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政府失能下的新經濟革命:未來10年解決社會問題最重要的變革力量

政府失能下的新經濟革命:未來10年解決社會問題最重要的變革力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726006
威廉.艾格斯
李大川
商周出版
2014年6月07日
130.00  元
HK$ 110.5  






ISBN:9789862726006
  • 叢書系列:莫若以明書房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莫若以明書房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貧富不均、教育失靈、環保等所有問題,

    光靠政府永遠無法解決!

    面對此攸關每個人的社會沉痾與弊病,

    我們需要一種全新態度與解決方案──

    重大社會問題的新解答





    前言 「解方經濟」的力量

    引爆公共財的兆元商機



    當議題擴展到社會層面時,社會大眾紛紛投身於解決社會問題。這些成員所運作的模式建構於「解方經濟」之上。先進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更好的結果、更低的成本花費,縮短供需之間的鴻溝,達到公共政策創新的願望。



    第一章 造勢者

    社會解方的參與者



    造勢者是一群非政府部門的貢獻者,為解決當前社會的需求,引進前所未有的資源、多功能性和創造力。許多貢獻者著眼在「解方經濟」彼此間的關聯,期望能帶來更偉大的變革。



    第二章 破壞性科技

    行動科技、雲端運算,資訊不再遙不可及



    行動科技、社群媒體、預測分析和雲端運算等破壞性科技,針對巨大的挑戰動用大量的資源,聚合破壞性科技裡較具效能的科技,讓距離不成問題,降低大量的成本,同時解決大型的社會問題。



    第三章 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令人驚豔的創新能力為大眾帶來福利



    創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了「解方經濟」的基礎,導入社群和經濟之間的關係以及知識分享的機會。運用有創意的科技打破彼此間的交換條件,不須投入鉅額成本就能解決長久以來的社會問題,得到更好的社會結果。



    第四章 貨幣

    新世代貨幣為「解方經濟」注入活力



    我們正在經歷貨幣使用上的爆炸性改革,必須全盤重新思考貨幣代表的意義。隨著新型態貨幣市場的成長,越來越多的造勢者利用資料、名聲等新型態的貨幣,發展眾多不同的用途,讓這些新型態的貨幣更具有價值。



    第五章 公眾價值的交換

    資本適足於社會需求的平台



    資料、名聲、群眾集資、公共價值等具有衝擊力的貨幣,正以各種不同的新奇方式交換中。藉由網路的力量,這些交換引領著公眾價值,集合各式各樣的資本型式,投入在解決大型的社會問題上。



    第六章 生態系統

    解決日漸擴大、難解且影響力十足的生態問題



    在「解方經濟」裡,如果有任何問題存在,解決的方式就是要創造出一個環境,跳脫以往商業模式裡買方與賣方之間的定律,建立起專注單一問題的生態系統,同時還能維持帶來利潤的模式。



    第七章 創造自己的「解方經濟」

    改變世界的快速指南



    任何經濟模式都不是靜態的。現代科技和商業模式日新月異,舊有的服務模式也應該隨之進化。但是未來還是會有新的問題產生。但很幸運的,「解方經濟」的基本力量就在於,任何可能的挑戰都將成為進步的機會。



    附錄

    「解方經濟」的培養策略










    分工合作找回和諧社會




      早在一九八○年代,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就公開說:「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他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更曾身體力行,實施「小政府」、縮減政府的服務項目,以及公營事業民營化等。即便如此,政府的財政赤字還是不斷膨脹,此由政府被稱為「必要之惡」可以看出端倪,一來縮小政府並未能確切實現,二來縮小的項目並不足夠或者支出龐大者還保留著,三來官僚的效率依然低落,四來人民對政府應扮演的角色缺乏認知。



      #「公共財」的迷思



      不論是哪種因素,都讓政府還是擁有龐大支出,因為人民雖然認為政府做的不好,甚至已產生不好的「惡」效果,還是迷信「非得政府來做不可」,以為找不到其他機構或個人來做,這也就是時下非常流行的「公共財」(public goods)理論,也是提供政府站上經濟舞台當主角的「市場失靈」之最典型現象。不過,當前所謂的「公共財」其實已經脫離其本質,考其原意乃具「共享和無法排他」兩種特性的財貨,或者是「無法收費」或「邊際成本等於零」的財貨,而世界上幾乎沒有這種財貨,有的只是「接近」而已,即便如國防和治安這兩項,還是可以用「驅逐出境、趕出保護區」的方式來「排他」,所以只能說有「準」公共財罷了。



      撇開這種爭議不談,就針對「公共財」這個詞來說,顧名思義乃「大家共同擁有的」財貨,也就是「公家的」,不是「私人的」,亦即「公共財」與「私有財」相對立,後者是私人的財貨,前者是公家的財貨,而一般指的「公家」就是政府提供的,因為政府是由人民共同組成的。至此,已經非常明確,「公共財」不是具有「共享和不可排他」性質的財貨,當今教科書中和大家琅琅上口的「公共財」實在是一個錯誤的名詞,「共用財」或「共享財」還比較好,但還是無法表現「不可排他」這個特性。



      就是因為錯用這個「公共財」理論,當今各國政府才有包山包海的任務,不但鐵公路、橋梁、機場等等「公共建設」,連公園、圖書館、體育館、教育、保健,年金等社會福利也都是政府提供或從事的任務,而大家也已都習以為常。於是人民養成對政府「毫無底線的無度需求」,如今終於陷入「債務黑洞」的深淵,衍生出無窮的問題。



