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誰幫我們撐住天空

誰幫我們撐住天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71887
小野
究竟
2014年6月30日
97.00  元
HK$ 77.6  






ISBN:9789861371887
  • 叢書系列:第一本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第一本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世界雖然殘酷,我們還是……》之後,

    小野擁抱初心、挺身行動的真摯紀錄!





    〈寫在前面〉在劇烈變動中,與人生的初衷重逢

    〈序〉群眾是不存在的,除非他們聽到了彼此的歌聲



    輯一

    他們真正想抵抗的是冷漠、黑喑和滅亡。

    柯一正說,如果沒有人參加,他一個人也要站在廣場上。

    我告訴他,你永遠不會只是一個人,因為這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勝利凱旋的列車—一場由電影人啟動的公民運動

    •一個救護車連的預官排長向公民教召報到

    •沉默的重量—寫給十年後的臺灣

    •因為政治不正確,所以更勇敢

    •孩子的傷口正對著殘酷的大人們微笑

    •怕什麼?你們的身旁站著我

    •我好想假裝自己並不在乎—面對一個陌生人的死亡

    •對不起,我們先跨年了

    【占領二十三夜觀察筆記】

    想改變世界之前,先改變自己—一場由臺灣年輕人發動的思想政變



    輯二

    就算選錯,人生也不會毀了。選擇本身沒有什麼對錯或好壞。

    就算因此吃了虧,繞了一大圈走錯路,也許還是能到達「對」的站。

    每個選擇都是有意義的,都使你們成為「今天的你們」。

    ?

    我愛你們,就像重新愛我自己一樣

    •媽寶的問題在媽,不在寶

    •那些大學、那些科系,不值得你去讀

    •經營人脈何需花錢,別教壞下一代孩子

    •教育的目的,在於免除人的恐懼

    •學校就是一個鞏固共犯結構的有效單位

    •我們的新雞排英雄



    輯三

    我們的內心深處住著一個小孩,帶著出生以來的所有記憶,

    所有的痛苦和悲傷,化作了潛意識。

    當我們凝視著孩子們時,彷彿正凝視著我們早已遺忘的自己……

    ?

    不停止你的追求,直到生命的盡頭

    •笑著說故事的僕后

    •融化的時間與親情

    •如果人生能這樣一直躺著

    •下下籤如何變成上上籤

    【媽媽的最後遺言】

    人生沒有問題,何來答案?

    媽媽,請聽我說—輕輕逝去的這五年



    輯四

    去體會衡量世界上各種人事物對你的重要性在哪裡,

    尋找在隨波逐流的人生中,不斷能抓到的浮木和曬到的陽光。

    相似的人總是會相遇、相聚,然後共同走一段人生的道路,不管多短或多長。

    ?

    人與人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一場科學與真理的追尋之旅

    •我有一種失去父親般的落寞

    •我們都是時間裡的影武者

    •殘缺的力量

    •最黑暗的一天,最溫暖的午後

    •大人在做,孩子在看,這就是教育

    •隨波逐流時的浮木和陽光

    •我把你當朋友,你把我當粉絲






    序 ?



    群眾是不存在的,除非他們聽到了彼此的歌聲




      南下的高鐵飛快前進,坐在車廂內的我卻渾然不覺。



      我喜歡搭任何交通工具,因為我喜歡那種等待的過程。享受這樣有點像是人生旅程般的象徵,胡思亂想或發呆都是一種休息。



      我隨手拿起那本薄薄的高鐵雜誌,巧的是這一期介紹「千里步道」運動的執行長周聖心,於是我仔細地讀了起來,讀這八年來千里步道運動對臺灣人在思想上的改變。



      我在二○○六年接受黃武雄老師之邀,和荒野協會的創辦人徐仁修先生共同發起了這個重建臺灣大地倫理的運動,已經走了八年了。



      二○○六這一年,倒扁的紅衫軍走上街頭,人民開始對政黨輪替幻滅,焦慮和憤怒催化了臺灣社會的公民意識,也造成後來這八年來一波又一波關心社會議題的公民運動的興起。今年為了抗議草率通過服貿協定,學生和公民團體聯手占領立法院二十四天的太陽花運動,和為了停建核四,林義雄在當年林宅血案發生地義光教會無限期禁食,所引起社會各團體的關心和聲援,是這一波波公民運動的能量大爆發。



