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政策與方案評鑑

政策與方案評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13072
Carol H. Weiss
學富文化
2014年7月24日
190.00  元
HK$ 180.5  






ISBN:9789865713072
  •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
  • 規格:平裝 / 461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人文社會


  • 社會科學 > 教育 > 教育史/教育研究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讓政策領域無法累積知識,提升政策設計與政策工具的品質,長久以往,人力物力浪費不說,更讓大眾對改革冷漠、疏離、習慣性排斥,讓未來的改革或政策推動更為困難。



      《政策與方案評鑑》一書,即是由評鑑研究的角度,探討政策與方案的成效與成敗原因,希望能透過政策與方案的評鑑研究,提升政策品質,使公共人力物力資源能有效的運用,也使基層人力心力不致白費。



      政策與方案評鑑是系統性的研究,是以本書亦是研究法的著作。國內研究法著作偏一般性,不太適合政策與方案評鑑所需處理問題的特性。雖然政策與方案評鑑在資料蒐集與分析上與一般研究法無太大差異,但是在研究問題擬定、研究準備、研究設計、研究(評鑑)者角色、研究結果應用等面向上,卻有較不同的考量,本書對這些議題有很清楚地說明。



      只要有政策與方案評鑑需求的領域,都可以參考本書,舉凡教育、社會、衛生、交通、警政、稅賦、財政、醫療、勞工、社工等公共政策領域,都可以由本書獲得相當大的啟發。耐心讀完本書,有助於建立對政策與方案評鑑的系統性觀點,改進政策與方案評鑑的研究設計與實施,進而透過評鑑研究,提升各領域之政策與方案的品質,也讓政府能更聰敏、更受證據告知(evidence-informed)而施政。






