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的不老主張:12個熱情生活的長者故事

我的不老主張:12個熱情生活的長者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5299
蘇惠昭
遠流
2014年11月29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3275299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24頁 / 普通級
    綠蠹魚


  • 心理勵志 > 熟齡生活


















    追夢不設限,熟年好風景





    推薦序一



    期待變老




      朋友看完《遠見雜誌》八月號為我拍攝的短片,興奮地對我說:「好期待變老喔!」



      不只期待變老,因為短片中我還談到「找一個喜歡的地方,大家以後樹葬」,想到死後骨灰能撒在一起,我們就連對死亡的恐懼都沒有了。



      不害怕變老,不恐懼死亡,這也是我在《我的不老主張》看到的一種生命態度,十二個老人多數獨居,有的人不識字,有的人一生只到過台北一次,他們順服於「生、老、病、死」這自然的節奏,接受命運,努力活出最好的樣子,不抱怨曾經有的逆境,同時找到和大量的空白時光相處的方法。幾乎沒有人談到錢,也沒有人講起兒孫滿堂,康健華讀經,蔡春風整個沉浸在棒球中,阿美族的巴奈阿嬤還到醫院當志工,唱歌跳舞安慰生病的人……



      不只台灣的原住民,全世界的原住民都一樣,因為接近大自然,於是對死亡淡然。死亡本來就是自然的演替,只要世界沒有毀滅,生命就會一直延續,所以只有個體的消失,沒有真正的死亡。問題是,我們已經遠離了自然,我們想要不老,想要延緩死亡。



      比起他們,我們顯然需要做更多的功課。好好地老去,毫無遺憾地離開,對五十三歲的我來說,這是一件不能逃避、需要準備的事。過去和現在做的每一件事、走的每一步路,都決定了我們老年人生的內容,是我們預先為老年人生寫下的劇本。



      活下去並活得有品質,剛剛好的錢和健康管理,我把「老年問題」分成這三大區塊。



      台灣即將在二○一八年進入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佔百分之十四,這個數字到二○二五年會增加到百分之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老人多到滿出來。二○五一年,高齡人口將是兒童人口的四點七倍,加上龐大的單身族群、一個人的家庭,我們這一代已經不必指望有兒女奉養和陪伴。有子女的人,反過來必須要求自己老來不要成為兒女的負擔,除了依靠政府的年金和健保,儲蓄保險和養成運動習慣絕對有必要。面對新的時代、新的人口結構,政府當然必須有積極作為,著力於改善長期照護、健康保險、老人年金和住宅政策。



      我比較想談的是私我的「如何好好活下去」。我的具體做法是,找一塊地,和十二個老朋友合蓋小坪數的「老人公寓」。我們選擇了台南。為什麼?這裡有醫療資源,有美妙的小吃、寬敞的書店,以及對慢行老人友善的巷弄空間,另一方面,它還有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



      我們的老人公寓位在一般的社區。我認為,老人應該活動在有孩子、有年輕人的社區,與人連結與互動,不要封閉在放眼望去一片白髮蒼蒼的養老院,夜以繼日地接受死亡的提示。



      老人公寓的基礎是朋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有一群可以共老的老朋友。不是說不可以交新的朋友,新朋友聽你的「當年勇」只會當是臭彈膨風,只有一路走來,曾經一起流血流汗流淚的老朋友和你擁有共同的回憶。我和我的老朋友們結識於荒野協會,換句話說,我們有共同的理念、一定的知識,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守護台灣的山林野地,不要再被破壞。



      這又必須回到一個更基本的課題: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時候到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填寫答案,無可逃避。



      生命的意義在積聚更多的財富嗎?想想看,當你老了以後,有一棟房子和十棟房子,有差別嗎?有個企業家,八十歲了,因為寂寞而痛苦,最大的期盼就是孫子常來看他,但孫子都找理由推託,我很想建議他,不如賣掉一棟房子,然後宣布,每來看我一次獎賞一千、兩千,保證孫子絡繹不絕。



      生命的意義也不等同於工作。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在工作崗位上找到意義和價值,所以在還有能力的時候,要撥出時間做公益,為這個千瘡百孔的社會盡一點力,從做公益中找到意義和價值,而最大的禮物就是從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建立人脈或找關係──人脈和關係不過薄薄的一張紙,朋友則是永遠的。



      但朋友又和家人不一樣,家人在一起,可以不必說話,不必做任何事,本身就有意義,朋友在一起一定要有具體的事可做,老是吃喝玩樂就只是酒肉朋友,淺淺的、短暫的快樂後換來更大的空虛。朋友在一起可以做什麼?一九九九年由我發起,召集朋友每月相聚一次看電影,看完電影後還要討論。另外,我們也每個月辦一、兩次戶外活動,就是透過長期互動的過程凝聚情感,儲蓄回憶,確信未來可以共老。



      老是一個緩慢退縮的過程,現在的人老得慢,生理和心理年齡等於實際年齡減個十五歲,所以六十幾歲的人還活蹦亂跳趴趴走,七十多歲以後體力漸漸衰退了,沒有力氣老遠跑去看朋友,最後就是臥病在床。我們為老年人生做準備,就必須為每個階段設想。



      我很不能認同一種做法,就是退休後去買一塊農地,蓋個農舍,這未免失之於天真。前面幾年也許還可以,等到不能動的時候,鄰居遠在兩公里之外,兒女更是遠在天邊,怎麼辦?真正懷抱山林夢、田園夢,不如把農舍的錢拿去住民宿,一個月換一間民宿,住都住不完,也不用落個破壞農地之名。



      老了,很多事也公平了。過去的社會地位,不重要了;有幾棟房子,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是否心安知足?這通常無關社會地位和財富,所以地位崇隆和家財萬貫的人要特別注意,他們通常是寂寞不快樂的高危險群。活得好不好,要看你能否尋求到生命的意義,還有多少可以共老的朋友。有一天,當我們回顧一生,如果答案是「人生是值得的」、「我過了有意義的一生」,我們就不會不甘心,能夠坦然走向最後一程。



      已經老去的人,來不及了,人生無法重來。我想說的話,是對三十、四十、五十歲的人,無論如何現在就要開始為老年做好準備。我很樂觀,相信我們的政府會為高齡社會提出更好的政策,我也相信我們的觀念會進步,不會為了延長幾個月的壽命勉強接受痛苦的治療,硬撐著活下去。寧可在安寧病房,安然、有品質的善終。我相信有一天,安樂死也會被接受。



      讓我們一起做好準備,讓「變老」成為一種盼望,像一部等待已久的電影終於要上映。




    (李偉文口述,蘇惠昭採訪整理)




    其 他 著 作
    1. 守住角落的人:他們或縱身自然、或獨行藝術曠野,漫漫前行,閃著微光
    2. 認真:20個突破生命框架的故事
    3.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4. 好樣:台灣平面設計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