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大清時報 首部曲•八旗建國

大清時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4629
黃榮郎
遠流
2014年8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3274629
  • 叢書系列:圖像編年史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圖像編年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大清時報》將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事件,分成「首部曲•八旗建國」、「二部曲•開創盛世」、「三部曲•帝國哀歌」三部分來呈現。



      在「首部曲•八旗建國」中,將由西元一六二六年努爾哈赤的最終戰役開始寫起,一直到西元一六八三年康熙統一臺灣做為結束。



      在這將近六十年的時間裡,共分成「後金崛起 獨尊天聰」、「稱霸遼東 大清建國」、「江山易主 皇叔攝政」、「剿滅南明 權臣凌主」、「平定三藩 天下一統」等五個部分。在將近十八萬字的內文、三百多張依新聞需求所畫的插圖、四百多則新聞的呈現之下,再演遼東爭霸、明亡清興的驚險過程,揭露皇太極內固皇權、外併天下的秘辛,重現闖王李自成覆滅大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場景,窺探攝政王多爾袞、順治帝福臨兩人之間的恩仇,鄙視南明諸王茍延殘喘、互扯後腿的鬧劇,見識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據臺抗清的豪壯,以及康熙智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少年英雄一統天下的干雲氣勢。在相關新聞出現的版面,也同時收錄了如「八旗制度」、「紅夷大砲」、「九千歲魏忠賢」、「皇太極的女人們」、「頂戴」、「順治帝與董鄂妃」、「禁軍侍衛」……等多篇的特別報導。書中出現的職官名稱及地名,也都標註了等同現代常見的稱呼,以幫助讀者更容易的了解其意義。為了方便查考及索引,本書的最後也依年代製作了「新聞標題索引」,可以快速且輕鬆的找到想要搜尋的歷史事件。










    第一章 後金崛起 獨尊天聰

    (西元一六二六年∼一六三二年)



    第二章 稱霸遼東 大清建國

    (西元一六三三年∼一六四二年)



    第三章 江山易主 皇叔攝政

    (西元一六四三年∼一六五一年)



    第四章 剿滅南明 權臣凌主

    (西元一六五二年∼一六六九年)



    第五章 平定三藩 天下一統

    (西元一六七○年∼一六八三年)



    新聞標題索引










      之前一次回鄉下祭祖的機會裡,我在家族宗祠中發現清朝時由福建渡海來臺的先祖名字,他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說實在的,我這不肖子孫竟有點記不清楚到底是隔了幾個爺爺),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歷史離我是這麼的近,而清朝人的血竟然還在我的身體裡隨著脈搏不停的流動著。清朝,就是這麼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朝代。朋友中,有人在高科技公司上班,但他幾代以前的阿公卻是清朝的王爺;有人打扮充滿時尚感,但小時候曾見過纏著小腳的祖母;也有人住在高樓豪宅中,而祖厝卻是百年前留下來的傳統建築。我們或許說不出宋代、明代的古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但清代的殘影卻或多或少與我們糾葛難分。



      這個時代,在明朝的暗黑統治之下,自認華夏正統的漢人再次將大好的江山讓給了入侵的異族;這個時代,在愛新覺羅氏的指揮下,一艘亙古大船開創了傲視全球的康乾盛世;這個時代,在西方科技與武力的叩門聲中,沉睡已久的文化巨龍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這個時代,在新思潮的興起之下,傳襲了二千多年的帝王政體迅速崩潰瓦解。這是一個充滿矛盾與衝突,兼具榮光與哀歌的新舊交替時代,中國歷史的長河彷彿在清代成為一個終點,匯入了國際化的大洋之中。《大清時報》的出版,便是試著在與歷史對話的過程之中,去傳遞過往的記憶,去追溯大清帝國的真實樣貌。



      相較於我在編寫「圖像編年史」系列的上一部作品《戰國新聞》時,為了蒐集足夠史料而遇到的許多難題,這次的困難之處卻完全反過來。由於清代離我們較近,遺留下來的資料可說是有如瀚海一般,實錄、傳記、行狀、地方志、筆記,以及學界的專書論文可說是多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如何刪減裁切,讓讀者能看得精彩又不至於昏頭轉向,反倒成了《大清時報》最困難的工程。最後,我決定將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事件,分成「首部曲•八旗建國」、「二部曲•開創盛世」、「三部曲•帝國哀歌」三部分來呈現。雖然清朝的歷史應該追溯到西元一五八三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但由於創業初期時間拉得較長,為免影響讀者在看新聞時的緊湊感,我把這一部分留在之後寫明代歷史的時候再補進來。所以在「首部曲•八旗建國」中,將由西元一六二六年努爾哈赤的最終戰役開始寫起,一直到西元一六八三年康熙統一臺灣做為結束。



