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三個問號偵探團5:海盜的墓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9083
晤爾伏.布朗克
姬健梅
天下雜誌
2014年7月08日
87.00 元
HK$ 69.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2419083
叢書系列:
童書-讀本
規格:平裝 / 152頁 / 25k正
童書-讀本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偵探/冒險
同
類
書
推
薦
【SOS!公主出任務】5-8集套書 (中高年級讀本•解救動物�調查推理)
廁所幫少年偵探2:珍珠奶茶事件(三版)
貓戰士暢銷紀念版:四部曲套書(附隨機戰士卡)
怪盜亞森·羅蘋6:碧眼少女
可能小學的愛臺灣任務1:真假荷蘭公主(暢銷紀念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大偵探福爾摩斯--肥鵝與藍寶石
俠盜與名偵探----亞森羅蘋越獄了
堅強淑女偵探社
內
容
簡
介
魔鬼的洞穴已經打開,歷史的祕密即將揭曉。
愈靠近海盜的葬身之處,就愈接近寶藏!
榮登博客來、金石堂暢銷書榜,
【三個問號偵探團】第五集,盛夏登場!
目
錄
企劃緣起:現在,開始讀少兒偵探小說吧!�張淑瓊
推薦文
好文本×好讀者=享受閱讀思考的樂趣�陳欣希
創造專屬於你的偵探圖像�柯華葳
?實際又實用的少兒推理讀本�張東君
人物介紹 ?
1. 諾提魯斯號
2. 海上觀光
3. 海底世界
4. 尋寶
5. 洗乾淨的鐘
6. 祕密基地
7. 潛進海底
8. 唱歌時間
9. 祕密記號
10. 畫出十字
11. 爬進深洞
12. 搶奪寶藏
13. 時空旅行
14. 洞穴探險家
15. 潛入湖底
16. 海盜的墓穴
17. 財迷心竅
18. 千鈞一髮
序
企劃緣起?? ?
現在,開始讀偵探小說吧! 親子天下童書主編�張淑瓊
少兒閱讀也要均衡一下
為什麼要讀偵探小說呢?偵探小說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寫作類型,台灣這幾年奇幻文學大發燒,類似的故事滿坑滿谷;除了奇幻故事之外,童話或是寫實故事也是創作和閱讀的大宗。偵探和冒險類型的小說相對而言就小眾多了。不過,偵探小說在全世界可是佔有很大的出版比例,光是看這兩年一波波福爾摩斯熱潮,從出版、電視影集到電影,就知道偵探小說的魅力有多大了。
但在少兒閱讀的領域中,我們還是習慣讀寫實小說或奇幻文學為主,畢竟考試當前,升學掛帥,能撥出時間讀點課外讀物就挺難得了,在閱讀題材的選擇上,通常就會以市面上出版量大的、得獎的、有名的讀物為主。殊不知,偵探故事是少年最適合閱讀的類型,因為它不只是一種文學,更是兼顧閱讀和多元能力養成的超優選素材。
成長能力一次到位
偵探小說是一種綜合多元的閱讀類型。好的偵探故事結合了故事應該有的精采結構、主角們在不疑之處有疑的好奇心和合理的懷疑態度,還有持續追蹤線索過程中的耐心與熱情,解答問題過程中資料的蒐集解讀、推理判斷能力的訓練,遇到難處或危險時需要的勇氣和冒險精神、機智和靈巧,還有和同伴一起團隊合作的學習,和面對彼此性格態度不同時的衝突調解和忍耐體諒。這些全部匯集在偵探小說的閱讀中,厲害吧!
閱讀偵探故事,可以讓孩子在閱讀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好奇心、觀察力、推理邏輯訓練、資料蒐集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人際互動的態度……等等。這麼優質的閱讀素材,怎麼能在孩子的閱讀書單中缺席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希望能出版一套給兒童讀的偵探小說系列。
閱讀大國的偵探啟蒙書
二零一二年我們在法蘭克福書展撈寶,鎖定了這套德國暢銷三百五十萬冊、全球售出多國版權的【三個問號偵探團】系列。我們發現台灣已經有了法國的「亞森羅蘋」、英國的「福爾摩斯」,還有我們出版的瑞典的「大偵探卡萊」,現在我們找到以自律、嚴謹聞名的閱讀大國德國所出版的「三個問號偵探團」,我們希望讓台灣的少兒讀者們也可以和所有的德國孩子一樣享讀這套「偵探啟蒙書」。跟著三個問號偵探團一樣,隨時準備好所有行動需要的工具,體會「空氣中突然充滿了冒險味道」的滋味,像他們一樣自信的說:「解開疑問就是我們的專長」。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安全真實的閱讀環境中,冒險、推理、偵探、解謎!
