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換星移幾度秋
—「金門史蹟源流」重刊緣由
一九八七年春日,李錫回兄來家,言為激發民眾愛鄉土之心,將籌印一有關金門歷史風習之書籍,內容務求圖文並重,雅俗皆宜;擬由我執筆,許乃蠡、許換生二兄擔任攝影,並交由王士朝兄負責設計編輯;想參與諸兄皆意氣相投,遂不慚濫竽,應允充數。
從搜集資料,擬定大綱,確定細節至執筆為文,此段期間所過誠是非人生活。我邊寫邊送普通打字邊校對,需要之相片則隨手列出送交乃蠡、換生二兄,他二人翻山越嶺,深入鄉野里社,走訪僻陋巷弄,一一尋取。無日無夜,文稿與相片總算如期完成,前後費時四十日。之後,錫回兄與我攜帶稿件赴台商請黃典權、王啟宗兩位教授審閱:黃教授建議加入寧靖王朱術桂事蹟(後我遍查有關史料,除魯王壙志為其所作,金門幾無寧靖王之記載,故文中僅能以猜測語氣為之);啟宗師則要我將某些為金門抱不平之偏激文句加以修飾,至此文稿底定。暑日,我在士朝兄設計家出版社上班近一個月,除校對攝影打字稿外,並自近千張相片中挑選分類並作文字說明,士朝兄每日中午賞我便當一個。準備就緒,士朝兄即著手製作,錫回兄與我從旁協助,前後數日,不眠不休。此數日間錫回兄與我可謂飽受士朝兄荼毒,最終總算大功告成,書名「金門史蹟源流」,發行於一九八七年六月(實際發行當為九月)。
發行不及兩月,即行修訂再版,無奈三版後即不再印行,至今坊間一書難見。其間,抄襲文稿剽竊圖片印行成書者有之,將之譯成淺白文句充小學鄉土教材者有之,為小學教師甄試鄉土參考資料者有之,其後,更引導出一波波鄉土采風之寫作,進而形成「金門學」之風潮,此書作用之大,誠始所未料也。
數月前與士朝、乃蠡二兄吃飯,席間談及當年印行此書之艱難歷歷在目,討論意猶未盡,誠是欲罷不能,遂決定著手重刊。惟此書刊行距今二十餘年,彼時國共仍處冷戰,雙方隔海對峙。一甲子來兩岸從近身肉搏到隔海轟擊至相互叫囂,我呼彼為「共匪」,彼呼我為「蔣幫」,今日,當海船再度穿梭往來,回首往昔,寧不可悲?寧不可嘆?寧不可笑?故此書中某些不合時宜之稱謂仍維持原狀,一為當年之紀錄存真,一為當年之悲劇記省。
物換星移幾度秋,二十餘年走過,昔日參與諸兄,於今或已髮白如霜,或已頭禿如漠,豈能無感?昔年發行非為牟利,今日重刊想亦無利可牟,要者為昔日一同搏命演出之諸兄留一紀念耳。
顏生龍謹識 9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