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關於教育這件事:換個腦袋想想

關於教育這件事:換個腦袋想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074001
保羅.赫爾德
宮維明
親哲文化
2014年6月25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9074001
  • 叢書系列:大(吉吉)文集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大(吉吉)文集


  • 社會科學 > 教育 > 概論












      人類現實社會的日趨瘋狂和腐化,

      已經明顯得令人側目!

      問題是,要改變這一切的根源在哪裡呢?

      您找得到嗎?





    序言   



    第一部分?? ?課堂氛圍    ?? ?

    (一)革命   ?????????????????????? 9

    (二)建構主義  ????????????????   14

    (三)制約   ????????????????????? 20

    (四)緘默的心靈?????????????????   25

    (五)學習傳統  ????????????????   30

    (六)課堂氛圍  ????????????????   36

    (七)職能權威   ????????????????? 41

    (八)內在權威   ????????????????? 46

    (九)獎勵與處罰  ????????????????? 52

    (十)學習上的恐懼?????????????????? 58

    (十一)競爭   ??????????????????? 65?? ?



    第二部分思想的悖論    ?? ?

    (十二)思想到底是什麼??????????   72

    (十三)情景記憶  ??????????????   79

    (十四)程式性記憶????????????   ? 85

    (十五)工作記憶  ??????????????   92

    (十六)分類??????????????????     97

    (十七)作為思維技巧的分類???     104

    (十八)比較  ?????????????????   112

    (十九)作為思維技巧的比較???     118

    (二十)科學的思維????????????????? 126



    第三部分透明      ?? ?

    (二十一)透明   ???????????????? 136

    (二十二)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142

    (二十三)大組活動中的合作????????? 148

    (二十四)促進者的角色????????????? 155

    (二十五)小組過程   ???????????? 163

    (二十六)促進大組討論   ???????? 170



    第四部分問題導向式教學       ?? ?

    (二十七)介紹問題導向式教學  ??? 178

    (二十八)問題導向式教學的問題擬定? 184

    (二十九)問題導向式教學的結構    191

    (三十)問題導向式教學的評估方法   198

    (三十一)非凡的地球   ?????????? 206





    編輯推薦



      ☆突破傳統教育框架,探索內在,觀察周遭。



      傳統被壓抑的課堂,被強迫的學習,讓學生不僅毫無學習樂趣,更引發虛假和敷衍的態度。學校是具體而微的社會縮寫,學生若無法真正自發地探索知識,將造成一生背離自我的可能性。



      ☆用心去聽,真正的溝通於焉展開。



      傳統老師高壓對待學生的手段,建立了一種帶著威脅和不詳的課堂氛圍。在這種天然蘊含著對抗的條件下,學生自然會產生消極感、從屬感、甚至是犧牲感。



      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課堂氛圍,建立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用心去聽,如果你不用心聽,溝通就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帶著關切、關注和感情去聽,就會和對方產生深層次的溝通,因為你動用了所有的感覺。」



      ☆教育的真正核心,是為了喚醒智慧。



      克氏不斷強調,教育是為了啟發每個人對於內在的探索。這與現今的教育方式,當然存在極大的差異。看克氏如何帶領我們抽絲剝繭,一步一步探詢到這一境界。當然,首要的工作,是教育者們需要充分理解他的理念。



      ☆教育者必須真心「尊重」學生。



     「如果我們不去尊重這些孩子,只是簡單地獎勵或用處罰方式來威脅他們,那麼我們就是在鼓勵貪婪和恐懼的滋生。」克氏的智慧處處展現,對學生的基本尊重也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以免學生埋下自我為中心的種子,不去反思,造成錯誤觀念,最終對社會產生危害。



      ☆關注學生行為,從錯誤中受益



      克氏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學生本身,而不再是老師和課務。當學生做錯事,老師的態度,對學生影響非常大,老師必須小心謹慎,提供學生一個學習的機會。克氏並仔細提供可依循的方式,讓老師參考操作,達成共識,完成學習,並使學生因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取得知識的手段,突顯教育的重要,和老師的偉大。



