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權力家族:中國歷史上的政治世家

權力家族:中國歷史上的政治世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5077
張程
遠流
2014年11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573275077
  • 叢書系列:實用歷史叢書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實用歷史叢書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其他












    這是一本描寫中國古代政治世家的圖書。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自序



    第一章 政壇草根神話

        ──西漢衛青、霍去病、霍光、霍禹家族

        衛家興起的兩大支柱

        功高震主衛青避禍

        受株連滿門抄斬

        霍光:皇帝的心病

        霍禹:富不過三代?



    第二章 將門虎父無犬子

        ──李廣、李蔡、李陵、李暠家族

        但使龍城飛將在

        走投無路的「叛國者」

        割據隴西成一霸

        遲到的黃金時代



    第三章 忠君愛國的千古楷模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諸葛恪、諸葛瞻家族

        諸葛亮的權力之路

        煉成千古楷模

        三個陣營的一家人

        不可複製的權路

        除了殉國別無選擇



    第四章 江東大族首望之家

        ──江東陸遜、陸抗、陸機、陸雲家族

        東吳政壇的黑馬

        王朝的割據支柱

        文人不合時宜



    第五章 從權術走向藝術

        ──東晉王導、王敦、王羲之、王獻之家族

        王與馬不敢共天下

        王敦是豪傑,不是政治家

        王家的華麗轉身

        書法重於政治



    第六章 舊時王謝堂前燕

        ──東晉謝衡、謝安、謝玄、謝靈運家族

        在亂世尋找支點

        走出東山去淝水

        名將之花凋謝

        無奈的另類天才



    第七章 開眼看世界的父子

        ──晚清曾國藩、曾國荃、曾紀澤家族

        精神的力量

        天京:權力的風口浪尖

        只開風氣之先

        悍匪與儒臣

        一口英語與一場談判



    後記:權力傳承的秘密

    參考文獻舉要






    自序



      在古代中國,權力是榮華富貴的等價物,加之權力來之不易,擁有者難免自私,想長期把持它,傳之子孫萬代。於是乎,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世代公卿」的權力家族。本書就是一本聚焦這些家族的歷史讀物。



      書末後記〈權力傳承的秘密〉,簡要列舉了權力家族把持權力的秘密。需要強調的是,世家子孫自身的強素質、高能力,是他們繼承父輩權勢的一大主因。常年在政治環境中耳濡目染,世家子孫的政治素質往往高於平民子弟。這其中,家族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覷。縱觀歷史,但凡牢靠的權力家族,但凡有遠見的政治人物,無不重視家教和子弟學業。他們的子孫,「生於書香世家,延名師,擇良友,父兄飽學,從而提命講解,子弟資質聰明,又好讀書,自然直上雲霄,乃順境也。」(《白公家訓》)



      從政治史的縱向來看,權力家族構成了對皇權的持續威脅。看看東晉南朝政治,門閥大家把皇帝欺負成什麼樣了?專制帝王自然要扼殺一切權力威脅,權力家族也在打擊的範圍內。所以,帝王設計了諸多制度,推行了很多措施來打壓門閥勢力。從唐朝開始,門閥勢力開始土崩瓦解,尤其是科舉盛行對門閥的衝擊極大。選賢用能,漸漸成了社會共識。這個時候,家庭教育對權力傳承就更重要了。子孫學富五車,權力才能留在自家;子弟不學無術,家族就是權力場的過客。



      唐宋之後,不僅是世家大族重視家庭教育,一般的溫飽之家也節衣縮食,供養子弟讀書考試。宗族結構廣泛推開,出面承接了很大一部分家教任務,舉全族之力供養子孫讀書考試。家塾、宗學遍布鄉間。書聲琅琅,見證了家庭教育是宗族的主要職責之一。



      先賢把教育和權力的關係,看得很透。遍覽清代政治、閱歷豐富的汪輝祖就警告權力家族切勿放鬆子弟教育,「富厚之家,不論子弟資稟,強令讀書,豐其衣食,逸其肢體,至壯歲無成,而強者氣驕,弱者性懶,更無他業可就,流為廢材。」(《雙節堂庸訓》)康熙帝在《庭訓格言》中強調,王公大臣「若小兒過於嬌養,不但飲食之失節,抑且不耐寒暑之相侵,即長大成人,非愚即痴」。可惜,很多達官顯貴這回沒把皇帝的話放在心中,沒有貫徹執行,結果培養出了不少紈褲子弟和「高衙內」,害人又害己。



      這裡就牽涉到一個進一步的問題:達官顯貴應該留給子孫什麼?是權貴,還是品行?



      曾國藩把這個問題分析得很透:「蓋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則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必且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後人。」(《千家訓》)如果子孫賢能,在選賢用能的社會中不愁沒有出頭之日;如果子孫為惡,權貴遺產恰恰是助紂為虐的毒藥。所以,留子孫高官顯爵,不如抓緊教育,樹德培優。



      同樣,一個人要想實現理想,不要寄希望有個「好爸爸」,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朝著夢想奮鬥。遭遇困難,不要要求家庭對自己的幫助,而要自問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才能,是不是足夠堅持。



      高社會流動性,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徵。秦漢之後的中國就不是一個貴族社會,彼時開始的中國就沒有一個貴族階層。賢能者居位,不肖者去之。只要社會保持流動,權力就不可能被壟斷,品行和教育就有用武之地。我們討論權力家族,就有現實意義。



      是為序。




    張程

    二○一四年八月於北京朝陽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