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話說中國古建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16257
聶鑫森
新銳文創
2014年8月26日
133.00 元
HK$ 106.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716257
叢書系列:
新美學
規格:平裝 / 334頁 / 25k正
新美學
分
類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古蹟建築
同
類
書
推
薦
府城守護者:臺南合同廳舍的時空記憶
宅茲香港:活化歷史建築
神靈的殿堂:李乾朗剖繪中國經典古建築 2
眾生的居所:李乾朗剖繪中國經典古建築 1
神靈的殿堂:李乾朗剖繪中國經典古建築2《限量作者簽名版》
內
容
簡
介
這是一本談中國古建築的小書
讓我們用目光、用手、用心,
去輕輕地觸摸古建築,
去諦聽它們的滄桑往事,
去感悟它們的文化內蘊,
去體味它們的餘風流韻。
《話說中國古建築》包含既有常規所稱的古建築,如:亭、台、樓、閣、堂、宮、城、關、榭、館、廊、軒、廬、齋、墓等;也有屬於古建築的小單元,如:門、窗、階、牆、柱、樑、鬥、拱、天井、欄杆、門檻等;同時還談論古建築的造景,如:假山、石獅、壁畫、屏風、簾幕、鐵馬、虎櫥、噴泉、植籬等。
本書打通文、史、哲、藝的阻隔,豐富的內容融合了知識性、趣味性與文史價值,讓讀者悅然而閱。
本書特色?? ?
中國的建築有兩種特色:第一,體現一種倫理道德觀念,讓人尊德守序,去惡崇善;第二,體現一種「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蘊。作者聶鑫森旁徵博引,談論中國古建築的種種特色,融合知識與趣味,帶領讀者如何觀賞中國建築物之美與其典故。
目
錄
引子
愛上層樓
臺觀四方而高者
小憩此亭中
傑閣崢嶸
無樑殿和斷樑殿
皇宮
銅人承露
宏偉的布達拉宮
候館梅殘
堂堂正正的堂
清幽文雅一軒中
香霧空蒙月轉廊
水雲拂榭
庭院深深深幾許
寺廟•宗廟
玄都觀裡桃千樹
小巷深處有人家
曖曖遠人村
古代學校與書院
古代的考場─貢院
瓦子•戲樓
倉與庫
獄與牢
廈子•抱廈•清廈
廂房•耳房
格局奇異的當鋪
左右有局
棚舍為廠
安營紮寨
廄有肥馬
庵
淨潔的齋
王維的「終南別業」
結廬在人境
文人的書房
古代的浴室
古代的廁所
飄香的庖廚
酒樓•酒店•「大酒缸」
湘西吊腳樓
上海的石庫門
冬暖夏涼土窯洞
半邊街
盛民與自守的城
鹿角•鹿腳和地包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古運河溯源
鐵牛
沁芳閘
千古奇觀都江堰
石窟─藝術的寶庫
公園
古橋風韻
鬼斧神工的古棧道
古隧道─石門洞
綠楊蔭裡白沙堤
墓•墳•陵
古陵墓前的石獸
牌坊
巍巍豐碑
雙闕百餘尺
華表說薈
壇─祭場
高標跨蒼穹
鐫刻經文及寺史的經幢
月迷津渡
在河之洲
桃花塢
大教場•演武場
馬毬場及馬毬運動
心如古井
坎兒井和井渠
虎櫥
石舫與船廳
炮臺屹立如虎闞
堡與碉堡
堅固的石室
神秘的瓷窯
山頂千門次第開
鋪首銜環
戟與門戟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說牆道壁
高屋建瓴
秦磚漢瓦
橫樑直柱
鉤心鬥角
碧紗櫥
映階碧草自春色
別有意味的欄杆
門檻
天井
老屋聽雨
窖─地下貯藏室
火窖•火道•火炕
鑿池引水
磊石為山
雪洞
曲徑通幽處
石敢當•石子畫
門旁威猛看石獅
太平天國的壁畫
影壁
輕靈的屏風
風簾翠幕
古建築的脊飾和角飾
美麗的翼角
鐵馬叮當
噴泉之詠
植籬依依
花架
棚
漢字裡的古建築形態
光與影
聯匾的款式
序
引子
在我的出生地──湘中古城湘潭,至今仍留存著許多古建築:關聖殿、魯班殿、海會寺、昭山寺、望衡亭、陶侃墓等。飛簷翹角,流金溢彩,使人產生一種古典的情懷與思緒。及長,得到許多旅遊之機緣,每赴一處,我最喜歡去看的仍是那些古香古色的樓、臺、亭、閣、榭、軒、廊、寺、廟、墓、園林……流連其間,不忍離去。