    作者序? v

    黃序? xi

    主譯者序? xiii



    第1章? 背景說明? 1

    評鑑的領域? 4

    評鑑的定義? 5

    什麼是評鑑?專有名詞說明? 8

    結果與過程評鑑? 9

    評鑑的貢獻? 12

    評鑑歷史? 12

    評鑑與其他研究比較? 18

    摘要? 23



    第2章? 評鑑的目的? 25

    誰需要評鑑?? 25 明顯與潛在的目的? 27 不利評鑑的情況? 30 決策取向評鑑? 31

    評鑑作為組織學習? 33

    評鑑的意圖性用途? 35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 38

    形成性─總結性與歷程─結果:不同的建構? 39

    目的的相容性? 40

    評鑑如何委託? 42

    內部與外部評鑑? 45

    結構中的層級? 48

    應為誰的用途服務? 50

    摘要? 54



    第3章? 瞭解方案? 57

    為何方案知識有用? 58 方案特徵描述? 60 瞭解方案? 62 方案想要達成什麼?? 64

    方案如何運作:揭露方案的改變理論? 68

    方案理論與實施理論? 71

    組織評鑑以檢視方案理論? 73

    建構方案理論? 75

    利用改變理論作為評鑑指引? 76

    將方案理論與實際發展對照? 81

    說明改變理論的優點? 82

    對方案理論的批評? 84

    摘要? 86



    第4章? 規劃評鑑? 89

    適合評鑑的時機? 90 評鑑問題的類型? 92 規劃階段中其他的決定? 94 如何決定探討哪一個問題? 96 指出評鑑問題? 101

    量化或質性研究? 102

    評鑑設計? 107

    一個研究或是一系列研究? 110

    設計不同類型的方案? 111

    一些實際的方案? 112

    倫理議題? 114

    摘要? 118



    第5章? 評鑑者的角色? 121

    參與角色的類型? 123 其他評鑑者角色的理由? 125 實施參與式評鑑? 128

    優缺點的平衡? 131

    參與取徑的其他限制? 134

    倫理問題? 135

    摘要? 139



    第6章? 發展測量? 143

    測量? 144 方案結果? 147 不同測量的選擇? 154

    未預期的結果? 157 中期進展紀錄? 159 方案歷程? 162 方案輸入、資源與環境? 164

    多項測量? 169

    多少測量才足夠?? 169

    變項測量? 170

    發展新測量? 173

    評鑑中測量的重要特徵? 179

    摘要? 185



    第7章? 蒐集資料? 187

    資料來源? 187 抽樣? 202

    訪談? 204

    進行編碼? 207

    已存在的統計資料? 209

    蒐集資料的倫理議題? 216

    摘要? 220



    第8章? 評鑑設計? 223

    設計過程性的評鑑? 224

    關於結果評鑑的設計? 226

    重要的概念? 229

    設計? 233

    非正式的設計? 234

    正式研究設計? 237

    摘要? 264



    第9章? 隨機化實驗? 269

    隨機分派? 269

    有方案的變異? 277

    隨機分派的程序? 278

    應付所產生的困難? 282

    讓隨機分派實驗有問題的情況? 285

    隨機分派實驗的批評? 286

    摘要? 292



    第10章? 良好設計的延伸? 295

    重新驗證? 295 後設分析? 296 成本效益和成本效能分析? 306 摘要? 314



    第11章? 質性方法? 317

    質性評鑑的設計? 318 蒐集資料? 321 田野工作與分析? 331 質性評鑑和方案理論? 333 倫理議題? 334

    結合質性與量化取徑? 336

    摘要? 338



    第12章? 分析及詮釋資料? 341

    導論? 342 評鑑的分析工作? 343 分析策略? 353 分析實例說明? 360

    分析方法相關書籍? 361

    研究倫理? 363

    摘要? 364



    第13章? 撰寫報告和傳播結果? 367

    報導? 368

    傳播? 382

    評鑑結果的應用? 389



    第14章? 正直的評鑑? 403

    了解方案? 404

    維持高度的技術品質和相關性? 405

    運用的平衡及判斷? 407

    從一開始就考慮用途? 408

    在研究過程中表現合乎倫理? 409

    存活與獲得報酬? 410



    名詞解釋? 411

    參考書目? 427

    索引? 453






    作者序



      當我的第一本書《評鑑研究》甫於1972年出版,評鑑是當時研究領域的新工具。這段期間以來,評鑑的經驗逐漸累積。許多類型方案當時正經歷首次嚴格的檢視,今日已成為數以百計、甚至是數以千計的評鑑討論主題,我們對於方案如何有效進行運作知道的更多,我們也知道更多關於評鑑方法、統計技術和質性評鑑策略。



      我們也知道要解決社會問題是困難且吃力的,需要有大量的金錢、時間、毅力及想法。本國及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的社會問題沒有什麼簡單的解決方法,沒有神奇子彈可以消滅犯罪、貧窮、疾病或是環境的敗壞。人們將持續擔心教育、暴力和社區凝聚力。改善得一步步來,而改善得需要仔細、系統化的評鑑來辨別哪種干預形式有較好的效果。伴隨著評鑑所帶來的資訊和洞察力,組織及社會將更能提升以改進人類福祉為旨的政策及方案。



      本書主要鎖定三種對象:最主要是為需要評鑑入門知識的大學生或研究生。它是本非技術性的書、不需要統計知識,以簡單且容易閱讀的文字寫成。顧及新手的需求,我以淺白文字介紹研究和評鑑的概念。學生們會發覺先認識一些基礎科學的研究方法是有益的。



      第二類讀者是有經驗的評鑑者們。這本書所談到哲學、基本原則和評鑑的程序,會讓已經從事評鑑工作多時(或剛踏入評鑑領域)的人感到特別有幫助。



      第三類讀者是行政人員、方案主管、決策者、政府、以及基金會之方案管理人員。這些人不需要自己從事評鑑,但他們得將評鑑委託出去、檢視評鑑提案以及讀取評鑑報告。他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評鑑、評鑑可以做到什麼、以及做不到什麼、如何去辨別一個好的評鑑提案、以及好的之於壞的評鑑報告。他們必須知道如何去支持好的評鑑、以及判斷他們所讀到及贊助的評鑑有多少是值得信任的。



    新增加部分



      這本書是《評鑑研究》十年後的後續版本。許多討論是先前書中已提及想法的詳細闡述。比如,我依然相信評鑑者需要了解評鑑要求的背後目的,以及什麼是各方團體想要評鑑達成的使命,我相信好的設計和測量是從事評鑑所必須的,我相信評鑑有明顯的政治面向,評鑑者們需要了解方案組織內的政治,以及方案外圍的政治脈絡。



      但我對幾個重要事項已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我認知到評鑑不僅是單獨為下決定所提供的資訊。的確,讓決策者知道計畫的狀況,可以幫助他們更明智的規劃方案和政策,但這並不是評鑑的唯一功用。我已經做過關於評鑑如何被應用的研究,逐漸領悟到將評鑑發現應用於決策並不容易。除了評鑑呈現的證據以外,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做決策。當只有少部分需要改進,或是當要改變的部分符合該組織需求,來自評鑑的發現或許是最能被立即應用的。但評鑑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用途,它們常對於議題、選項和意見等有長期或是間接的影響。



      我也新增了主題,並針對早先版本簡約帶過的部分再加充實。我加入了一章關於質的評鑑、而且把之前僅數頁關於方案理論的部分,在這本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章節。我花了更多心力在歷程評鑑──探討方案運作中所發生事情的研究。我擴大討論評鑑者如何能透過與方案人員共同合作而獲益。在方案開始、方案進行期間、解釋結果、以及根據結果發展新方案時,合作都會相當有幫助。比起十年前、這四個主題在評鑑中變得更為重要了。



      這本書也包括了方案評鑑的歷史以及它在社會當中的位置。它提供了關於測量和資料蒐集的詳細指引,而且包括了一章關於分析─在資料蒐集之後該如何處理。我也徹底地討論後設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也包含了討論非實驗資料的統計校正。對於整本書的論述,我也特別注意納入研究進行前、中、後階段的研究倫理議題。



    綜觀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於當作評鑑入門課程的參考用書。它提供了實用的導引、從評鑑研究執行的起始、歷經規劃階段、到研究設計、資料蒐集及分析資料、直至報告撰寫、傳播還有結果的應用。



