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世界的微笑:純真與感動的瞬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8864
許培鴻
天下雜誌
2014年6月12日
193.00 元
HK$ 164.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418864
叢書系列:
悅讀館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悅讀館
分
類
藝術設計
>
攝影
>
各類攝影
>
人像攝影
同
類
書
推
薦
乙女的鞘翅
終極人像攝影POSE聖經:給攝影師和模特兒的1000堂課
終極人像攝影POSE聖經:給攝影師和模特兒的1000堂課
SUIT:十五月攝影集
TANNED LOVE:晏人物男子寫真
內
容
簡
介
與文學大師白先勇合作超過10年,展現崑曲新美學的攝影師許培鴻,
累積超過20年,跨越12國,精選近200張他與各國孩子的相遇故事。
打開兒童內心的世界,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關懷,
但當兒童世界的「純真」與攝影師的「誠心」相撞的剎那,一張張動人的影像故事,於焉誕生……
這雙眼睛,記錄崑曲《牡丹亭》超過十年,柔美細膩全在眼裡;這雙手,捧持相機超過二十年,從正片、負片到數位設備,他始終用最真摯的態度捕捉瞬間;這雙腳,行經數百座大城小鎮,無論身處浪漫花都或災難現場,「我想尋找一種稀有的、令人悸動的力量。我雖不確知它們在哪,但我願意等待……」
在攝影師許培鴻的鏡頭下,各國孩子的純真與生命力,盡收眼底。無論是走訪台灣屏東縣遇見天真的原住民孩子,或與荷蘭、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與歐洲孩子擦肩相遇的瞬間;或前往美國印第安自治區、蒙大拿牛仔節等重要慶典,捕捉孩子在奔放節慶中的逗趣表現;或是在經費拮据下承接紅十字會國際專案,為歷經南亞海嘯的印尼亞齊、斯里蘭卡記錄協力造屋的過程……各國孩童的世界,在許培鴻細膩敏銳的鏡頭下,帶你探訪屬於孩子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以及一個背後或許你不曾接觸過的世界……
許培鴻:「我想尋找一種稀有的、令人悸動的力量,我雖不確知它們在哪,但我願意等待。」
在數位化的年代,凡事講求快與效率使人們漸漸失去一種耐性,但對攝影者而言,不能捨去觀察入微的心性。眼睛,是攝影者的雷達,除非雷達失靈,那麼感受到主體所傳達的訊息,便是一種發自內心自然而純潔的天性,這份觸動似乎只有在小孩的世界裡才能發現的到。
孩子們天性所散發出的天真,行為上或許調皮、好動,或許好奇、靜思不語,這都是他們開始吸收與學習的開始,生活周邊所有元素的種種將影饗著他們,成為未來的他們。這份氣息所產生的純潔心性,便是我所想要捕捉的「童心」。
2006年我來到印尼一間孤兒院,拜訪這群因為海嘯災難失去雙親的孩童們。在女生們的活動空間場合,一開始大家都顯得很拘束,我也是,尤其在伊斯蘭教的文化裡,總怕自己思考欠周而冒犯了她們……我決定用等待的誠意來與她們相處。就在這一刻,有位紅衣女孩以為我的目光已經轉移,她想偷看我,此時的好奇剎那,有了美麗眼神的駐留。∼∼引自《世界的微笑》第一、二章,童心&好奇
許培鴻:充滿微笑的童顏,那股純真所展現「生命的力量」,正是現在這個社會所欠缺的元素。
資歷漸長後,當我有機會紀錄社會上一些殘疾朋友的影像故事,從他們身上看見生命的韌性,或許在他們的童年沒有太多甜蜜的回憶,奮鬥,是他們一輩子的座右銘,相較於四肢健全的我,哪有什麼權利感慨與自嘆呢?