好評推薦一
◎好文本 × 好讀者 = 享受閱讀思考的樂趣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
偵探故事是我最愛的文類之一。此類書籍能帶來「閱讀懸疑情節」和「與書中偵探較勁」的樂趣,但,能否感受到這兩種樂趣會因「文本」和「讀者」而異。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令人感興趣」即表示「大腦注意到並能理解」;容易被大腦注意到的訊息有兩種:新奇和矛盾,讀者愈能主動比對正在閱讀的訊息與過往知識經驗的異同、愈能將文字敘述轉為具體畫面並拼出完整圖像,愈能享受閱讀思考的樂趣。但,正邁向成熟的小讀者,仍在培養這種自動化思考的能力,於是,文本的影響力就更大了。
瞭解前述原理,再來看看「三個問號偵探團」,就不難理解這系列書籍能人一口氣讀完而忽略長度的原因了。
「對話」,突顯主角們的關係與性格
文中的三位主角就像其他偵探一樣,有著「留意周遭、發現線索、勇於探查」的特質,不一樣的是,多了「合作」。之所以能合作,友誼是主要條件,但另一條件也不可少,即,各有專長。此外,更不一樣的是,這三位主角也會害怕、偶而也會想退縮,但還是因為友誼,外加「幽默」,讓他們即使身陷險境、仍能幽默以對。要如何感受到三位偵探間的深厚情誼以及各自鮮明的個性特質呢?請留意書中的「對話」!
「情節」,串連故事線引出破案思惟
情節安排常會因字數而有所受限制,或是案件的線索太明顯、真相呼之欲出、連讀者都能很快地知道事件的原由,或是線索太隱密、讓原本就過於聰明的偵探一眼識破、而一頭霧水的讀者只能在偵探解說時才恍然大悟。這系列書籍則兼顧了兩者。書中的數個情節,看似無關,但卻有條細線串連著。只要讀者留意一些看似突兀的插曲、留意加入故事的新人物,其實不難發現這條細線,更能理解主角們解決案件的思惟。
「三個問號偵探團」這系列書籍所提到的議題,是10歲小孩所關切的。再加上文字描述能讓讀者理解主角們的性格與關係、能讓讀者有跡可尋而拼湊事情的全貌。簡言之,對10歲小孩來說,此類故事能帶來「閱讀懸疑情節」和「與書中偵探較勁」的雙重樂趣。對了,想與書中偵探較勁嗎?可試試下列的閱讀方法。^_^
閱讀中?? ?
根據文類和書名以形成假設
(我知道偵探故事有哪些特色,再看到書名,我猜這本書可能在講什麼內容?)
? ↓???????????????????????????????????????????????? ?
連結線索以形成更細緻的假設? ←﹣﹣﹣﹣﹣﹣﹣﹣﹣﹣﹣﹣﹣
(我注意到作者安排另一個角色或某個事件,可能與故事發展有關…)?? ↑
(我注意到的線索、形成的假設,與書中偵探一樣或不一樣?)???????? ↑
? ↓????????????????????????????????????????????????? ↑
帶著假設繼續閱讀????????????????????????????????????? ↑
? ↓????????????????????????????????????????????????? ↑
找線索以檢視假設 ﹣﹣﹣﹣﹣﹣﹣﹣﹣﹣﹣﹣﹣﹣﹣﹣﹣ →↑
(哪些線索是我沒留意到?哪些線索我比書中偵探更早注意到?)
好評推薦二?? ?
◎創造你專屬的偵探圖像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三個問號偵探團,「三個問號」就已激起閱讀興趣。讀者可以很快讀過這本書,放下書以後,腦中有什麼?覺得哪裡好玩?除了好玩,若沒有多少印象,以下建議請參考。
作者生動的描述三位「問號」主角。請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個別主角的特徵。有了大概的印象後,請用筆圈出作者如何描述每一位主角,與你腦中的圖像相不相似? 掌握主角特色可以幫助讀者往後繼續閱讀時設想主角們在不同經歷中可能會有的行動,就像看偵探片一般,邊看邊猜。讀者還可以檢視作者對三位主角的描述前後是否一致。
讀者還可以用筆圈出每一次主角們遭遇的問題,問題的條件以及主角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他們不用工具,單單觀察和推理,他們觀察到甚麼,以甚麼輔助他們提問與找出解答。 整個故事以一個大的問題為傘架,但一路上有許多意外與小問題,注意逐一發展出的小問題如何累積成為大問題的解答。三個問號是偵探,讀者也是偵探,偵察故事的發展。
若這樣的閱讀引起你的興趣,還有一件事可以做,以圖表整理出你找到的小問題、小意外和大問題及其間的關係,形成本書故事的架構圖。如果你繼續閱讀接下來的三本,同樣的閱讀方法可以形成一個全套四集的偵探圖像。這麼一來,你有了一個拍攝三個問號偵探團電影、電視劇或動漫的架構了。有趣,對不對?那就請繼續閱讀。
好評推薦三
◎實際又實用的少兒推理讀本 張東君(臺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雖然是中國人說的,但在世界各國的諸多青少年讀物中卻幾乎是個不敗公式。英國有《哈利波特》、美國的《波西傑克森》、瑞典的《大偵探卡萊》,這次來了德國的《三個問號偵探團》。不過《三個問號》並不是奇幻,而是實際兼實用的少兒推理。
小學生的零用錢不多,創意與勇氣卻不少。三個10歲男生靠著手電筒、線繩、腳踏車,外加背包中的三明治與小熊軟糖和可樂,以及最重要的,知識常識與鎮定,就解開了生活中的謎團,救人救己。
奇幻是可遇不可求、推理卻是身邊隨處有。看《三個問號》,在周遭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偵探推理,求人不如求己;鍛鍊腦力,三個問號來陪你。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