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野地百合

野地百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98844
孟祥森
水牛
2014年3月01日
107.00  元
HK$ 85.6  






ISBN:9789575998844
  • 叢書系列:孟祥森/孟東籬作品精選集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孟祥森/孟東籬作品精選集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文明的日漸擴充,便使野地日漸縮小,

      文明日漸繁榮,野地百合便日漸枯萎,

      我們所怕的,只是野地終將無有,而百合終將消失。



      中年以後,朋友們稱呼孟祥森「老孟」。在花蓮鹽寮海邊的歲月(1980∼1997年),他寫下《濱海茅屋札記》、《野地百合》等自然寫作,為台灣掀起第一波走向鄉野的風潮。



      百合有著生命的質,生命的美,生命的奧秘,而對於做為生命的人類而言,這些乃是他最重要的東西,是最能讓他滿足的東西,是他不可缺的東西。野地百合,代表著那一點點核心,那一點點生命與生活的核心,一點點燈光,沒有這個,便什麼都談不上,便什麼都變成糟糠,便什麼都使人感到虛空。



      在城市裡,在你身邊,你還能看到一些野地百合嗎?如果能看到,趕快珍惜吧,趕快保護吧!



      ※特別收錄: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理事長 王智章〈立冬之後〉  



      作家、翻譯家孟祥森,於2009年9月21日下午四時半,走完他的人生路,享年72。此次紀念套書,選定作者本人於生前親自挑選的五本舊作《萬蟬集》、《濱海茅屋札記》、《野地百合》、《素面相見》、《念流》加上作者眉批改版重發。同時整理作者遺作,集結為《愛渴:孟祥森最後日記》,以及文壇好友及親友們對他的懷念文集《那花兀自開著:宇宙戀人孟祥森》,共計七冊。



      ★經典,不僅只是復刻

      此次改版的《萬蟬集》、《濱海茅屋札記》、《野地百合》、《素面相見》、《念流》,為作者生前親自挑選的五本人生巔峰之作。除重新編輯校訂外,更加上作者晚年重新審閱之眉批,新舊觀點對照,讓作品中的人生智慧更顯珍貴。



    名人推薦



      王智章、朱天文、朱志學、朱增宏、江日新、何新興、呂學海、李日章、李寶蓮、孟子青、孟心飛、孟瀋之、明立國、林安梧、林倉鬱、林麗雲、洪米貞、紀淑玲、奚淞、徐錫鈺、曹又方、陳大威、陳念萱、陳素香、陳鼓應、黃怡、黃崇憲、?弦、齊淑英、蔣素娥、蔣勳、韓良露、藍山靈、羅文嘉、蘇南洲。——攜手懷念.推薦



      「孟祥森,有朋友稱他『領航人』。確實,當我們戰後嬰兒潮這一代人剛入中學,孟祥森已從哲學研究所畢業,開始藉翻譯和創作來探究生命議題了。」——藝術家 奚淞



      「在我離開台灣十五年的期間,正值孟他遷居花蓮,陸續出版了在台灣自然書寫上不可不談的《濱海茅屋札記》、《愛生哲學》、《野地百合》等代表作」——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鼓應



      「老孟對真理的執著常常是看似天真的熱情表現,他這一生令人動容的就是不折不扣的──真。」——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綠永續協會理事長 王智章

    ?








    出版緣起 人生一會(文/羅文嘉)

    自序 野地百合的象徵



    【第一篇】鄉居與山居



    聲音



    蜈蚣

    蚊子

    火鴨

    恩愛

    雄與雌

    悲劇



    十萬

    有多重要?



    代大匠斲

    當一切已去,留下來支持我的是什麼?

