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美學無界(附DVD)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4114
宋芳綺
遠見
2014年5月09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204114
規格:精裝 / 144頁 /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博物館/美術館
同
類
書
推
薦
故宮三寶 (盒套裝)
故宮.宮殿
故宮.宮廷生活
故宮.國寶
繆思意境:漢寶德再談博物館
內
容
簡
介
一間美術館,讓不同信仰的人投入創作
一間美術館,讓不同文化的人歡喜前往
一場不曾有過的生活體驗,一段從未有過的生命邂逅
目
錄
序
結下佛教與藝術的人間善緣──星雲大師.佛光緣美術創辦人 005
尋回,失落的美學教育──釋如常.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 006
佛光山推廣藝文之點、線、面──李奇茂.采風堂主人 010
第一部?? ?流轉,人世間的自在無遮
從藝術學者的角度談美術館
出入於奧義,結合於道藝──訪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014
從檀講師的角度談美術館
美術館即「佛教大使」──訪辜懷箴(「中美文化講壇」執行長) 016
從文化人的角度談美術館
一座佛教的博物館──訪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018
從博物館的角度談美術館
具國家級水準的美術館──訪張譽騰(歷史博物館館長) 020
從影視專業人的角度談美術館
透過鏡頭,看見修行──訪趙大深(知名製作人) 022
從建築設計師的角度談美術館
人與靈魂的對話空間─訪陳瑞憲(「十月設計」總監) 024
第二部 體驗,禪思下的靜逸之美
佛光緣美術館的藝術橋樑──李奇茂 028
超越宗教的感動──何文杞 032
以版畫呈現佛教藝術──倪朝龍 036
民間匠師走向藝術殿堂──吳榮賜 040
來自原始生命力的呼喚──吳炫三 044
媒材就是一切──郭博州 050
永遠堅持「人性與愛」──李自健 054
在琉璃中領悟慈悲──楊惠姍 060
油畫與心靈的對話──張淑芬 066
抄經與藝術交替進行──洪根深 072
環保與藝術結合──袁金塔 076
親見觀音畫觀音──施金輝 082
第三部 領悟,別相裡的點滴善緣
美術館的藝術盛會
百位畫家畫佛館 090
美術館的教育推廣
為兒童藝術扎根 094
美術館的典藏功能
地宮珍寶,見證百千年後歷史 098
美術館的殊勝特展
從「覺有情」到「一筆字」�釋如常 102
第四部? 見證,利他後的清淨開闊
南半球的佛教藝術中心──澳洲南天館、墨爾本館 110
新馬藝術教育中心──東禪館 112
紐西蘭的藝術地標──紐西蘭一、二館 114
以藝術廣結善緣──台中館 116
每一個人的美術館──高雄館 118
藝術之都的美術館──巴黎館 120
寶藏館�西來館�總館�台北館�屏東館�宜蘭館�彰化館�大覺寺美術館�嘉應會館美術館�鑑真美術館�台南館�香港館 122
佛陀紀念館 120
義工是最重要的典藏 135
【附錄】
採訪後記�藝術擺渡二十年 136
佛光緣美術館一九九四∼二○一四年大事紀 138
序
序
結下佛教與藝術的人間善緣 星雲大師 佛光緣美術館創辦人
在高雄佛光山有一座寶藏館,是在一九八三年設立,裡面所展示的是早期從世界各地弘法過程所帶回來的石雕佛像及佛教文物,部分是信徒捐贈的。一九九三年,為了籌措佛光大學建校基金,我將收藏多年名家書畫,如: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趙樸初、于右任、郎靜山、董開章等人之作品捐出義賣,一時之間國際知名的畫家、收藏家,也紛紛響應共襄盛舉,成為當年一大盛事。
為紀念這份與藝文人士所結的善緣,一九九四年便在台北設立了美術館,並取名為「佛光緣美術館」。一直以來,佛光山在世界各洲所建的寺院,也先後都設立美術館,如: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紐西蘭佛光山、江蘇宜興大覺寺、法國巴黎法華禪寺等,至今也有二十三個分館,而現在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佛陀紀念館,更是一座以信仰、文化、展示、教育為主軸的博物館,在各地徒眾的努力下,每年接引上千萬的人士參觀。
