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

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
9780199441723
葛兆光
牛津大學
2014年6月01日
127.00  元
HK$ 120.65  





ISBN:9780199441723
  • 規格:精裝 / 1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其他

















      本書中討論的是什麼是“中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古代中國逐漸形成的,這個包含了眾多民族、複雜文化和龐大疆域的“中國”,在當下面臨著什麼樣的問題?研究中國歷史繞不開這些大問題,觀察現實中國也不能迴避這些大問題。最近,迅速膨脹的中國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中國與亞洲和世界,究竟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上如何相處?我們要承認,現代中國已經遇到很多麻煩,比如高句麗問題、東海與釣魚島問題、南海與西沙、南沙問題、外蒙古與內蒙古問題、新疆的東突厥運動以及伊斯蘭教問題、西藏及藏傳佛教問題、中印邊界問題、台灣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死灰復燃的琉球問題等等。



      當我們討論“中國”時,也不可避免會涉及“亞洲”的鄰居,比如日本和韓國,甚至涉及到西方世界。生活在這樣一個互相聯繫又互相依賴的世界裡,我們希望反思歷史所帶來的理性,可以讓我們抑制情感驅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在同一個世界中彼此尊重。



      這本小書中討論這些關係到你、我、他的大問題。本書從“歷史”出發, 不僅通過歷史知識認識自我,而且通過歷史知識與周邊鄰居形成一些共識。










    導論 有關「中國」的歷史形成與認同困境

    一、「中國」的解釋為什麼成為問題?以及「中國」存在哪些困境?

    二、對「中國」的質疑:各種歷史研究的新理論與新方法的啟示和挑戰

    三、歷史中國、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中國」對西方近代民族國家理論提出的挑戰

    四、東亞史是否可能?國別史還有意義嗎?

    結語:在歷史、文化與政治的不同維度上理解「中國」與「中國史」



    第一章 世界觀:從古代中國的「天下」到現代世界的「萬國」

    引言:《坤輿萬國全圖》象徵古代中國將走進近代世界

    一、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觀和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 ?

    二、九州和五服

    三、天圓地方:空間的想像

    四、四方復四方:從談天衍的想像到張騫的鑿空

    五、知識和觀念的分離:固執的中國天下觀

    六、佛教沒有征服中國,但是佛教曾經給了中國一個機會

    七、佛教觀世界和佛教世界觀

    八、利瑪竇《山海輿地全圖》之後:中國天下觀的轉變

    九、從天下到萬國



    第二章 國境:有關「中國」疆域的討論

    一、國境和國家的話題:不止是釣魚島、南沙群島、竹島(或獨島)

    二、國境、國家、近代國家——中國的特殊性或者是普遍性

    三、什麼是近代的「民族國家」?來自歐洲的理論

    四、結論:複雜的和麻煩的問題



    第三章 民族:納「四裔」入「中華」

    引言:近代中國如何形成「國家」

    一、「五族共和」與「驅逐韃虜」:晚清「中國」重建的不同思路

    二、「中華民族是整個的」: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學界的新取向

    三、「本土」與「多元」:七七事變之前中國學界對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的研究取向

    四、「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日本侵略背景下中國學界心情的轉變

    五、「中華民族是一個」:從一九三九年《益世報》上的爭論說起

    尾聲:「同一血統的大小宗支」:蔣介石《中國之命運》的中華民族論



    第四章 歷史:從長時段看中國文化

    引言:為什麼要討論中國文化的複數性?

    一、什麼才是「中國的」文化?

    二、究竟什麼是「中國」? 漫長的「中國」形成史

    三、中國文化的混融與疊加狀態:在宋代出現轉折

    四、重建漢族中國文化新傳統:宋代以及後來的巨變

    五、再說「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的特殊性

    六、晚清以來,西潮衝擊下中國文化在斷續之間

    結語:在歷史中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複數性



    第五章 周邊:十六、十七世紀以來中國、朝鮮與日本的彼此認識

    引言:中國人有關世界認識與自我認識的三階段

    一、十七世紀以來漸行漸遠的中日韓

    二、從「朝天」到「燕行」:明朝後李朝朝鮮中國觀的轉變

    三、誰是中華?江戶時代的日本看法

    四、大清帝國:還停留在漢唐的「天下」想像中

    五、分道揚鑣:十七世紀以後的東亞還有認同嗎?



    第六章 現實:中西文化差異會導致衝突嗎?

    引言:從亨廷頓的論斷說起

    一、天下:中國關於「世界」的傳統觀念

    二、傳統中國的「大一統」理想與「文化主義」策略

    三、文化衝突中的宗教因素:絕對性與唯一性在中國宗教中的淡化

    四、掙扎的中國:對於「現代」、「國家」與「文化」的左右為難

    結論:文化傳統只是資源,對文化資源需要理性選擇與現代解釋



    後記





    導讀



      這本小書中想討論的是這樣一些問題,即什麼是「中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古代中國逐漸形成的,這個包含了眾多民族、複雜文化和龐大疆域的「中國」,在當下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為了討論這些問題,我必須同時討論以下幾個有關「中國」的關鍵詞,「世界觀」、「國境」、「民族」、「歷史」、「周邊」和「現實」。簡單地說就是:第一,古代中國的「天下觀」是否轉化或者如何才能轉化為現代中國的「世界觀」?這涉及當下中國如何看待傳統朝貢秩序,面對現代國際秩序。第二,傳統中國的「疆域」是否可以形成或者如何轉化為現代中國的「國境,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反思如今有關「領土」問題發生的種種爭論。第三,近代以來,中國為何在「從天下到萬國」的同時,總是試圖「納四裔入中華」,建構一個龐大的中國和中華民族?這可以讓我們理解,為什麼現代中國人仍然有「大中華」的觀念,也可以讓我們理解,為什麼面對中國民族史的時候,很多學者不由自主要使用「漢化」或者「涵化」的概念;第四,現在我們所說的「中國文化」,究竟是如何從歷史中逐漸形成的,這可以讓我們反思,今天所謂「中國文化」究竟應該是單數的還是複數的?第五,近世以來,「周邊」尤其是東亞諸國的彼此信任是什麼時候消失的,東亞各國何以漸行漸遠?這可以讓我們重新理解近世東亞變動中的國際關係。第六,我將從文化衝突的角度看,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究竟是否能夠成為一種理性力量,導致國際和平和地區穩定?



      以上這些問題,雖然都是在討論「中國」,但事實上,當我們討論「中國」時,也不可避免會涉及「亞洲」的鄰居,比如日本和韓國(也包括朝鮮、越南等等),甚至涉及到西方世界。生活在這樣一個互相聯繫又互相依賴的世界裏,我們希望反思歷史所帶來的理性,可以讓我們抑制情感驅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在同一個世界中相敬如賓,彼此尊重。希望我能夠與讀者一起,在這本小書中討論這些關係到你、我、他的大問題。



      當然,必須說明的是,作為一個歷史學者,我的這些討論總是習慣性地從「歷史」出發,因為我希望我能夠做到﹁導論﹂裏所說的,「不僅通過歷史知識認識自我,而且通過歷史知識與周邊鄰居形成一些共識」。




    二○一三年十二月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其 他 著 作
    1.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
    2. 再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10世紀
    3. 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
    4. 學術史講義給碩士生的七堂課
    5.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重訂增補本)
    6.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
    7. 學術史講義給碩士生的七堂課
    8.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重訂增補本)
    9.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
    10. 中國經典十種 (修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