      第一章說明評鑑的定義,提供例子,以及討論數個不同的評鑑類型。它也追溯了數個世紀以前的評鑑歷史。第二章描述了哪些方案與政策參與者決定評鑑的目的,以及不同目的對後續評鑑的效果。它也探討了評鑑通常被委託執行的不同程序,以及評鑑團隊在此結構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章討論了解方案的重要性。知道方案是什麼、如何運作、以及它被期待能達到的成效,這些將幫助評鑑者發展出一個能對重要議題有所回應的研究。第四章對於研究規劃提供具體建議。它討論了已經有的選項以及可以從中挑選的依據。它強調計畫是個不斷重複的過程,當外在條件干擾時,評鑑者需要一再地修改計畫。第五章提及利害關係人,對於評鑑及其結果有著利害關係的不同團體,而且提及何時該將這些人納入評鑑規劃與執行,並討論評鑑者如何能有效地與利害關係人合作,讓研究更合乎他們所關心的議題,受益於他們的知識,並且不犧牲更多研究的利益或可信度。



      第六和第七章處理量化評鑑中關於測量和資料蒐集的議題。第六章說明方案的投入、過程、中期進展指標、結果,以及可能非預期結果的測量選擇。它列表提供了可取得測量的來源,挑選好的測量工具的依據,以及建構新測量工具的具體建議。第七章關於一系列蒐集資料的策略:非正式交談、觀察、正式訪談、問卷、已有的紀錄、檔案、已有的調查等等。它提供抽樣、不同資料蒐集方法、與資料編碼的意見,並強調(誠如前述的章節)所涉及的倫理考量。



      設計是評鑑中的關鍵要素:指出哪些部分將被研究、如何選擇、將進行什麼樣的比較、以及這些探究進行的時機。第八和第九章強調設計必須符合待答問題,且指出必須考慮進去的重點。第八章呈現了各種設計──從方案參與者的非正式評鑑到比較團體的運用,包含調整比較組的方法到接近參與方案的團體。第九章描述控制實驗,根據隨機分派將參與者分配至實驗組和控制組。該章指出如何實施隨機實驗,並討論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也討論對於設計的批評,並且檢視什麼批評是有根據的,而什麼是需要被處理的。第十章提供三個讓設計更完善的機制:重複試作(replication)、後設分析(meta-analysis)、成本效益(cost-benefit)以及成本效能(cost-effectiveness)分析。它解釋了每個程序的作法、以及何時使用他們具正當性。



      第十一章敘述質性的評鑑。它描述了幾個質性的研究類型、對資料來源、資訊的蒐集、分析策略以及在研究現場所產生的研究倫理議題提出建議。它提到如何綜合質性的與量化方法、對於質量並用的建議。第十二章提供分析及詮釋資料的導引。它提供質性與量化研究相同的指引,說明分析工作的邏輯。



      第十三章聚焦在報導結果和傳播給相關的讀者。它提供報告的技巧及滿足不同大眾的訣竅。絕大部分在強調溝通和結果的傳播,它提及評鑑者的責任──尤在鼓勵評鑑結果的應用,建議應用到方案議題和政策上。第十四章歸納本書的主軸,也是我希望能受重視的。



    致謝詞



      無法去感謝所有的人,他們的經驗、想法、鼓勵與批判都提升我對評鑑的瞭解。我得列出所有評鑑書籍與文章的目錄(至少是那些我曾讀過的),列舉出十多個國家中、數百篇評鑑報告的作者,還得列出好幾屆在我評鑑課堂上分享他們的興趣與疑惑的學生們。雖然我感謝其他數以百計的其他人,但在此僅限於那些直接幫助過我的人。



      我極其幸運地在身為行為科學進階研究中心

    (CenterforAdvancedStudyintheBehavioralSciences)一員的時候,開始寫作這本書,該中心孕育著豐富且樂於助人的同事情誼。我在哈佛大學任教時完成這本書,一個能自我豐富滋養的環境。兩個具仁慈且彌足堅毅的人閱讀整個初稿而且給了很好的批評:WillShadish和JanetWeiss,而我欠此兩位的恩情至深。他們看過隱藏的內容以及寫出的文稿,使我釐清我想說的。



      JohnWillett仔細地讀了四個關於設計與分析的章節,教導我、跟我辯論,而且幫我指出正確的方向。RobertT.Brennan審視關於測量與資料蒐集的章節,做了細部的建議,使得內容更正確且完整。其他讀過初稿且幫助我在內容上有所改善的還有JosephMaxwell,MercerSullivan,HarrisCooper,以及SharonRallis。LeeCronbach,DavidFetterman和JudithSinger提供參考書目、建議和洞察力。



      JayBraatz在辭典及圖表上幫助甚多。也感謝  StuartYeh,ChrisMazzeo,MaryJoLarson在圖書資料的協助。謝謝  MarkAnderson-Wilk和KathyGeorge幫忙初稿的打字。



      我特別感謝JohannaBirckmayer。Jo一直是資訊和建議的來源。她閱讀後續的文稿,這數月來的批評、判斷、鼓勵讓我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中如果仍有任何缺失就該是一群指導教授們的責任了。(純屬虛構,只是這麼說很有趣。)




    CarolHirschonWeiss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