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

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909408
呂曜志
遠景
2014年9月24日
83.00  元
HK$ 66.4  






ISBN:9789573909408
  • 叢書系列:遠景叢書
  • 規格:平裝 / 216頁 / 25k正
    遠景叢書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國家的財政運作猶如人體的主動脈,它的制度是否完善,將影響一國未來的生存發展,尤其當高齡化、少子化已成為全球趨勢,政府更應因時制宜,而非遵循陳規。臺灣乃民主社會,面臨瞬息萬變的全球化時代,政府在財政上不應再被傳統認知的「量入為出」所囿,而應該採取「量出為入」,以人民的實際需求為施政依歸,積極尋找財源活水。



      本書邀集財政、經濟專家學者,來為臺灣當前的財政問題診脈並開出良方,希望為臺灣的財政命脈找到新財稅收入,刺激中央和地方政府進行改革,改變舊有財政資源分配制度,以形成正向循環而達到興國利民,所謂的「創造性」之意涵,也在於此。






    【李前總統序】第二次民主改革與地方治理�李登輝

    【召集人序】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呂桔誠

    【導 讀】�林佳龍



    Part 1 Global Trends

    全球資本主義下政府角色的再思考──如何符合人民期待?�呂曜志

    全球金融危機後的財政論戰──「撙節」抑或「成長」?�邱俊榮



    Part 2 National Issues

    臺灣年金保險的需求與支出──如何因應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呂建德

    年金改革前途堪慮──價值紊亂,社會基礎薄弱�陳錦稷

    二代健保的財務改革�滕西華

    民主政治與政府財政──追求臺灣財政透明化�陳朝建

    民主政治的政黨經費籌措──公費選舉?黨產?�陳朝建



    Part 3 Local Cases

    中央地方財政關係的動態調整──集權?分權?�林向愷、董建宏

    臺中市的創造性財政主張�陳錦稷

    參考文獻






    李前總統序

      

    第二次民主改革與地方治理�李登輝


      

      由臺灣智庫董事長林佳龍及前財政部長呂桔誠主編的《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一書,主張財政在民主國家中應是為政策目的服務的工具,政府施政應以「量出為入」為原則。

      

      這樣的財政觀念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來闡述。首先是政府如何因應全球化的挑戰與演變;其次是政府如何透過全國性政策回應人民的需求;最後是政府如何落實地方財政自主。這種創造性的財政思維(尤其在第三層次),與登輝近來提出的「二次民主化」理念相輔相成。

      

      自一九八七年宣布解除戒嚴迄今,二十多年來,臺灣的民主改革雖然有很大的成果,但是並沒有直接協助到地方的發展,因為體制上過度的中央集權,讓地方治理的制度不夠健全。所以當我在二○一二年走過臺灣一圈之後,深深感受到一個結論,就是唯有落實地方自治,才能深化民主。換言之,健全地方的發展與治理,是臺灣迫切要推動的第二次民主改革。

      

      再者,由於執政當局強行與中國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過程中,並未充分對人民詳加說明,亦無考慮協議對臺灣的傷害,引發人民對自身未來的擔憂,再加上國會在處理這個法案的過程,未經充分討論,就要強行通過此一協議,因而在2014年3、4月間引發一場撼動國際的「太陽花學生運動」。這個運動更點出臺灣現在民主運作的困難,必須要進一步的改革。

      

      登輝認為,臺灣的二次民主改革,必須植基於自我認同的確立與民主之深化上;強化公民社會,並進行憲政改革。改革必須「以民為本」,從直接關係人民的權益入手,解決人民就業與生活的問題,同時解決各地區資源分配不均所造成的不公不義的問題。這些人民和地方的問題,就是推動第二次民主改革最好的出發點。

      

      從地方共同生活的議題來切入,讓人民共同來處理自己的公共事務,才可以啟發出人民的熱情,透過這種政治參與的過程,建立出一個新的民主治理文化;同時,這樣的作法也可以使人民突破原來歷史、社會和文化意識型態的錯亂,突破地區的限制,建立一個共同的願景,更加堅定臺灣民主的基礎。

      

      本書所揭櫫的「創造性財政」思維,正是推動二次民主改革、落實「以民為本」,並均衡區域發展的重要關鍵,是具備卓越與前瞻性的見解。在李登輝基金會於二○一三年與臺灣教授協會、臺灣智庫、臺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新臺灣國策智庫共同主辦的「健全地方發展與治理研討會」中,登輝也與林佳龍及臺灣智庫的專家學者們有諸多交流。

      

      恭喜臺灣智庫將本書付梓,同時登輝也期待本書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提供給各中央部會、地方政府、民意代表及研究機構作為決策參考,並讓更多人了解到地方發展的困境,以及中央和地方合作解決困境的重要性,攜手讓臺灣邁向更進步未來。

      

    召集人序

      

    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呂桔誠


      

      臺灣財政的問題千頭萬緒,不僅有日益嚴重的財政收支、資源分配失衡等結構性問題,還需因應經濟變遷與景氣循環所帶來的挑戰與需求。對內而言,當前我們面對的是中央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又須因應經濟不振的窘境;地方政府則普遍瀕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財政困局。另一方面,即將進入「六都時代」的臺灣,在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權責與財源分配上,也有重新調整之必要。對外而言,從金融海嘯到歐債危機的發展,也促使我們去思考全球化對國家財政的挑戰及因應之道。

      

      因此,臺灣智庫在2012年7月成立財政論壇,指派拙擔任召集人;邀集一群有志改變時局的專家學者,召開一系列會議,有系統地探討臺灣財政問題的各個面向,時時掌握時局脈動。過程中,我們更數度向國家提出政策建言,包括透過臺灣智庫董事長暨立法委員林佳龍提案,建議恢復金融機構非利息部分之銷售額的營業稅為百分之五;針對《財政劃分收支法》及《公債法》的修法,也指出政院版草案的缺失並建議修改方向。同時,我們也密切關注國家的年度預算,並透過林佳龍委員提出多項主決議,包括要求行政院提出「中央政府償債計畫專案報告」,並研擬修改公共債務法,建立有效償債制度,以積極處理公共債務並強化財政管理效能等。

      

      財政論壇運作至今,已累積相當成果。《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一書,即是參與者的集體智慧與心血之結晶。本書從國際、國家與地方三個層次出發,檢視當前臺灣財政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興革建議。我們主張,依當前經濟情況,財政應以「量出為入」為原則,落實「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目標,導正過去追求片面的帳面「平衡」。同時,著重支出面實質效能的評估審查與執行效率的檢討,追求財政透明度的提升,而非倚偏於傳統性收入面的分析。我們深信,唯有具效益性的公共支出,才能有效提升整體社會及人民生活福祉,增益經濟發展能量,進而創造更堅實的財政收入基礎。

      

      我們希望透過本書提供臺灣在改革財政政策過程,更多元的思考與論辯,讓臺灣財政逐步邁向正途,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創造整體財經結構的良性循環。感謝本書眾多執筆者的努力付出,包括:呂建德、呂曜志、林向愷、邱俊榮、陳朝建、陳錦稷、董建宏、滕西華,也感謝朱武獻、柳嘉峰、張兆順、黃世鑫、黃玉霖、蘇建榮……等人,提供寶貴意見與指教。

      

      最後特別感謝李登輝前總統為本書撰序。李前總統對二次民主改革的相關主張,包括「區域平衡發展」、「資源公平分配」以及「權力還給人民」三大改革方向,與本書的核心宗旨不謀而合;我們也希望能透過本書,實踐二次民主改革,落實地方自治與區域均衡。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