      去年就已經答應這個組織龐大的宗教團體所主辦的演講,但我來得似乎不太是時候。



      很多人都清楚我這些年對公民運動的立場和態度,我本身就是其中一些運動的發起人或參與者,而且常常參加靜坐、遊行、寫文章或在肥皂箱上做短講。因此在演講前,主辦人便提醒我,不要談服貿和核四,因為要考慮臺下的民眾和他們的立場。我笑著說,你們放心,我尊重你們,也尊重聽眾,我今天只談親情,說親子之間的「了解」和「和解」的故事。



      曾經有人稱讚臺灣的社會之所以可愛、善良,和臺灣擁有完全的宗教自由有關,而且幾個民間龐大的宗教組織,在救災救難上也常常表現得比政府還積極有效率。也因為他們的組織和動員力越來越強大,成了穩定社會的一股力量。但是,當公民運動的議題出現了一些和某些宗教團體的基本教義、核心價值,甚至利益上的衝突時,那就表示臺灣社會即將在衝突和挑戰中,邁向另一個新的社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我進場時,臺下近千名聽眾全體起立,雙手合十。



      臺上放了一張寬大的椅子和一張桌子,如果我坐著開講,真的很像是大師在「開示」,那會讓我很不自在。在過去的經驗中,我總是放棄座椅,站在更靠聽眾的地方,一口氣講完我的故事。



      我是一個創作者,我知道我最擅長的便是用寫和說,慢慢引導讀者和聽眾進入我的故事中,各取所需。我自認為自己的生命毫無章法,也說不出什麼人生大道理來,甚至是個失敗者。但是,我能夠用一本書或是說一段故事來陪伴許多陌生人。這樣的工作,我已經做了四十年,而且,越來越熟練。



      這場演講我破例坐著講,因為從春天,或是從去年以來的焦慮、奔波,此刻的我,竟然有一種累得站不起來的疲倦。我終於坐著說故事。



      我想起《金剛經》裡最著名的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想說的故事,就是從小篤信佛教的媽媽,這看似平淡平凡甚至卑微的生命態度對家人的影響,她的一言一行都在追求《金剛經》裡的這句名言。這一天,正好是媽媽離開人間滿五年的日子,我決定用這一場演講來紀念她。



      我從一個非常奇特的經驗說起,我說自從媽媽走後,我就睡在她生前躺過的木板床上,用著她小得只能擺一部電腦的小木桌,和老人用的大藤椅。我用五年的時間像是守靈一般地生活和工作著,想著從小就歷經戰火浩劫的媽媽那種不執著於任何形式和成見所生成的慈悲、智慧和堅忍的心,不只對家人,也對鄰居朋友,甚至陌生人。她用這樣的人生態度默默陪伴著充滿執念和仇恨的爸爸,讓這個懷才不遇的男人,可以用畫觀音像來安頓自己躁熱暴烈的心。



      我也在這場演講中真誠的懺悔自己長久以來,用反抗的心情面對那個影響我最深最多的男人,甚至一次又一次在公開演講中對他冷嘲熱諷,尋求自我的療癒。



      我從自己一本小學時代的閱讀筆記中找到了與爸爸的和解,想通了忍耐和壓抑的分別。其實,爸爸是一個渾然天成的教育家,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培養了我們忍耐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有力量的。活在那樣貧困窮苦而殘酷的年代,生存成了唯一人生目標,他還能用盡全力來教育五個子女,已經非常了不起。我不應該用自己現在比他優渥太多的環境,無休無止批判他。我甚至覺得自己不如他溫柔。



      我強忍著好幾次快溢出的熱淚,說著自己新領悟、新發現的舊故事,望著臺下不同世代的聽眾,看到不少人正在流著眼淚。



      彷彿是傳遞起義的訊息

    ?

