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文化是什麼?龍應台說,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隻滿身是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把別人擠開?……
旅居加拿大近半年時間,穿梭於地鐵、商場、書店、長街、陋巷,對“文化”的感受實在太深切!手中又握有“最時尚”的Note II,於是,走走停停,看看寫寫,不知不覺地幾個月下來,這“微信短文”累積了90多篇,洋洋灑灑近20萬字。於是,便有了這本書──《文化心中國》。
所以,形成此書,純屬偶然,無心栽花,桃花點點。這也是我長持以往的“文化態度”和“生活方式”:行到水盡,坐看雲起。
本書其實可以作為在校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研修“比較文化”類課程的課外閱讀參考。而且,由於其寫作風格輕快自然,形散神不散,在觀察北美社會、人文、風俗、行為、習慣、制度、經濟、企業、教育、哲學、倫理、美學、農業……的異同中反思中國文化,尋求“中華文化”的復興之路,不亞於一本“中西文化比較”教科書的學術水準,而且更可讀,更通透。
書後附錄的9篇文章,大多是近年來我在省內外各地的演講記錄稿,根據現場錄音整理,這次能梳理成文,一同出版,還得感謝劉亞娜博士的辛勤勞動!
對本書的出版做出貢獻的還有張勝榮博士、莊哲耕博士、李健果博士(臺灣)、林舒博士、劉路星博士、屈峰博士、劉斌博士以及碩士生張夢、張敏、孫一華(臺灣)、胡慧敏、程眾、黃淩雲、陳予荷同學。
當然,最應該感謝的是我的妹妹Jenny Wu及我的妹夫Paul 和外甥Xiang Lian,在多倫多近半年的時間裡,是他們一家在生活上的精心照料,使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腳踏西土,守望東方。
守望,是一份期待,一種等待。我們,傾心呼喚“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本書最大的精神貢獻者是我的女兒驪妮,某種意義上講,這90餘篇微信文章是為她而寫的,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我的微信頭像用的是一張嬰兒照,那正是女兒驪妮23年前的滿月照。在此,謹以此書獻給我心愛的女兒驪妮!獻給女兒的同齡人、我摯愛的80後,90後大學生!
中國心,心中國!這一片廣柔的大陸,是與蔚藍的海水,相拼了我們的舞臺。在每一輪朝陽下,編織我們的夢想。
東土震旦,
有大乘氣象!
是為序。
吳聲怡2014.5.6
於 靈空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