      在歐洲以及北美等西方國家,由於二○○八年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不少政府被迫回歸到更為緊縮的公共政策之上,結果就是大幅裁減國家的警力,同時關閉不少政府無力支援的學校、圖書館以及醫院。然而這些西方國家,所要面臨的是每天約成長四十億美元之多的債務,可想而見的今日這些西方政府,終將把財務支出視為當前最大的課題。



      其實,就整個世界而言,無論是低端或高端的支出,各國政府都面臨了同樣一個問題,也就是必須積極找出一個解決方案,去取代過往長期以來由上而下的服務模式。在現實壓迫下,「政府萬能」被打成「政府失能」,政府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製造更多問題,如何妥善解決乃成一大課題。



      幸運的是,就在議題已擴張到社會問題的解決層面時,政府已不再成為單一負責的參與者。社會大眾已經有所改變,知道自己對這些問題也有責任。因此,政府也由過去的主導角色,轉變成只是其中一個參與者。在過去十年以來,不少參與者紛紛投身於解決社會問題之中。這本《政府失能下的新經濟革命》為我們作了精彩的描述。



      如作者們所言,這些參與成員所運作的模式都建構於「解決方案的經濟體系」(Solution Economy,簡稱解方經濟)」之上。而其中不乏創新者所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足以縮短政府所能提供,以及人民需求之間的鴻溝。而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更好的結果、更低的成本花費,更可以在政府預算捉襟見肘下,達到公共政策創新的願望。



      時值今日,情勢已經出現劇烈性的變化。每一位公民、企業、企業家,乃至於基金會,他們不再一味地仰賴公共事務單位的協助,反而會互求有無,為的就是要解決每一個面臨的問題。而這樣的演變,讓以往有著明顯區別的公共企業以及私人企業之間各自兼負的責任,變得更為渾沌不明。



      #解方經濟V.S.社會企業



      一種新型態的經濟,儼然已在傳統上公私部門兩者交會之處崛起。此種經濟模式以經營「社會成果」(social outcomes)有關的生意,其中用來交易的「貨幣」包括公開的數據資料、聲譽及社會影響力。過去未開發的市場得到發展並且獲利,這種商業模式並不尋常,其成形的動機包括新公共責任意識的抬頭到道德的義務,甚至包括了股東價值。正如本書所說的,新的解決方案的創新者和投資者,帶動了「解方經濟」。



      正如本書所言,「解方經濟」並不只是一個經濟的機會而已,它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問題的解決方式。這套解決模式具備基本的科技知識以及全新的商業模式,且適合運用於各種產業。不論問題的核心是公開的或私人的、社會的或商業性的、經濟層面或政治層面的,這些都不足以影響整個模式的設計。更進一步的,這些造勢者更具備了能力以及精力,更願意去接觸以往所沒有人願意接觸的部分,他們可以從以往從未開發過的管道募得資金,同時平衡運用社會網路以刺激新興市場,以解決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



      在過去十幾二十年裡,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十分重要的改變。有時政府扮演出資者的角色;有時又不全是出資者的角色;有時政府負責整合所有的參與者;有時政府是創造市場的人;有時政府成了貢獻解決方案的人;更有些時候,政府要退出整個遊戲之外,讓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參與者進場解決問題。



      這種趨勢正往另一種全球化邁進,能因勢利導順應此種趨勢的國家,其社會問題會得到平和解決,問題也會減少,逆此趨勢的國家,將會在一段動亂、抗議和社會運動過程中,付出所謂「社會成本」之後加入行列。當前的台灣屬於後者,三一八太陽花學運扮演逼迫政府改變角色的動力,而學運本身做了很好的示範,不只學生們分工合作各自從事拿手的工作,有的扮演造勢者,有的扮演資訊傳遞者,有的扮演物流管理者,有的扮演維持秩序者,於是在有序分工、各自努力,相互和諧溝通下,平順地解決各種問題,而各個公民團體也都主動從事自己拿手的工作,沒能親身參與運動者,則透過管道出錢、出力提供物資,我們更見識到年輕人妥善運用電腦科技的功力和效果。這個運動並非要推翻政府,也不是要消滅政府,而是要政府在適當的「體制」下扮演合宜的角色,做「對的事」,且把「對的事做好」。不過,當今政府領導者及部分國人似乎並未從該運動中得到啟示,這本書正可提供參考。



      #做真人、辦真事、說真話、和諧分工



      值得強調的是,本書所描述的社會可說回到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世界,兩百多年前(一七七六年)史密斯就在《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這本經典裏標榜「分工」的重要,而分工之後則需「合作」。要分工的效果好必須各個參與者從事符合自己「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的職務,亦即施展「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最佳用途,而要分工合作達極致,要以最佳「道德情操」為之,「誠信」、「信任」、「互信」則是最根本的,人際間和諧、善意溝通、不欺騙、不爾虞我詐,每個人「做真人、辦真事、說真話」,這也就是「自助、互助、天助」的社會。



      對照當前的人間,還是差很遠。不過,經由本書,我們不只看到希望,不少人已自動自發起而行,這真是「返本歸真」的寫照。希望世間人都能來看此書,俾「有為者亦若是」!將人間的汙垢掃除、洗滌,進而「淨化人心」吧!




    吳惠林

    (本文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