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菁英的反叛

菁英的反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7702086220
克里斯多夫•拉許
商周出版
2014年4月17日
107.00  元
HK$ 101.65  






ISBN:4717702086220
  • 叢書系列:Discourse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Discourse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遠離群眾、背棄民主、和公共生活脫節、懷疑公民對複雜議題的理解

    傲慢與胸襟狹隘的菁英分子,是我們社會最大的困境!

    批判當今政經現象的全美暢銷書





    第一章 導論:民主的蕭條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菁英分子�全球經濟下的世界公民�新菁英們背叛了中產階級�民主的口號背離了現實�貧富不均對於民主的危害�城鄉差距讓民主雪上加霜�公共論辯的式微�資訊氾濫卻孤陋寡聞?�知識確定性的主張反而助長了相對主義�宗教只剩下社會功能�宗教旨在破除我執�多元性的口號證成了獨斷論�經濟的不平等形成社會階級的歧視�大致的經濟平等是民主的基礎



    第一部 社會差別的加深



    第二章 菁英的反叛

    奧德嘉的「群眾的反叛」�上流社會繼承了群眾人的特質�兩個社會的世界�城市化生活的悲慘世界�中產階級瀕臨消失�新階級�萊奇的「符號分析師」�功績主義的抬頭�新階級不知義務為何物�新階級也沒有忠誠可言�二十世紀國家的式微



    第三章 應許之地的機會:社會流動或競爭力的民主化?

    社會流動的概念成為流行口號�教育支持機會的平等?�垂直流動的夢想�一場謊言�十九世紀的美國勞工和歐洲勞工�差別在於美國勞工的自我認同?�階級的對立是無法否認的事實�階級的對立阻礙知識的民主化�教育制度創造了新的神權壟斷�林肯的泥檻理論�勞動階級成為一輩子不得翻身的下層階級�向上流動變成無階級社會的謊言�階級差別正在擴大�社會選擇了向上流動而非整個階級的改善



    第四章 民主是否值得繼續存在?

    只會互相指控而拒絕辯論的菁英分子�做個有尊嚴的公民�有了民主就不需要公民道德?�民主社會需要有共同的標準�寬容不是道德的中止判斷



    第五章 社群主義或民粹主義?同情心的倫理和尊重的倫理

    啟蒙運動和自由主義的沒落�社會仍然需要個人德行�家庭價值被市場侵蝕�當市場價值變成唯一的價值�市場和社會工程破壞了社區的功能�民粹主義和社群主義的第三條路�社群主義的優缺點�公民需要尊重甚於憐憫�民粹主義是真正的民主聲音�為什麼是民粹主義而不是社群主義�社會的共識遠多於意識型態的衝突假象�為什麼我們討厭政治?因為政治變成意識型態的表態�公共哲學未來的議題�問題仍然在於階級,而菁英分子絕口不提



    第二部 墮落中的民主論述



    第六章 交談和公共藝術

    充滿了交談和咖啡廳的城市�第三個地方�重視教養的地方�社區為日常生活世界開一扇窗�年輕人的成年禮�社區才是真正的世界主義



    第七章 紐約的種族政治:對於共同標準的侵害

    公共設計完備的社區聯接了個人和寬闊的世界�次文化必定會被犧牲嗎?�民族主義和種族融合主義的綜合�新部落主義�種族融合主義�社會工程鼓勵雙重標準�少數族群的生活和自尊仍然每況愈下�問題在於階級而非種族



    第八章 公立小學:霍拉斯•曼和對於想像力的戕害

    霍拉斯•曼的教育理想�先知的預言�預言的實現和災情�排除政治和戰爭內容的課程設計�因為它們混淆了道德觀念�否定日常生活的教育功能�學校變成唯一的教育場所�把政治趕出學校�斲傷想像力的教育方法�宗教禁止進入校園甚至公共生活�勃朗遜的批評�教育體系的敗壞�學校不能拯救社會



    第九章 被遺忘了的辯論技巧

    民主需要公共論辯而不是資訊�政治論辯的沒落�媒體操弄政治辯論�進步主義年代裡的政治專業化�李普曼所了解的民主�無法信任輿論�真理是越辯越明才對�媒體放棄了承擔文化的責任�廣告和宣傳取代了公開辯論�客觀性報導變成無用的資訊垃圾



    第十章 假基進主義的學者:「顛覆」的語言的猜字遊戲

    佶屈聱牙的術語被稱為「顛覆」的語言�不願面對的教育危機�左派和右派的無知�沽名釣譽而虛偽自私的基進主義�偽裝成寬容的雙重標準�人文科學的犬儒心態�人文科學的困境在於不願意辯論�基進主義從內部去顛覆體制