    在  全場民眾起立鼓掌歡送下,我匆匆的揮手走出會場。忽然一個年輕的女生從人群中走了出來,遞了一封信給我,我微笑收下,隨手塞進背包裡。



      我已經趕不上預定的這班車了,心情有點急,有點慌,因為在臺北正有一場「終結核四,還權於民」的凱道靜坐活動,我的夥伴們已經在現場靜坐好久。我們這群來自電影和文化界的夥伴們,因為一年多前的「不要核四.五六運動」而聚集,不斷有志同道合的志工們加入,每週五下午六點的反核四活動已經持續進行了一年多,這段時間也成了其他公民運動的平臺,聲援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抗爭活動,夥伴們也因此凝聚了很多經驗和力量。



      我錯過了原來的班次,下一班只能坐自由座。我在最前面的一節車箱最前排靠窗的位子坐定,終於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因為疲累,我的左後腦杓開始隱隱抽痛。我忍不住點了一杯不該點的咖啡,通常過了中午再喝咖啡容易失眠,但是就是想提起精神。



      我取出了那封信。在過往的經驗中,常常有這樣的讀者信,告訴我說,小時候讀我的書,沒有想到能在這樣的場合相遇。我想,應該是類似的信吧?



      打開信,掉出兩張太陽花的貼紙,信的內容和過去收到的完全不一樣。年輕的女生竟然是個中學老師。她的信大意是說,雖然此刻她不在凱道或自由廣場,但是她的同事、朋友、學生家長們也都在四處奔走,找更多人連署,希望能阻止核四運轉,使這片土地免於核災的威脅,未達訴求,永不放棄。



      她在信上謝謝我長久以來對公共議題的關心,激勵了很多人對自己深愛的島嶼多做點什麼。貼紙是她的學生們在太陽花運動期間設計的,她將這些貼紙送給在立法院前認識的朋友,也想送給我。



      中學生的貼紙上寫著:「在守晚之後,還有一群人幫我們撐住天空。謝謝你,太陽花。」



      我看著這封信和貼紙,像是從人群中收到革命黨員間傳遞「今晚要起義」的秘密訊息。



      我喝了一口熱騰騰的咖啡,忍了一整晚的眼淚,終於流了下來。



      當我們漸漸走近彼此

    ?

      媽媽離開人世滿五年了。她就像黑暗林道中未消失的螢火蟲的微光,引導著我走入黑暗林道的盡頭。螢火蟲的微光引領我往山裡爬,我小心翼翼走在山路上,沒有月亮的夜晚,樹林間傳來各種生物的叫聲。我靜靜傾聽著自己內心深處傳來的聲音,那是一個來自八歲小孩子的聲音。



      那個小孩在八歲時就對生命懷著巨大的恐懼和疑惑,於是他曾經想自殺。八歲那一年,他親眼見到失意的爸爸在酒醉後拿著菜刀說要出門殺人,後來他撿起了那把沒有殺人的菜刀,在油膩黑暗的廚房中渾身發抖。八歲那一年,思鄉過度的祖母瘋了,他陪伴著祖母活在她自己想像的世界裡,虛構著不存在的兩個情人的故事??



      八歲的他,注定會成為一個透過寫作進行自我療傷的作家,因為那個八歲的他,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人真正了解他。我在黑暗的山林中傾聽著八歲孩子微弱的歌聲,我正在尋找他,那是我被封存在內心深處的兒童。



      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我要放慢腳步,不再慌慌張張,學習獨處的自在和快樂,也學習向別人示弱,不再以為拿著菜刀可以拯救世界。



      我要誠實的面對那個悲傷、恐懼又憤怒的八歲孩子,一個真實的自己。



      我走在黑暗的林間,尋找八歲的小孩。許多人和我一樣,在黑暗中尋找自己。他們聽到了彼此的歌聲,於是他們漸漸互相走近,彼此安慰,彼此取暖。我們稱他們為群眾。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