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的凱旋唯一需要的,只是善良人的袖手旁觀。」----艾德蒙•伯克
★宛如台灣版的《熔纑》
臺灣南部某特教學校短短幾年之間,便發生高達一百多起「生對生」的性侵害╱性騷擾案,行為人與被害者都是聽障生,年齡從小二到高三不等,且「男對男」的案件比例高達六成。只是如此駭人聽聞的狀況,外界始終毫無所悉。
直到長期追蹤並揭發此事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召開記者會,並指陳該校在硬體設施、管理系統、師資條件及教育方式出現重大缺失,才讓社會大眾得知解此事。只是在教育部長出面道歉、撤換校長、監察院彈劾十多位失職公務員之後,整起事件便有如船過水無痕,像是什麼都不曾發生。
三年多來,人本不知開了多少次記者會,向教育部檢舉多少次,向法院按鈴申告涉案公務員也至少兩次,全都有如以卵擊石,激不起任何回應。原本他們一直以為,這個社會正在解凍,正在冒芽,那麼多的街頭抗爭、公民運動遍地開花,隱隱約約,有一種春暖花開的態勢,這麼離譜的事,應該會有很多人關心才對。可是他們錯了,相關新聞有如平地一聲雷,轟隆一聲巨響,就沒了。而且整件事乍聽之下太令人髮指,近乎不可能,很難一再努力讓別人聽他們說。
據悉,如今可能仍有孩子正在受害、或是加害......
★2014最鞭笞人心的報導文學
2012年秋天,透過人本基金會的協助,作者有機會閱讀到諸多第一手資料,並與相關人士接觸。他們或是滿腹委曲,幽幽道出自己的辛酸,或是勇敢擁抱這場纏繞終生的惡夢,雲淡風情地談論昔日種種。但最讓作者驚訝是,每個傷害別人的孩子,幾乎都是被傷害過的倖存者!
恐懼剝奪了人們的本能。因為聽不見、也說不出話,他們連吶喊都很困難,甚至懷疑如果向外求助,將會招致更大的災難,只能選擇沉默。而知情不報的大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聽見了孩子的吶喊,卻因恐懼而不知所措,終究只能在沉默中成為消極的共犯。
因為恐懼,讓每個人都沉默,甚至連記憶都不敢留存。
作者曾經懷疑,把這一切寫出來,妥當嗎?把私密的傷痛公諸於世,會不會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但繼而想想,這些擔心,這些猶豫,會不會只是源於對真相的恐懼,而不見得是為了他們著想?或許,讓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的憤怒,是面對這樣極致恐懼的自我救贖之道。他們叫出來了,他們的聲音被聽見了,這是讓他們感到好過一點,有一點著力感的方法。
因為不願見到受苦的事實被淹沒在喧囂的世界,更不願見到未來有類似的不幸再度發生,作者想以樸實的文字忠實描繪事件始末,並有意隱去校名及所有涉案人士名字,目的不在於追究個人的是非對錯。制度的、觀念的改革,才是解決之道。
但願這些有血有淚的故事,成為滋養公平與正義的養份。(本計畫獲2013年國藝會創作補助,全書計11萬字)
名人推薦
平路、何榮幸、楊索 沉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