沙龍。這本紙上文字沙龍,包含了很多軼事和藝術家的小故事,由現代繪畫之父塞尚開始,以印象派女畫家莫里索結束,其中涵蓋印象派、立體主義、表現主義、裝飾藝術、分離派、新藝術運動、未來主義、抽象主義、風格派、達達運動、超現實主義各流派的菁英,十四位是男性藝術家,六位是女性藝術家,問答之間,藉著文字,重現那個時代當下的文化氛圍,也遙向對當時愛藝術愛文學的葛楚德致敬。






    其 他 著 作
    1. 呢喃
    2. 文字.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