      「如果不尊重人的生命,知識只會帶來破壞和苦難。」克氏發現,那些兜售戰爭的政客和顧問,貪污受賄的首席執行官,以及監督環境破壞的行業巨頭們,大多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當教育無法培養智慧(這種智慧正是對身心的一種整合),而只是培養一批雖有滿腹經綸,卻懵懂無知、思緒混亂的社會成員時,教育也就變得極其狹隘,雖然它是最有影響力的行業。教師應當能夠自由地過問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括人際關係的許多挑戰。如果真能如此,只要有足夠的關愛,教育對社會的長期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恐懼,讓學生喪失創造力。



      允許恐懼腐蝕關鍵性的認知能力,就是在抑制智慧,促發孩子們陷入僵硬的生活和思維定式中。哪裡有恐懼,哪裡就會喪失創造力。



    序言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身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中的教育者、學生、家長或公民,我們應該反覆追問這個問題。世界的發展和教育的狀況糾結在一起,這使得兩者均不能幫助對方變得格外穩健。個人、地區、國家乃至全球面臨著複雜的、相互關聯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恰當地應對這種狀況,我們需要一種全新的方法,它必須要能轉變我們教育年輕人的理念。



      顯然,有意義的教育必須要和現實生活世界相關聯,還要提供一些根本方法去解決人們所面臨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挑戰。不過問題在於,考慮到這些挑戰(諸如全球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全球貧困,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兩極化等)所牽涉的範圍,教育似乎對此是無能為力的。但真的是這樣嗎?要想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我們就需要突破極限,去探索變革性的理念。我們要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以及教育者的任務,但這並不意味著削弱教育領域已取得的重要成果,準確地說,我們這麼做是為了激發教育者的質疑心,增加發掘教育新領域的可能性。



      本書不僅探討克氏變革性的教育觀,還要研究它的實現路徑,後者使他那博大而又精妙的教學觀用來處理課堂中的日常挑戰。不同於蒙特梭利或史代納,克氏拒絕設計任何類型的方法論,他在《教育與生活的意義》這本書中指出:「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法可以使孩子成為一個完整和自由的人。」克氏眼光獨到,他審慎地沒有制定任何方法,而是完全把實現自己教育理念的責任賦予教育者,這就有待我們去探索如何把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觀引進課堂。因此,在那些宣導克氏教育理念的學校中,教育者們開展了範圍廣泛的、傳統與變革並重的教育實踐。



      我在本書中還探討了克氏教育觀和所謂建構主義教學法之間的互補關係。建構主義者所開展的實踐以學生為中心,以調查實踐為基礎,拒斥說教式的教學作風,把教師重新定位為促進者這一角色。儘管我在這裡著重強調了建構主義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教學法(包括傳統教學法在內)沒有價值可言,教學可是一門需要多種技能的藝術。我想要說明的是,克氏的教育理念在方法論上對建構主義進行了推進、提升和轉換,而建構主義為克氏的重大而又激進的教育觀提供了實踐路徑。不過,請讀者不要誤解我在此要表達的意思,我並沒有通過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暗示實現「克氏教育觀」的正確途徑,而且我對克氏哲學的闡釋也並非是不可更改的。如果你要研究克氏教育觀所包含的內容,我規勸你回到本源,去研讀克氏的原著。



      開創教育的內在維度



      對克氏來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個體探究全部生活的熱情。這意味著,學習不能僅限於探索外部世界,還一定要擴展到內在世界,要研究心靈的內涵和結構。克氏這樣寫道:「理解生活,就是為了理解我們自己,這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克氏,一九五三)。探究應當是教育最為根本的價值觀,它的研究對象必然包括人類思維的基本運作方式。克氏所強調的這一點可能會被稱為整體主義研究,它把主動瞭解自我也納入到教育的研究範疇中。克氏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在各類學校中嘗試完全不同的東西,不僅給學生教授學術知識,而且培養他們探究人類心靈結構的理解力。」(克氏,一九八四)。



