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第一輯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第一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2824
楊乃喬
秀威資訊
2014年9月17日
223.00  元
HK$ 200.7  






ISBN:9789863262824
  •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540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文學視界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一部具有國際性研究視域的集刊,主要發表國內外優秀學者在這個兩個研究方向下所撰寫的優秀論文。當下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因此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兩個研究方向下可以雲集文學、文學批評、文學理論、文化研究、藝術與文史研究等交叉學科的精英,為他們提供一方具有深度性與普適性的自由學術思想空間。



    本書特色



      1.《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為一部具有國際性研究視域的集刊

      2.全書內容為獲有國際性學術視域的大文章






    復刊前言�楊乃喬



    中國經學詮釋學研究

    中國「經學詮釋學」:「怪獸」抑或「事實」?——中西方詮釋學的匯通性研究�姜哲

    時間張力結構與《春秋》經史二重性——以西漢時期之《春秋》詮釋為例�郭西安

    經學玄學化與魏晉儒士對經學本體的構建——以哲學詮釋學的視野�李麗琴

    以「理」求義:北宋經學變古時期的詮釋學思想論析�梁丹丹

    《論語義疏》中「援道入儒」的顛覆性解讀與其「經世致用」的生存論向度�周海天



    後殖民批評研究

    人權話語政治中的主體性建構——論斯皮瓦克的人權思考�陳慶

    帝國主義的懷舊與中美跨國書寫�朱驊

    文學改寫歷史:早期美華文學研究的跨國議程�蓋建平



    形象學研究

    《西洋雜誌》的編撰學:晚清士大夫首次走向西洋的集體敘述�蕭國敏

    在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的兩極之間——高羅佩《大唐狄公案》的形象學解讀�王文娟



    文學與藝術的跨學科研究

    重讀《拉奧孔》:兼論中西比較語境中的「詩畫合一」�施錡

    從小說到電影——《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裡的中國形象變遷研究�陸辰葉



    世界文學研究

    《尋找丟失的時間》中的敘事形式與存在形式�郭曉蕾

    「乾草之味」與「芳草之香」:朱天文、村上春樹小說的嗅覺書寫與迷宮敘事�史言






    復刊前言



      1998年,教育部在學科專業目錄的調整上,把「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整合為一體,並且明確地把「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設定為中國語言文學方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這無疑是中國學界的一件大事;因為學科觀念的發展與整合一定不完全是純粹的學理性問題,其背後更隱喻著歷史在轉型期所遭遇的不可遏制的諸種國際性因素。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不同於臺灣與香港,這兩個地區的高校是把「比較文學」設置在外國語學院,並且在教學與研究的傳統上沒有成立一門單獨被命名為「世界文學」的研究方向;其實,從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與跨學科的交集研究視域來判斷,「世界文學」的命意已經可以被涵蓋在「比較文學」的解釋中了。說到底,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家、民族與地區,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及其學科邊界的移動,均是在不斷的自律性調整中以適應這個世界及其學術文化在多元格局中的選擇。然而無論如何,「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中國語言文學方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設定,其從一個面向昭示了全球化時代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及學術研究走向國際化的必然趨勢。



      早在21世紀初,我們曾在北京即策劃了以「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個二級學科的名義出版一部刊物,以建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樣一方開放的學術空間,希望把那些從事文學及相關學科研究且具有國際性視域的學者集結於此,為大家提供一方互照、互對、互比與互識的學術平臺。



      2004年,我們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第一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38萬字);2005年,我們又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二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樂黛雲教授七十五華誕特輯》(80萬字)。可以說,這兩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輯刊的不定期出版曾在國內外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多位曾在歐美高校比較文學系與東亞系攻讀博士學位的青年學者來信索要這個刊物,並饋賜大作希望能夠在這個刊物上發表。後來,因為諸種原因,這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沒有能夠延續出版下去,當然,依然是在後來的若干年中,很多同行學者在不同的場合曾向我詢問《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何時能夠復刊等相關問題。實際上,能夠再度復刊與出版這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其也成為多年來積攢於我心頭的一個不可捨棄的願望。



      2013年5月,我在臺灣結識了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宋政坤與蔡登山兩位出版家,在談聊中,我提出希望能夠有機會恢復出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個輯刊的願望,有幸的是當即就得到宋政坤與蔡登山兩位先生的同意,經商談後,我們決定以《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的命名重新在臺灣推出第一輯。臺灣學界曾是比較文學研究中國學派的發祥地,並且中國學派的闡發研究在研究視域及方法論上也曾對大陸比較文學界有過重要的影響,此次《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第一輯的推出及以後不定期地在臺灣出版,其不僅有著重大的學術紀念意義,當然也正是得助於兩位臺灣出版家的幫助而復刊的。



      關於《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的復刊,我們還是堅持以往不變的學術原則,為有實力的中青年學者提供一方敞開的思想對話平臺,專門刊發16000字以上與50000字以下厚重且獲有國際性學術視域的大文章。因此,我們企盼著海內外學人關注這個輯刊,並饋賜大作。



      另外,此次《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的復刊,我們重組了學術委員會,以回避那種妄得虛名而貼標籤式的做法,主要邀請在學術研究方面與我們有著切實交流的學者加盟,並且主要是以現下學術生命力旺盛的少壯派優秀學者為主體,同時,他們能夠以具體的參與和我們同行而推動這個輯刊的發展。



      我們曾在《比較文學概論》(第四版)中為比較文學下過一個定義:「比較文學是以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與跨學科為比較視域而展開的文學研究,在學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體的比較視域為安身立命的本體,因此強調研究主體的定位,同時比較文學把學科的研究客體定位於國族文學之間與文學及其它學科之間的三種關係:材料事實關係、美學價值關係與學科交叉關係,並在開放與多元的文學研究中追尋體系化的彙通。」 最後,我們想表達的是:由於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與跨學科的文學研究已成為現下全球化時代國際學界的主流,在學術文化的心理邏輯上,自閉於文學研究的原教旨主義與文化部落主義,一定不是當下學人再度願意選擇的立場。事實上,人文學科研究的邊界依然在無限地擴大,在隱含的詮釋中,那麼還有怎樣的文學研究不可歸屬於比較文學研究呢?



      既然如此,全世界比較文學研究者聯合起來!




    楊乃喬

    2014年1月27日

    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光華樓西主樓1005辦公室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