    第三部 靈魂的暗夜



    第十一章 羞恥的廢黜

    羞恥心理的探索�窺視和被窺視的心理衝動�害怕被拋棄以及對於無法控制的自然的憤怒�精神分析研究的墮落�接受限制變成了不知恥�治療是整個社會的事�把所有社會問題都化約為自尊心的挫敗�精神分析與宗教

    第十二章 菲利普•瑞夫和文化的宗教

    倫理觀念的全面崩解�精神治療與倫理問題�精神分析和宗教的衝突�以治療的概念取代責任問題�菲利普•瑞夫的《有感情的知性》�沒有文化的社會�只能保持信心和等待,並且靜觀一切�推縮到學術圈地裡�把學術給神職化

    第十三章 世俗主義下的人類靈魂

    王爾德所謂的社會主義�藝術的宗教�追尋靈魂的現代人�回不去的伊甸園�宗教的存在價值






    推薦序



    拉許——當代批判反思的轉捩點人物 / 南方朔




      由於我過去在撰文裡,多次引用克里斯多夫•拉許(Christopher Lasch,1932-1994)於一九七九年所寫的《自戀的文化》,和他生前定稿,逝世後才出的《菁英的反叛》這兩本他的代表作。因此,在後者出中譯本的此刻,願意對已故的拉許教授做最大的推崇,並將他的思想作扼要的介紹。



      拉許教授在當代西方思想界,乃是出類拔萃的轉捩點人物,如果從思想譜系的角度來分析,他可以說是「新左」轉「後左」,從「後現代」轉到「後後現代」的領航人之一。他最大的貢獻,乃是把當代書空咄咄,早已媚俗到不知所云,只是少數特定學術部落才關心的「文化批判」重新拉回到人間。讓「文化批判」與「政經社會批判」找回那久已失去的紐帶。當思想家休斯(H. Stuart Hughes)在《矯揉做作的反叛者:歐洲異議分子的政治文化》裡指出,當代不滿知識分子越來越做作,談論問題也彷彿是在打啞謎。他把這種批判稱為「小調批判」。而拉許教授所做的就是恢復批判的「大調批判」特色。



      而要理解拉許教授那一以貫之的思想路數,我們首先必須回顧拉許的思想所針對的時代。



      首先要指出的,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時代,歐美在經濟與社會的思維上,乃是右翼當道,它將「個人」這個範疇極大化,在反共反集體主義的政治正確下,「整體」則被污名化,而視為一個左派的概念。於是在「個人」、「市場」掛帥並合理化一切行為之餘,「自私」不僅有理,甚至還被視為有生物學「自私的基因」為本的自然行為。在這種價值主導下,「成功」與「失敗」都正當順理的成為個人因素。到了今天,「競爭力不足」則成了人們對待窮苦不幸者當然的態度。輕視與冷漠已取代了互助與同情;在這種體制下,教育已成了菁英富人自我繁殖的新神壇,而不再是促進公平進步的養成基地。菁英富人廣泛的在各種金錢遊戲中富者愈富,而作為民主基礎的中產階級則日益萎縮。美國犯罪及監獄日盛,到了二○○七年時,每一百三十三人有一個在獄中,美國已成了全球最大的監獄國家。



      但就在這些情況日益惡化的同時,作為右翼對面的左翼,也同樣進入了一個「形左實右」的階段。左翼不再談社會的不平等,也不再說體制的歧視與操作得更細緻的壓迫。一九六○至七○初的歐美校園新左翼,乃是戰後左翼的再出發,它雖然有反制度和反越戰的部分,但最核心的範疇卻不再是經濟和階級,而是「個人」的「欲望」、「快樂」、「日常生活的解放」。新左翼在知識上成了右翼的同盟而非對立面,而這種情形到了一九八○年代的「後結構」與「後現代」下,由於受到資訊爆炸的衝擊和眾聲的喧嘩,一切客觀的判斷準則皆被資訊所稀釋。「確信」轉為「懷疑」,於是「道德相對主義」成了新的風尚和畏懼,而虛擬的符號和語言則成了更好的知識避風港;而多元主義則成了人們閃避答案的最好藉口,於是陰豔綺麗的浮辭充斥,態度激進但卻艱澀到只在小部落裡流通,而且與真實世界並無關係的後現代批評大盛。這是不滿知識分子的邊緣化,特別是他們的自動邊緣化。它被體制很放心地安置在社會的角落裡。批判已不再是一種志業,而成為一種自慶的表演。



      當社會的主流與批判是以一種形異實同的方式做著同盟,整個國家社會也就越變越奇怪。如菁英分子匿藏在各種權力的頂峰,只對權力與金錢忠誠,對社會的責任心則趨於凋零,政治與社會也不再談道德與義務,一個新而封閉的貴族階級已告出現,政治則成了無論辯、可操縱的領域,由於道德心與宗教感已趨淡薄,而在媒體主導下,不知羞恥的自曝則成了最時髦的表演,這是一種「無恥的犬儒主義」。冷漠、犬儒、虛無,這些則成新的時代精神。由於民主必須以穩定的中產階級、公共論辯,以及社會一些基本的社區感為基礎,當這些已告消失,當然也就離民主的嚮往日益遙遠。