後來,我拜訪南亞海嘯的受災區,潮溼與悶熱是我踏進斯里蘭卡土地的第一印象,接下來很怕看見什麼不該看的,我指的是死亡。然而,我卻遇見充滿陽光的歡顏,從小孩純真的氣息所展現「生命的力量」,正是現在生活在都會中的人們所欠缺的元素。∼∼引自《世界的微笑》第六章,甜蜜時光
本書特色
◎鏡頭下的各國孩子,風采各異的生活樣貌:從台灣屏東�美國印地安、蒙大拿�關島�牙買加�荷蘭�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泰國�印尼亞齊�斯里蘭卡�中國(甘肅、四川、青海藏族、桂林)�蒙古等,如電影般一一呈現眼前。
◎鏡頭外的攝影師,最動人的自我反思: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有歡樂、有憂傷、有遺憾、有盼望,攝影師透過一張張的影像,訴說人物攝影創作者對生命的體悟。
◎裸背膠裝特殊裝幀,以高規格呈現精美照片:本書採特殊的裸背膠裝設計,可以將書完全平攤的無縫閱讀,增加讀者閱覽的流暢性。
名人推薦
文學大師? 白先勇:「赤子之心,赤子之情」
目
錄
01_童心
02_好奇
03_節慶
04_玩耍
05_家人
06_甜蜜時光
07_期盼
08_愛
09_學習
10_歸
序
作者序
攝影,當下瞬間的挑戰。
寫作,咀嚼記憶的品味。
攝影是「思考Thinking」的過程紀錄,
影像是「思想Thoughts」的過程結晶。
旅行的路途上,我總是在觀察,在思索,
一眨眼,世界便換了一個幕。
每一幕都是精彩,它穿梭在兩種思考邏輯中進行著:
一個是簡單的欣賞它,另一種則是專注地觀察它。
當進入觀察的階段,看見的不是人事物的外貌,
而是在行為當下,所散發的人性與精神。
?
這世界有太多虛幻,美麗的影像太多合成,假假真真令人莫辨,濫用了人們的感動。於是,我想尋找一種稀有的、令人悸動的力量。當時,我雖不確知它們在哪,但我願意等待,等待這些感人的元素成為作品,分享我心目中真實的美麗世界。
旅行亦流浪,靜思如自省
旅行,是我發掘這個世界美的方式,經常伴隨著我的生活。旅途中總是充滿期待與想像,一種探險的精神但不冒險,迎接目的地的到來。在長途的飛行與搭車中,往往會有無盡的冥想,藉此也梳理腦海裡的靈感與思緒。有時,車窗外的風景猶如一幅印象般的油畫快速滑動而去,一幕幕伴隨著旅程直到一個新城市。踏下車站的第一步,心情忐忑又欣喜,第一眼吸引我的,常常是當地的居民,正在生活中的人們。
走累了,偶爾在經過的教堂或寺廟短暫休憩,欣賞建築內的繪畫、雕刻等藝術品。宗教藝術總是闡述著生命歷程,它的美令人感動與讚嘆,陽光的射入有如神來之筆,成了這空間的靈魂,宛如與人們進行著對話。我被這個氣氛觸動,心也靜了下來,好一個潔淨的心靈寄托。
生活在偏鄉的孩子們,雖然沒有3C的科技產品伴隨他們成長,但是我所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生活很單純,整個世界只有天與地,精神上是快樂的,因為「知足」。我們常說知足,才會常樂,但是它卻快成了都會中的奢侈品。作品中表達的,是歌頌,但也是警示:警示著一種即將逝去的社會核心價值。一個美麗代表著另一個醜惡的存在。我喜歡拍美麗的事物,並不代表這世界是絕對的美麗,或許她是也或許曾經是。
旅途中與兒童們的相遇,我必需蹲下高大的身軀,將掛在臉上的面具卸下,與他們真心相處。我一點一滴的,拍下所感受的一切,二十多年來,作品一張一張的累積下來,每一張作品都是珍貴,因為我看見了故事。不知孩子們的畫面何時悄悄地吸引我的鏡頭,這無關乎貧窮與富貴,而是來自兒童世界的「真」與自己內心的「誠」。
在蹲下的時刻,也帶領我進入反璞歸真、生命歸零的美好體驗。此後,我經常用一個「歸零」的心情來欣賞這個世界,取鏡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顰一笑。最後,用作品來檢視自己看見的世界,也檢視著我自己。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