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紅出版集團邀請我為《宮女談往錄》香港版的發行寫一篇序,或因見我曾主持過的電視節目「清?秘檔」,給香港觀眾展示清宮的故事,跟此書面向香港讀者不謀而合。我並非歷史學者,不敢討論清朝歷史,但對這本書我深有體會,想用戲劇的角度與讀者分享點滴感受。
《宮女談往錄》於八十年代於《紫禁城雙月刊》連載,後來結集成書出版內地發行。由於晚清宮廷的歷史瑣事引人入勝,加上此書作者優雅文筆的描述,二十多年來深深吸引著不同年齡的讀者群。此書分「宮女生活」、「慈禧起居」、「清宮習俗」、「兩宮西行」及「宮闈瑣記」五章,配入二百多幅宮廷珍藏照片,一直推動著讀者對晚清宮廷口述歷史的興趣。
紅出版集團以出版卓越文化和高質素的書籍見稱,這次獲作者授權在本港刊印《宮女談往錄》繁體版,給香港讀者從歷史的側面認識近代中國,具有重大意義。豐富的宮廷生活細節,也是我們從事戲劇行業的人應該研讀的絕佳素材。
就此容我作以下的推薦:
這是一本演員要看的書。此書為老年榮宮女口述自己在清宮的生活瑣事及見聞,包括宮女受苦難折磨後的舉止儀態和語調的改變。作者金易運用自己的文字技巧把手藝靈巧和說話文靜的宮人活現在讀者面前,細緻描述宮中各階層人物的穿戴、飲食及祭神等活動,也揭示了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及太監李蓮英和崔玉貴等人物不為人知的一面。當一位演員有機會演出這些歷史人物時,透過閱讀《宮女談往錄》,自必可以在舞台上塑造出有血肉的角色。
這是一本編劇要看的書。科幻題材的劇本尚不可只憑創意而無根無據,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或舞台劇創作更不能偏離史實。近年流行中港台的清裝電視劇,由清太祖至末代皇帝,不論側寫或正寫宮闈內的人和事,均不乏認真的製作,他們事前必然做了大量的資料研究。《宮女談往錄》的內容為清朝宮女口述的史料,它為舞台劇的創作提供了很好的題材和珍貴的參考資料。
這是一本香港人要讀的書。《宮女談往錄》是歷史也是小說,枯燥的歷史課本不及引人入勝的歷史小說。滿清皇朝距今百多年,魅力有加的《宮女談往錄》可以幫助年輕一代容易切入認識中國近代史,及提升他們日後繼續研讀中國歷史的興趣。傳統歷史給人的印象總是側重朝代更替和帝王將相的事蹟,平民生活狀況往往只可從那個時代文人的隨筆、扎記和繪畫中略見一斑。《宮女談往錄》側寫清宮的瑣事和見聞,我深信此書將受到香港讀者的追捧,它的文學及歷史價值可媲美宋朝孟士元的《東京夢華錄》、朱彧的《萍州可談》、沈括的《夢溪筆談》和洪邁的《容齋隨筆》,流傳後世。
香港戲劇協會會長、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前院長
鍾景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