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說:「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中國建築史》)
作為中國古建築這個「藝術系統」,它的主導思想是什麼呢?第一,體現一種倫理道德觀念,讓人尊德守序,去惡崇善;第二,體現一種「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蘊。
當我們走進北京明、清的巨大建築群故宮和一般的王府時,就會發現在建築面積、建築體量、建築色調上的明顯區別,是皇帝和臣子尊卑有序的反映。而走進祭祀祖先、供奉祖先神主的宗廟,高大恢宏,莊嚴肅穆,讓人馬上想起古人所說的「宗,尊也,廟,貌也,先祖神貌所在也」的教誨。即便是建築構件,比如臺階(又稱階級),因級級向上,讓人意識到「吾聞有國有家者,必明謫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階級逾邈」(《三國志•顧譚傳》)。另一個方面,古建築講究順應自然,與自然糅為一體,並體現受益避害的特點,表達一種「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客觀世界的內在關聯」(王瑛《「善」與「真」的對話》)。這在古典園林的建築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建築史上,一般將世界建築分為兩大類,即東方建築和西方建築。東方建築以中國建築為中心;西方建築以歐洲建築為中心,「它的源頭是古代埃及和西亞建築,金字塔、方尖碑、神廟建築和神廟中柱式結構都在日後的建築中保留和繼承下來」(錢正坤《世界建築史話》)。兩類建築的根本區別在於:「中國的建築是人住的房子,西方建築更像是神住的殿堂。它牽涉到一個以『人』為中心和以『神』為中心的文化概念。神是『永恆』存在的,而人卻是暫時存在的」(錢正坤《世界建築史話》)。於是,西方建築體現一種挑戰自然、與時間抗爭的思想。以石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來尋找「永恆」的存在,以直沖雲霄的建築高度來抗衡地心引力,同時,不惜花費巨大的工作量來完成它,比如雅典的奧林匹亞宙斯廟建築群,前後用了近三百年的時間;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花了一百二十年方峻工。
中國古建築正如明人計成在《園治》中所言:「固作千年理,寧知百歲人,足以樂閑,悠然護宅。」意思是我們所創造的環境能適應自已可使用的年限就足夠了。這種「不求原物長存之觀念」(梁思成語),導致了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的傳統形式流傳。歷代刀、兵、水、火及雨、雪、風、霜的侵毀,這些建築物自難長存。加之對毀壞的原物進行修復時,因時代更替,受新的倫理道德觀念制約,隨意刪加內容,所以梁思成曾說過這些古建築即便留下了,也不是「當時」的原物。
中國古建築總體佈局方面,通常以院落組群為基本佈局原則,強調群體的軸線,「一切組織均根據中線的發展,其佈局秩序均為左右分立」(梁思成《中國古建築史》)。而西方建築,「主要以表現單體的氣勢為目的」(劉先覺《定法異式殊途同歸》)。
西方建築最傑出的成就是創造了古典柱式。而中國古建築則以「翼展之屋頂」、「斗拱為結構之關鍵」、「崇厚階級之襯托」(梁思成語)等獨特的形式自立於世。
這本小書是專談中國古建築的。
讓我們用目光、用手、用心,去輕輕地觸摸古建築,去諦聽它們的滄桑往事,去感悟它們的文化內蘊,去體味它們的餘風流韻。
借用一句通俗的歌詞:「請跟我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