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秀姑巒出海口風雲:歷史事件的書寫、敘說與展演

秀姑巒出海口風雲:歷史事件的書寫、敘說與展演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284461
白皇湧
翰蘆
2011年6月30日
83.00  元
HK$ 74.7  






ISBN:9789860284461
  • 叢書系列:東華原住民族叢書
  • 規格:平裝 / 199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東華原住民族叢書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民族學/風土民俗












      作者自認是「原化」漢人,以人類學的思考,經由歷史研究及觀察,記述秀姑巒溪出海口地區阿美族人的言說方式、日常生活情境、飲食慣習、儀式行為等。這是文化深層的觀察。



      共分四章,從歷史的書寫、敘述的歷史、「被展演的」歷史、「誰的」歷史等四大範疇,逐步展演出一種文化深度的寬闊與深刻,內容以當地阿美族人日常的生活、以及受歷史影響的結果,展現出一種很不同的書寫角度。



      本書大量引自「牡丹事件」以降,相關文獻的記載和歷史的記述,呈現出時空下政治生活和背後權力的糾結,而有極為深刻的情感與史實的交錯感。

    ?








    序言

    ???????????? ?

    買早餐

    ????????? ?

    1.? 歷史書寫(Writing of History)?????????? ?

    2.? 敘說的歷史(History Narrated)??????? ?

    3.? 「被展演的」歷史(History Performanced)???? ?

    4.? 「誰的」歷史?(History Regained)??????? ?

    5.? 結論??????? ?



    後記

    ?








    序言



      這是一本通過歷史事件研究及觀察所完成的人類學論文,其中記述主要圍繞在當代生活於花蓮秀姑巒溪出海口地區—cepo’的pancah阿美族人,他們的言說方式、日常生活情境、飲食慣習、儀式行為等。歷史,如同其他地方知識,過去長期透過敘事(narrative)的行為,以家�氏族為單位代代傳遞著。誠然,現代文明科技如:網際網路、手機、傳播媒體等,隨著交通網絡發達及資本主義的興盛,輕易地進入部落,影響在地每一戶人家的生活,「傳統」隨著時代的演進,正悄悄、不知不覺地改變其形貌。然而古老的記憶�技藝並不就此逝去,如同歷史(事件)被人們感知、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滲透進入微妙的思想血液之中,並以另一種預想不到的形式再現。這是我所理解當代臺灣原住民的文化,且這文化絕對是活跳跳、生猛有力的,只要不被活過的一群人遺忘、摒棄,文化乃具再生、活化的自我復原能力,不論它曾受過何種外來或內在的文明創傷。



      這本著作大致上盡可能朝向一種光明、正面且積極的觀點,來書寫當代原住民的生活情境,不論過去的歷史曾經如何悲歎原住民,或在政治、生存空間上如何刻意(不經意地),被迫壓縮其「傳統領域」,用「文化相對論」或者「文明優越感」,在任何言語上、思想上形成壓迫或自我中心論。凡此種種自大病徵(或自我感覺良好),可能根源於對彼此的「不瞭解」甚至「自以為瞭解」;「不瞭解」或許情有可原、值得同情,然而「自以為是」的理解,尤令人難忍。今日地方上文化霸權(如東管處),用發展主義與限制主義之極權行事,甚至試圖以打壓母語、侵奪土地、抹滅歷史、迫其失聲的粗暴方式展現,走過臺灣的原住民社會,仍可見其中四處遺留傷痕,同時在許多族人心底烙下難滅的陰影。



      「尊嚴」二字說來簡單,然若真要坐言起行,又該如何作為?



      除卻極力維護、顧及周詳的「面子問題」之外,更「文明」的展現方式,是用對方可以理解的語言、思考邏輯,換句話說,用彼此都可理解的文化方式對待,那或許才是彼此族群界線消融的開始。而這些均遠不及你謙卑地進入一個原住民部落,坐下來聽一群人的聊天、一位長者說故事,跟一群依附大地共生的人們一同工作生活,分享所學的生命智慧、生活技藝,更來得豐富可貴與誘人。



      本書的付梓乃當初始料未及,有多處以今日眼光看來,或許歸咎於研究與書寫過程的不夠嚴謹,舉例說明如對pudow(蝦虎)的生態敘述;魚苗在淡水上游產卵孵化後,順流而下朝向大海,又在出海口交界的浪濤形式會將pudow一波波望回推送,cepo’這裡族人的捕撈策略因加以安全考量,乃「面對大海、迎向浪頭」,在其他出海口區域(如台東),也有以「面向上游、背對出海口」的撈捕方式出現。此外,如果在平靜無波的河面上,夜晚很容易看見蝦虎成群集體躍出水面的。過去蝦虎在臺灣東部(從南澳到台東)各個溪流的出海口,只要無工業污染都可見蹤跡,在地人也相信過去西半部的河口一定也曾經盛產,只是現在汙染嚴重,或許鰻苗因生命力較旺盛還能抓到,但蝦虎對於環境生態要求較高,近年來在秀姑巒溪出海口的撈捕量,也有日漸減少的危機。



      內容尚有諸多疏失、缺漏仍待補遺之處,還請諸位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白皇湧2010.6

    于 新竹逸軒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