      為什麼強調教育要有內向性維度?克氏深諳人類的所作所為皆源於自身的所思所想,並因而宣稱,大部分困擾我們的危機都根源於人類內在思維的局限性。克氏特別強調所謂的「制約」,在他看來,我們隨著時間積澱下來的所有理念、信仰和猜想,都會通過制約來影響我們如何去感知這個世界。對於克氏而言,任何嚴肅的、有關人類心靈結構的探究都必須要考慮制約的作用,因為它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偏見和局限性。一個人只有通過仔細地研究自身的制約因素,才能喚醒對深刻的、真正有意義的智慧和愛的感覺。



      顯然,推動整體性探究以及拓展教育的內在維度要從教育者入手。只有當個體明白這一點,即無視制約將會給自己的學習、甚至整個人生帶來危害,探究才會真正起作用。克氏因此提出,任何個人都具備直接感知制約進程的能力,這種感覺每時每刻都存在,而不只是發生於一瞬間。個人正是通過這種自我覺醒和探究,才對他人和世界自發地產生一種新的、明智的反應。克氏體會到,只有通過教育者來深化探究的過程,才能為宣導一種新的教育和世界發展方式奠定基礎。



      自我的課堂教學法



      克氏指出培育自我意識和自知力的重要性,為教育者增添了一個全新的、空前的探究維度,並幫助他們將這一維度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除了堅稱教育者要和他人親身體驗探究外,克氏並未提供任何實現探究維度的路線圖,換句話說,他覺得真正需要去做的,是引導學生擁有一顆探究的好奇心。在教育界有一句箴言,「教法如活法」,這句話意味著,教師所採取的教學法再現了自己的現實生存方式。實際上,教師會受到學校各種條件的制約,他們不一定能夠展現出熟知自我的生存方式。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明確培養這些特殊的精神狀態(自我意識、自知力等)的用意。



      一般來說,課堂教學圍繞著兩大基本元素:一個在傳統意義上被稱作課堂管理,另一個則是學術知識。課堂管理通常被視為教師用來樹立自身權威、以便控制學生行為的手段,它和學術知識都需要瞭解學生的具體狀況。實際上,我們都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這就說明,相較於一些單純地傳授學術指導的教程,不少定位於控制行為和激勵學生的「課程」更具影響力。通過課堂管理隱蔽地傳遞社會規範的教學技巧被稱為學校的「隱性課程」,它包括培養學生對理性的依賴、不加批判地認同權威、功利性的學習態度以及競爭意識等。



      課堂管理和學術知識均提供了復甦克氏所說的探究和覺醒的重要機會。儘管課堂管理和學術知識經常被視作是相互獨立的,但實際上兩者密切相關。比如,建構主義教學法就試圖把教學內容和學生自己的心得體會結合起來,以及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這兩者都能夠積極地影響學生的行為。建構主義教學法設計的合理性在於,當學生們感到所學習的東西是有意義的,他們在課堂上的態度和行為就會因此而表現得更好,相反,當無意義的教學內容被強加給學生時,他們的行為問題就會更易於被激發。本書第一部分「課堂氛圍」中將介紹課堂管理的要素。



      克氏一貫強調學業優異的重要性。大多數教師(特別是從事高年級教學的)都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這就需要我們採用相應的課堂教學法,既給學生傳授學術知識,又培養他們探究和理解自我的能力。但實際上,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面臨著挑戰,不少老師覺得每天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教學所涉及的材料,更別提去發掘學生的內在世界了。再說,克氏的教育觀也並未排除學業優異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只能期望,教師在拓展學生學習的內向性和增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之間找到關聯點。本書的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將專門探討處理這一挑戰的課堂教法。



      最後,我們現在就要指出,建構主義教育法和克氏教育觀都有一個相同的弱點。建構主義的批評者常常引用這一事實,即相對於傳統教學方式,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基礎的教法顯然需要更多的訓練和實踐。同樣,就克氏教育觀而言,一個想要在生活和課堂中探索克氏價值觀的教育者,就必須要設法解決那些涉及到高層次自我審視的、敏感而又吃力的問題。結合老師的日常職責而言,這些要求可能使我們意圖造就的教育事業顯得不切實際。無須諱言,這一開創性工作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冒險精神。不過,既然目前的教育現狀已經舉步維艱,那麼,嘗試提供一種有意義的選擇道路就顯得尤為緊迫,也正是這種緊迫感有助於生成接受這些艱難挑戰的必要能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