      在這將近六十年的時間裡,共分成「後金崛起 獨尊天聰」、「稱霸遼東 大清建國」、「江山易主 皇叔攝政」、「剿滅南明 權臣凌主」、「平定三藩 天下一統」等五個部分。在將近十八萬字的內文、三百多張我自己依新聞需求所畫的插圖、四百多則新聞的呈現之下,再演遼東爭霸、明亡清興的驚險過程,揭露皇太極內固皇權、外併天下的秘辛,重現闖王李自成覆滅大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場景,窺探攝政王多爾袞、順治帝福臨兩人之間的恩仇,鄙視南明諸王茍延殘喘、互扯後腿的鬧劇,見識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據臺抗清的豪壯,以及康熙智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少年英雄一統天下的干雲氣勢。在相關新聞出現的版面,也同時收錄了如「八旗制度」、「紅夷大砲」、「九千歲魏忠賢」、「皇太極的女人們」、「頂戴」、「順治帝與董鄂妃」、「禁軍侍衛」……等多篇的特別報導。書中出現的職官名稱及地名,也都標註了等同現代常見的稱呼,以幫助讀者更容易的了解其意義。為了方便查考及索引,本書的最後也依年代製作了「新聞標題索引」,可以快速且輕鬆的找到想要搜尋的歷史事件。



      本書中年代的記法仍然維持「圖像編年史」系列,以容易辨識的西元紀年為主,但若有涉及月、日的部分,為了與古籍相符,仍採用傳統史書中陰曆的標註,以免讀者產生混淆,此點若有造成不便之處,還請讀者見諒。在各代皇帝名字後面的廟號,其實是要等到人死了之後才會給的,只是為了方便讀者在熟悉的傳統印象與本書角色之間切換,才特別以括號註記。另外,順帶一提的是,清初的髮辮並不像清宮劇人物那樣瀟灑有個性,其實只留了大約一個銅錢的大小,綁起來的辮子有點像老鼠尾巴那像。但因為那樣子實在是過於滑稽,醜到連我自己也畫不下去,為免英雄人物的形象在讀者眼前幻滅,所以還是美化了一下(皇太極的部分我也幫他減重了不少……),要提醒各位讀者們不要弄混了。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歷史總是在講一些老掉牙的東西和故事,對生活上沒有什麼幫助,不如看些勵志、理財、健康、美食,或是科技方面的書比較實用。其實我年輕時也這麼認為,但一直到出社會之後才發現,做事是本分,做人才是關鍵。技術性的東西你可以憑著自己不斷的努力而充實,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卻必須藉著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才能從中獲得成長的機會。有許多時候在你吃了同事或老闆的悶虧之後,你才會恍然大悟;有很多時候在你說了句不對的話,或做了一些錯誤的決策之後,才會感到悔恨莫及。但其實這些事情,歷史上已經重複出現過很多次了,它就像是一面明鏡,反映出人類不斷重複的行為模式。當你把歷史故事轉化為智慧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是最實用的一門課程。畢業之後,以前所學微積分什麼的科目,幾乎沒有在生活上派上用場。而寫作過程中大量接觸到的歷史故事,卻讓我更能洞悉事情的發展脈絡,更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適當的反應。千萬不要以為你我和古人有什麼不同,拿掉智慧型手機,抽掉生活上的高科技用品之後,我們的思考模式並沒有兩樣。所謂鑑古知今,藉由古人的經驗,讓你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而人生的勝負,往往都只取決於幾個重要的抉擇點,以及一念之間的差異不是嗎?



      《大清時報 首部曲•八旗建國》是我在「圖像編年史」系列中,繼《三國時報》、《戰國新聞》之後的第三本創作,除了嘔心瀝血的文字與插圖之外,還包含了無盡的感謝。謝謝遠流出版公司游主編、美編以及所有前輩們,在編輯與出版的過程中給予的指導及幫助。謝謝遠在巴黎的太太及小孩,每天透過skype給我支持。更謝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就算你只是把書放在廁所中在某個重要的時候才看,我都要謝謝您願意分出一些些的時間,來和我一起遨遊歷史的大河。雖然您目前可能不在我臉書的朋友名單中,但我心中永遠有您的一席之地,謝謝。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