      正因為當代的思想與現象有著上述新的情況,因此對這些問題做出總體性批判反省,遂成了學術思想界長期以來的主要課題。在學術上,就是所謂的文明「向下沉淪論」(Declinism)。大體而言,有關此課題,可分為兩支:



      一支是所謂的「保守主義派」。當代學者如希梅法柏(Gertrude Himmelfarb)、班奈特(William J. Bennett)、柏克(Robert Bork)、霍梅士(Stephen Hulmes)……等皆屬之。所謂的「保守主義」,指的是他們在對現狀做出批判反思時,用來作為參照指標的乃是過去,如恢復宗教道德、提倡美德教育等。



      另一支則是所謂的「自由主義派」,當代學者及思想家如普特南(Robert D. Putnam)、羅逖(Richard Rorty)、雅科比(Russell Jacoby)以及拉許等人皆屬之。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差別,乃在於前者是以理想和未來比現在;後者則以理想化的過去談現在。但拉許雖可歸在「自由主義派」這邊,但由於他分析及評價問題的角度相當與人不同。他對整個美國體制的自私當道、社會冷漠、道德敗壞,相當疾言厲色。對前工業及商業資本主義的仕紳及小資社會非常推崇。這使他具有十九世紀美國進步主義時代的社區主義和民粹主義色彩,讓他看起來頗有保守主義派的風格;而其次,他分析問題從佛洛伊德談社會病理的角度切入,同時也對經濟剝削、貧富不均等現狀極為強調,因而又有傳統左派與佛洛伊德左派的特色;但於此同時,他又對當今西方左派玩弄語言文字遊戲、語言激烈但概念空洞,不再理會具體的社會經濟問題大肆抨擊。他的這種反左派色彩,也讓左派視之為敵人。因此,前述的「保守主義派」理論家霍梅士遂稱之為「披著左派羊皮的保守主義者」。但儘管有著上述誤解,我們卻可看出他其實乃是個具有領先時代的關鍵人物。他是「新左」轉到「後左」,由「後現代」轉到「後後現代」,他對過去的左右兩翼都不留情,而企圖從實用主義的哲學立場重建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要在人際關係上重建集體的社區認同感和對責任的羞恥意識,從這樣的角度看,他其實是個典型的「自由左翼」思想家。



      拉許教授思想清晰、理路一貫,由於他行文沉穩流暢,雖非老嫗能解,但任何關心時代走向而具有普遍水準者,都不會被他的著作所拒絕,這乃是他的思想既有學術性,又有群眾性的原因。



      拉許教授著作等身,在義理上皆一層層重疊而後展開,而其中最具廣泛影響力的,即為《自戀的文化》和《菁英的反叛》。



      《自戀的文化》乃是當代社會型態與精神病理的經典著作。他的論旨是在指當代由於一切更加個人化與自我欲望化,終極遂造成了人的自戀,這種自戀性格顯露在對名利的無饜足追求,一切判斷都回到自身,因而畏懼對他人做出承諾;日常生活則充斥著誇大與做作;而性則在去神祕化後成了廉價的「自我娛樂」,這種「自我娛樂」的成分散見在觀賞式的體育活動,對自己身體的耽溺以及畏懼老化及變醜。自戀使得人的公共生活解散,「公眾人」也隨之消失。這時候原有的公共空間則被國家的操弄、作秀、媒體的灌輸等所佔據,一種新的家戶長制支配形式遂告形成。在《自戀的文化》裡,拉許教授其實是對一九六○年代的西方文化總體相做了深入的哲學式回顧。



      而拉許集過往思想大成的《菁英的反叛》,有些是對自戀文化所做反思的延長,有些則是他其他著作的更深刻化。在一九二○至三○年代初,西方的群眾反叛在左右極端主義引導下,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破壞,前代思想家賈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因而有《群眾的反叛》之書。但拉許教授認為,過去那種群眾的反叛早已結束並消失,目前正在上演的則是支配菁英,包括管理者和掌控知識的訊息者,他們在反叛,並將人類帶到惡兆方向的新時代的時候了,他們在全球化的時代漂流於各大城市,他們創造出一種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快速沒落的新遊戲規則,而左翼則成了一種言辭激烈但卻書空咄咄的共謀,而民主的基礎如社區、公共論辯,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等則告瓦解。民主的理想遂告被背叛。這部著作對當今政經現象的批判反思,後來已被許多學者延伸,而成了當代批判的主要課題之一。



      拉許教授在當代西方思想界望重已久,他是個走在時代前沿的公共知識分子,但願他著作的其他中譯本也能賡續出現,對培養我們的反思能力必將大有助益。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