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唯美風景攝影:從發現美景、拍攝美景到成為美景

唯美風景攝影:從發現美景、拍攝美景到成為美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983772
陳志光
樂果文化
2014年10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5983772
  • 叢書系列:樂生活
  • 規格:平裝 / 24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樂生活


  • 藝術設計 > 攝影 > 攝影方法 > 攝影技法概論












    從初學者到高手的秘笈

    教你從基本到高階的攝影技巧

    讓你的作品充滿藝術的感染力





    引言

    第一章讀作品、講原理

    畫面形態 的基本元素:點、線、面

    作品《夏》

    作品《茂特芳丹的回憶》

    作品《印象.日出》

    作品《假日》

    作品《穆瑞河中》

    作品《河畔》

    作品《達林河畔》

    作品《農場小景》

    畫面影調的基本元素: 黑、白、灰

    作品《賴貢山》

    作品《岩洞中的柱》

    作品《紀念碑山》

    畫面形體的動態元素:

    有形的和無形的

    作品《自由領導人民》

    作品《維納斯的誕生》

    作品《畫家母親》

    作品《市集歸來》

    作品《阿爾讓特依橋》

    作品《最後的晚餐》



    第二章拍攝實例技藝解析

    構圖

    簡潔的力量:《荒漠小曲》

    線的旋律:《穆瑞河上》

    大與小:《攀岩者》

    簡繁對比:《海爾艾德》《達林河畔》

    《梅里雪山》

    舞動的山岩:《南狼丘和羚羊峽谷》

    換角度和焦距

    用光

    追隨大自然:《光如雨》

    光色在比較中存在:《賴貢山之秋》

    高反差的運用:《堪培拉的秋》

    《花園一角》《枯木逢春》

    《休閒時光》

    低反差的運用:《袋鼠谷的早晨》《雪

    山遠眺》《雲霧山中》

    局部採擷:《藍山遠眺》

    巧用眩光:《有霜花的早晨》

    情有獨鍾的光顧:《威爾森山》《林

    地遠眺》

    揮不去的懷舊:《紐內斯》

    生機盎然的瞬間:《巴林頓頂》

    朝夕之美:《香格里拉的傍晚》

    夜光下的燈河:《歌劇院之夜》

    光束的形成:《羚羊谷仙境》

    綜合技藝

    尋找粗獷:《蒙戈國家公園》

    抓住特色:《海爾艾德》

    枯樹之戀:《晨霧》

    再探拼接技巧:《天然橋》

    異域風情:《尖塔沙漠》

    拍出動感來:《羅素瀑布》

    跨越景象的局限:《黃河之水》

    雲的風采:《傑維斯灣》

    《土地的故事》

    捕捉有趣味的一角:《世博會拾景》

    影像律動四法



    第三章荒蠻之地的拍攝

    信息在先

    規劃在後

    裝備

    尋景和拍攝



    第四章製作中的再創造

    修飾和美化篇

    強化景物的虛實

    還原晨照雪山的本來面目

    再現晨光的清新明亮

    讓夕照更濃烈一點

    修剪和潤色

    明暗和色調的調整

    多彩黃河水

    增添色彩和動感

    遠方的雲山

    改編和脫胎篇

    斑斕雲霧山

    夕照山頭

    金光罩頂9

    湖藍色與玫瑰色的對比

    給斑馬換上換裝

    逆光下耀目的桔黃條斑

    和諧橙色

    港口變奏(一)

    港口變奏(二)

    水彩籬園

    「南大荒」版畫

    以山岩為靈氣

    為山岩添彩

    變平庸為神奇

    無版套色木刻的製作(一)

    無版套色木刻的製作(二)

    無版套色木刻的製作(三)

    木刻古鎮(之一)

    木刻古鎮(之二)

    重現和虛擬篇

    逆光下的景物重現



    第五章作品賞析

    後記






    引言



      一幅動人的風光照片,其魅力到底來自於哪裡呢?這裡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種,照片的魅力主要來自於主體景物本身的獨特形態。譬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澳大利亞的艾爾斯岩等;第二種,是拍攝者最佳地利用了構圖、影調、色彩,使原本平凡的景色產生出誘人的美感。第一種依賴於 目標本身,第二種注重藝術的表現手法。



      如果深入地看,這種區分方法就會出現問題。試想一下,將一張只使用第一種方法簡單「記錄」下來的黃山迎客松,與運用了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黃山迎客松放在一起,這第一種情況就相形見絀了。因此我們在這裡只需要講第二種情況:藝術的表現手法。



      藝術的表現手法的掌握需要訓練。我曾在與一些熱切希望提高拍攝水準的人士的交流中,覺得他們似乎有這樣的想法:學一些招式,掌握了,就可以拍出好照片來了。一位有多年拍攝經歷的朋友曾讓我批評他的照片,並問我,他拍攝的照片有什麼問題。其實,他拍攝的照片挑不出什麼特別的問題,只是缺乏藝術的感染力。



      攝影已有170 多年的歷史了,已經加入了繪畫、雕刻、建築的藝術行列,成為視覺藝術中一個迅速壯大的新成員。攝影已經取代了繪畫以前所承擔的許多功能。這個世界從來也沒有使人人都成為畫者,但今天的我們已經人人都是攝影者了。



      但是,邁克爾.弗賴伊在《數位風光照片》一書中說:「在想像力和創造力這一領域,以前和現在沒有任何變化。」



      攝影,是一門用光學來成像的平面造型學科,和繪畫天生接壤。只是攝影和繪畫一樣,並不等同於藝術,它們可以是純粹的技術手法,與將繪畫技術應用到機械製圖、建築製圖一樣,可將攝影技術應用到醫學、天文、地理上去。



      我認為,繪畫能成為建築設計學科中必修課的原因,絕不是建築設計需要繪製,因為電腦已可代勞。重要的是,繪畫可以用來訓練、提高設計師的藝術素養與藝術想像力。



      我見過許多出色的攝影師和平面設計師。他們雖然不精於繪畫,但他們研究畫、懂得畫。這裡所指的繪畫,是西洋畫。西洋畫更注重「光」、「色」、「影」,而這些更接近於攝影。研究繪畫,研究藝術作品(包括攝影作品),將是你學習攝影的基礎,它會伴隨你的整個攝影生涯。



      當你的藝術感受能力和觀察能力提高了,就能更容易地發現到那些自然界中最具魅力的瞬間。或許當別人還無動於衷的時候,你已經發現了並捕獲了下來。



      你眼睛發現美的能力有多大,你的照片上反映出來的美就有多感人,照片對觀者的震撼力也就會有多強烈。



      作畫,是透過人的眼睛,運用人的藝術素養和畫筆來描繪;攝影,是透過人的眼睛,運用人的藝術素養和相機來創作。這裡,相機就是人的畫筆。





    其 他 著 作
    1. 攝影師鏡頭裏的美景地圖
    2. 你未見的澳大利亞 Unseen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