在我一生弘法過程中,與藝文界的人士常有往來互動,他們到佛光山拜訪,也經常以字畫藝品相贈,很多來佛光緣展出的藝術家,對我們以佛教結合藝術共同淨化人心的弘法理念也相當推崇,便放心地將作品捐給佛光山義賣或收藏。在建設佛陀紀念館的過程,負責藝術裝修工程的弟子如常法師,在設計施作上也得到許多文化界的協助,如:趙大深、陳瑞憲、楊惠姍、張毅、吳榮賜等;到了建成時居然一口氣找了一百位畫家來為佛陀紀念館作畫,而且都是台灣當代知名的藝術家,如:李奇茂、陳銀輝、倪朝龍、洪根深等等,由他們來帶動藝文界參與佛教藝術的創作。因此一路以來,在佛光山推動弘法事業的過程中,可說藝文界的參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早在佛陀時代,繪畫藝術便與佛教結合,給孤獨長者布施園林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佛若許者,我欲裝飾。」佛言:「隨意當畫。」在中國歷史上,佛教、寺院與繪畫、雕塑、建築等各項藝術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創作題材,乃至寺院的壁畫彩繪、造像等,佛教藝術對整個中華文化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佛光山樂見有諸多藝術家的參與,繼續以文化藝術光大佛教,為後世子孫創造更豐富璀璨的佛教藝術。
今遠見•天下文化以長達半年多的時間,採訪藝術家、博物館先進、藝文賢達及佛光緣美術館各分館館長等三十餘位代表,並集結出版《美學無界》一書,為佛光山的文化弘法留下紀錄,特作序為謝!
選書緣起
傳統上,藝文界對於設置在道場內的美術館,多半不太認同,往往覺得它只是宗教的附屬品,服務對象只是該宗教的信眾,展品也不會有太大的藝術價值。這也是佛光緣美術館初期亟需突破的困境,但是,它有不一樣的自我期許,為自己設立了不一樣的目標:一是提供藝文工作者作品展示平台,一是提供社會大眾一處身心休憩的空;更重要的是,它是一處具社會教育功能的學習場域,提供學校、社團在此進行人文藝術的學習與教學,透過館方的活動規劃,一般人士也可藉此習得各類技藝或知識。佛光緣美術館,彷若一座美善知識與心靈溝通的橋樑,使參觀者與創作者透過這座橋樑進行心靈的對話。
星雲大師對館方的期許,除了傳統的博物館定義與功能,更多了對生活的關注與對生命的關懷。在這樣的悲心願力薰陶下,佛光緣美術館從展出的「物」到參與的「人」,呈現活潑性與多樣性,讓人感受到大師所創辦的美術館,是一座讓人驚喜、愉悅與幸福的美術館。
但是,能夠做到這個地步,並非一蹴可幾,中間經歷了幾許困難,逐一克服之後才能有現在的成果。所以,這本書,並非為宣揚佛法而存在、並非為建立美術館聲名而出現,而是希望透過一則則的人物與故事分享,讓更多人可以感受到這樣的善念與慈悲,體驗禪思下的靜逸之美、領悟別相裡的點滴善緣、見證?利他後的清淨開闊,重新尋回生活中失落的美學教育,期待從日常生活的美學教育著手,在人間建立起善的循環。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天堂情書
2.
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
3.
星雲大師:弘法人間的宗教家
4.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李家同和博幼的全域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學會基本學問
5.
彎:王志揚書法手札
6.
生活有書香: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故事
7.
愛——過去的、現在的以及未來的
8.
因為愛,所以我在—十五位逆境勇士的自在天空
9.
東山再起──困境中的致勝商道
10.
愛,使生命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