    路口所見

    無題

    美麗的悲哀與醜陋的悲哀

    絕望與有望

    感謝

    觀琴

    無端



    【第二篇】野地百合

    病苦

    茫茫大塊

    宇宙過客

    一朵百合的殞落

    今昔的絕望

    午後的空悵

    拿破崙

    奶嘴

    冬天的日與月

    一個晴冬的午後

    安靜與寂寞

    驚問

    名字的世界

    靜觀

    如沐春風

    沒有政治的生活

    美,本就是一種不公平

    昨晚與今朝

    欣喜四章

    海濱靜夜



    【第三篇】陽光海岸的寓言

    太陽與大海龜

    捨近求遠的大樹

    井底蛙聽井底蛙的故事

    螞蟻下鄉

    驢的自由

    不准別人飛的鴿子

    魚和冰山



    蜜蜂與蒼蠅

    相濡以沫的魚

    自殺

    神父

    兩個細胞

    征服



    先知

    海岸山脈的蟋蟀

    父母店

    薛西弗斯的命運

    鴨子的命

    最亮的星

    推石上山的牛

    想衝出海流之外的魚

    不肯餵奶的鯨魚媽媽

    不快樂的熊爸爸

    天鵝湖

    籠子的愛

    羊婆婆的故事

    三千歲的新娘



    後記一 立冬之後 (文/王智章)

    孟東籬�孟祥森著作.譯作目錄一覽








    自序 



    野地百合的象徵




      一切花卉本來都是野地的,一切百合本來也都是野地的,因為一切地,本來就是野地。

      使地有野地和非野地,使百合有野地和非野地之分的,是文明。



      而文明的日漸擴充,便使野地日漸縮小,文明日漸繁榮,野地百合便日漸枯萎,我們所怕的,只是野地終將無有,而百合終將消失。



      文明代表了一切繁華,但野地百合代表了什麼呢?或許,代表了生命與心靈的本質吧,而這個本質,正日漸在文明的繁華中枯萎消失。



      這繁華與枯萎的相對過程,並不是現在才開始,不是此地才有,而是自有文明以來,古今中外遍地存在,只不過於今越演越烈罷了,只不過我們現在更為目睹到其嚴重的後果罷了。



      所羅門王就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一個例子;那時,他「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囿,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妃嬪。這樣,我就日漸昌盛……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他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傳道書」第二章)



      這就是「文明」的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工程,財寶,愛物,昌盛,渴求與滿足。古今東西所用的方式固然不盡相同,但它的實質是相同;那實質是什麼?是不講求真正的「質」,而講求「量」;是大量的要求,而對每一個所得的東西並沒有──實際上也不再可能了──去要求或體會它的質,頂多,要求它的華美而已。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是永不得滿足,因為唯有「質」才能使人滿足。

      不能滿足的結果是大量的製造,而大量製造的結果,必是表面的變化而實質不變。



      表面變化而實質不變的結果,必是厭煩。因此,「傳道書」的作者(據說是所羅門)便呼著說:



      「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在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前書)



      厭煩必然與虛空之感並列,而虛空之感到最後,在理智上的認定便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而由於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人生便更感無趣了。



      到了這一步,實際上是人生的癱瘓,而為了避免癱瘓,則是狂盲亂走。

      證之於現代社會的種種追求,雖不中亦不遠。

      而之所以大量追求或狂盲亂走,是由於忘了質而只求量,忘了天然,只重文明。



      耶穌說:「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的一朵呢!」這個話必須從這個觀點去了解。



      為什麼所羅門王反覆無盡的榮華竟不及野地百合的一朵呢?只因為百合有著生命的質,生命的美,生命的奧秘,而對於做為生命的人類而言,這些乃是他最重要的東西,是最能讓他滿足的東西,是他不可缺的東西。野地百合,代表著那一點點核心,那一點點生命與生活的核心,一點點燈光,沒有這個,便什麼都談不上,便什麼都變成糟糠,便什麼都使人感到虛空;而虛空的心靈若不能真切自省,便以大量繁殖、大量製造、大量「享受」為逃避,而這些行為又反轉來使人更為遠離生活的質。



      不但如此,大量繁殖、大量製造的結果,也將使野地更為縮小,野地百合行將枯萎消失。而野地百合的消失,便是心靈的燈的消失,而心靈的燈的消失,將只剩下所羅門王的一切繁華富貴──以及虛空。



      在城市裡,在你身邊,你還能看到一些野地百合嗎?如果能看到,趕快珍惜吧,趕快保護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