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佛法概論

佛法概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7101074796
釋印順
中華書局
2010年6月01日
30.00  元
HK$ 28.5  






ISBN:9787101074796
  • 規格:平裝 / 18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 [ 尚未分類 ]











    佛法,是理智的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篤行為主,而達到深奧與究竟的。



    關于佛法,我從聖龍樹的《中觀論》得一深確的信解︰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只能從行願中去分別。緣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當然,《阿含經》義是不能照著偏執者——否認大乘的小乘者、離開小乘的大乘者的見地來解說的。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代佛教復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台灣,創建了多所著名佛學院。



    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余種,計八百萬言,陸續結集為《妙雲集》(24冊)、《華雨集》(5冊)等,其學術水準備受海內外佛教界、學術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因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由于他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





    自序

    緒言

    第一章 法與法的創覺者及奉行者

    第一節 法

    第二節 佛法的創覺者——德

    第三節 佛法的奉行者——僧

    第二章 教法

    第一節 能詮的教法

    第二節 教典略說

    第三章 有情——人類為本的佛法

    第一節 佛法從有情說起

    第二節 莫辜負此人身

    第四章 有情與有情的身心

    第一節 有情的分析

    第二節 有情與身心的關系

    第五章 有情的延續與新生

    第一節 有情的延續

    第二節 有情的出生

    第六章 有情流轉生死的根本

    第一節 生死根本的抉擇

    第二節 情愛的活動形態

    第七章 關于有情流動的業力

    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觀

    第九章 我們的世間

    第十章 我論因說因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二章 三大理性的統一

    第十三章 中道泛論

    第十四章 德行的心素與實施原則

    第十五章 佛法的信徒

    第十六章 在家眾的德行

    第十七章 出家眾的德行

    第十八章 戒定慧的考察

    第十九章 菩薩眾的德行

    第二十章 正覺與解脫





    三十三年秋,我在北碚漢藏教理院講“阿含講要”,十三講而止。講稿陸續發表于《海潮音》,由于文字通俗,得到讀者不少的同情,但這還是沒有完成的殘稿。今春講學廈島,才將原稿的十三講,除去第一講“阿含經的判攝”,把其余的修正補充而重編為九章,即今第三章到十二章。其中第七章,是采用舊作“行為的價值與生命”而改寫的。前面又補寫緒言與初二章,略論佛法的根本——三寶。又寫了十三章到二十章——八章,說明學佛者淺深不等的行證。



    關于佛法,我從聖龍樹的《中觀論》得一深確的信解︰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只能從行願中去分別。緣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當然,《阿含經》義是不能照著偏執者——否認大乘的小乘者、離開小乘的大乘者的見地來解說的。從佛法一味、大小異解的觀點去觀察,對于菩薩行的慈悲、利他的積極性等,也有所理會,深深地覺得︰初期佛法的時代適應性,是不能充分表達釋尊的真諦的。大乘的應運而盛行,雖帶來新的方便適應,“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但大乘的真精神,是能“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的,確有它獨到的長處!佛法的流行人間,不能沒有方便適應,但不能刻舟求劍而停滯于古代的。原來,釋尊時代的印度宗教,舊有沙門與婆羅門二大類。應機設教,古代的聲聞法,主要是適應于苦行、厭世的沙門根性;菩薩法,主要是適應于樂行、事神的婆羅門根性。這在古代的印度,確乎是大方便,但在時異境遷的今日,今日的中國,多少無上妙方便,已失卻方便大用,反而變為佛法的障礙物了!所以弘通佛法,不應為舊有的方便所拘蔽,應使佛法從新的適應中開展,這才能使佛光普照這現代的黑暗人間。我從這樣的立場來講《阿含經》,不是看作小乘的,也不是看作原始的。著重于舊有的抉發,希望能刺透兩邊,讓佛法在這人生正道中,逐漸能取得新的方便適應而發揚起來!為了避免一般的——以《阿含經》為小乘的誤解,所以改題為《佛法概論》。



    佛法,是理智的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篤行為主,而達到深奧與究竟的。從來都稱為佛法,近代才有稱為佛學的。佛法流行于人間,可能作為有條理、有系統的說明,使它學術化;但佛法的本質,決非抽象的概念而已,決不以說明為目的。佛法的“正解”,也決非離開“信…‘戒”而可以成就的。“法”為佛法的根本問題,信解行證,不外乎學佛者傾向于法、體現于法的實踐。所以本論雖是說明的,可說是佛法而學的,但仍舊稱為《佛法概論》,保持這佛法的根本立場。



    我願意讀者,本著這樣的見地去讀它!



    舊稿積壓了四、五年,由于廈島講學因緣,才續寫完成,得以印行流通。這一切,都得到學友妙欽法師的助力,特附此謝!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校畢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