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學好心理學,培養同理心
「怪咖」是什麼意思?「怪咖」到底有多怪呢?看完了王淑芬老師的《怪咖教室》系列1、2集,原來「怪咖」跟創造力有關。這些「怪咖」總是不按牌理出牌、充滿創意、特立獨行,那麼到了《怪咖教室3》,「三隻眼老師」會出哪一張牌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怪咖教室3:心理小學堂》主要介紹十二種生活化的心理學常識,目的是要增進小讀者對自己和他人的同情與了解。什麼?心理學?心理學不是很高深莫測、很難懂嗎?我們只是小學生,有必要了解心理學嗎?
一般人對心理學或是心理學家可能的看法包括:有人說心理學可以解讀人心,而心理學家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有人說心理學是在探討心靈和玄學等深不可測的東西。也有人說心理學就是做很多有趣的心理測驗遊戲啦!還有人說心理學是用大家聽不懂的語言,說出人盡皆知的常識。你認為呢?在《怪咖教室3:心理小學堂》的故事中,作者王淑芬老師透過校園生活真實的現象,傳達有趣而實用的心理學小常識,最後引導讀者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怪咖教室3:心理小學堂》顛覆了我們對於心理學的刻板印象,回歸生活的應用面。雖然書裡面有許多的「XX效應」或「XX情結」等專有名詞,但套用到生活周遭發生的事件來對照就顯得清晰易懂。像是性別的「刻板印象」一直存在我們的潛意識,進而產生許多迷思,甚至是負面的觀感,如果我們能敏銳察覺到這些觀念是刻板印象造成的,就可以更加包容社會上的許多「差異」;無論是性別、文化、生活,甚至是種族、宗教、意識形態……的差異。
跟小朋友息息相關的就是學習了!在心理學上也有許多著名的心理學故事,像是本書第一篇〈古典制約──你是不是巴夫洛夫的狗?〉就跟學習有密切關係。如果學習過程是愉快而有趣的,就會產生一種心理連結,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一天到晚用叨叨念念的方式叫孩子學習,一旦讓孩子心生反感,反而會討厭學習。又如第七篇《比馬龍效應──獎勵是有用的》中,「比馬龍效應」是指如果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生」,即使他們並非真正的資優,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亦會自自然然的成為資優學生。這個理論在教育界主要應用在教學上有關如何善用教材及教學法方面,以啟發學生的自尊心。「比馬龍效應」與「自我實現的預言」類似,預言可以是壞事,也可以是好事。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得到適當的鼓勵和認同,平庸的人也可以有突出的成就。但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因此,爸媽或老師可以好好幫助孩子訂定目標,適時的給予鼓勵或協助,讓孩子朝向正向的方面發展!
《怪咖教室》系列故事有趣,內容淺顯易懂。但是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行為的科學,如果我們越早明白一些道理,我們對於社會的現象及行為越能產生同理、接納和包容;當我們懂得越多,我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會越強!快點打開這本有趣又實用的《怪咖教室3》吧!
邢小萍(北市新生國小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