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筆者前一本著作《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的應用》(2006,臺北:高等教育)出版以來,SEM方法學已經如火如荼地在國內流行起來,幾乎舉凡任何一篇量化研究的碩博士論文或學術期刊論文,莫不都是使用SEM方法。SEM方法學,可說是已成為學術研究中家喻戶曉的顯學。
自2006年以來,進階的SEM方法學,也已悄悄地興起與流行。筆者在前書中,已提及這股發展趨勢:多群組樣本分析、交互作用效果模式分析、潛在成長模型分析,與多層次結構方程式模型等,將會逐漸取得SEM方法學的主導地位。沒錯,這個趨勢至今一直沒有變動過!
本書即是挑選其中一項「潛在成長模型分析」,繼續深入延伸探索,以企圖回答當研究資料含有長期追蹤性質的縱貫性資料結構時,SEM方法學可以幫助我們探討什麼樣的問題、回答什麼樣的關注焦點,以及使用什麼樣的創新分析技術。
本書之所以挑選此一主題來撰寫,乃因為幾個發展趨勢,讓筆者覺得不得不為此領域盡一點心力:(1)長期縱貫性資料庫(如TEPS)已正式釋出,並且蒐集此類資料的研究案有逐漸增多的趨勢;(2)社會科學家仍戮力積極探索非實驗性質取得之觀察變項間的因果關係為何;(3)時間是決定「因果關係」的最佳變項;(4)電腦程式的發展也已大幅進展與改良;(5)這種「潛在成長模型」方法學相對於其他進階SEM方法學而言,較為淺顯易懂,且累積的文獻也已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
因此,接續筆者前一本著作之後,繼續沿用讀者可能已經熟悉的SIMPLIS語法,陸續延伸探討縱貫性資料分析的研究議題。隨著國內學術界對SEM的瞭解愈來愈普及,且上述趨勢問題也愈來愈明顯,筆者相信「潛在成長模型」方法學有逐漸成為顯學的一天。
筆者構思撰寫本書,已醞釀多時,趁101學年度休假進修的這一年,一鼓作氣將它完成。本書能夠順利出版,筆者要感謝心理出版社的擘劃、歷屆指導畢業學生提供寶貴的資訊回饋、研究夥伴們的嘗試錯誤與努力不懈,以及選修過筆者開授「潛在變項模式」課程的研究生所給筆者的期望壓力;同時,也要感謝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生趙珮晴、鐘珮純、陳玉樺等人的協助校稿與偵錯,真高興看到他們也都使用LGM來作為資料分析的利器。
最後,筆者更要感謝在這一年日以繼夜埋首電腦桌前寫作的日子裡,百般照顧呵護我生活起居與身體健康的內子——沈恂如,若沒有她的諒解、鼓勵、支持與費心持家,不知道本書會寫到何年何月才能夠順利出版?真謝謝你們!幫我成就一本著作!沒有你們的協助,也就沒有這本書的出版!
若本書有任何疏漏、引用錯誤或校稿不確實的地方,責任該全部由筆者來負責。筆者由衷祈求學界先進們,能夠不吝指教!
余民寧??? 謹識
2013年5月20日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井塘樓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