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的故宮欣賞書

我的故宮欣賞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5487
林世仁
小天下
2014年12月26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9863205487
  • 叢書系列:小天下文化館
  • 規格:精裝 / 108頁 / 23 x 30.6 cm / 普通級
    小天下文化館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史地/傳記 > 歷史地理












    金鼎作家林世仁執筆、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監製

    歷時5年精心打造,一本專為兒童編寫的故宮欣賞書





    自序



    看見故宮



      寫我的老朋友——故宮




      讀藝術研究所時,我曾經去旁聽過李霖燦老師的故宮課。李老師說講了些什麼,老實說,我幾乎全忘光了。但是老師搬一張木椅就坐在畫前,跟我們談崔白〈雙喜圖〉、范寬〈谿山行旅圖〉,那聊天一般的神情倒是印象深刻。有一次,老師興致一來,還帶領大家走到院外的雞蛋花下,聊起老故宮人當年如何留下這棵比故宮還老的樹。那時吹過樹梢的風,彷彿還在耳邊。



      上課之外,我也常去故宮晃逛,因為藝研所的學生都有一張故宮證,隨時可以免費進館。去多了,畫沒看出什麼名堂,卻看出了感情。退伍後,在臺北工作的十多年間,只要每逢十月,我幾乎都會去故宮,看一看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像看三位老朋友。



      由於有這樣一段因緣,當小天下的總編輯李黨問我有沒有興趣寫一本「故宮書」,我立刻就答應了!



      一本「家庭共讀」的故宮書



      我很清楚我不是故宮專家,也不敢在書裡扮演老師。但是我很清楚,我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我的工作,就是把專家們的研究成果,透過我的「兒童語言翻譯」,帶到兒童面前。實際工作時,這「兒童語言」又變成了「少年語言」,我希望它可以變成一本「家庭共讀」的故宮書。



      所以在寫這本書時,我不是「作者」,而是一個「編者」。我是用編輯的眼光來編撰這一本書。面對文物,我俯身成一座橋,希望可以搭起少年和故宮之間的一個輕鬆管道。在選題上,我以故宮最著名的藏品為主,希望讀者到故宮時,比較容易親眼對照、看見。



      在參考資料上,我以故宮的出版品和網上資料為主,另外也參考了民間圖書,例如錦繡出版社《中國巨匠美術週刊》、蔣勳的書畫導賞文章等。由於不是學術論著,我沒有在文中一一注明出處。我把這些專家學者的觀點,都當成「大人送給少年的禮物」,我呢?我的工作只是把它們消化之後,再分享給少年朋友。



      充滿新鮮想像的「紙上博物館」



      面對浩瀚的文物,我們粗略的把故宮藏品分成七大類,每類先做簡介,再聚焦於其中幾件最精粹的文物。在視覺呈現上,我們希望能傳達出「這個時代的味道」,把遙遠的古文物帶到「此時此刻」。除了運用大量插圖來鬆解文字,在主文、副文之外,我們還配置了一些小邊欄。這些邊欄都像一扇小視窗,可以點開不同的視角。而在每篇文物中,也以「小博士」或「小問童」的提問,來活潑想像。美編Barkley更以展場的方式來呈現文物,插畫也因此有了兩個層次:Barkley畫出了逗趣的內容配圖,黃祈嘉則點綴出現代遊客的紙上巡覽。這些嘗試都讓這本書,真的像一座「紙上的博物館」。



      當然,我也期望能在欣賞中帶出「新鮮的角度」。例如〈牧馬圖〉中的黑白對比、〈蠟梅山禽圖〉中的詩書畫配置……只可惜,限於才學,雖然反複修訂了三、四次,仍然沒能達到心中的理想。



      時間,是美的通關密碼



      編撰過程中,我體悟最深的是:所有藝術品都是時間的結晶,因此,作為觀賞者,我們也需要時間的投注,才能解開它的美學密碼。還記得當年殷志遠學長十分讚歎〈早春圖〉的空氣感,我卻怎麼看都看不出來。帶著問號,我每次進故宮,都努力在它面前像「參公案」一樣的等待奇蹟出現。有一天,微雨方歇,燈光、空氣似乎都混進了雨絲詩意,再看〈早春圖〉,果然,筆墨生?,春山浮動,「春山早見氣如蒸」,我終於看到了「空氣感」!



      2006年「大觀──北宋汝?特展」,我帶著虔誠的心去觀賞,只覺得展場布置極好,對個別作品卻仍然一頭霧水。這一次,我重回青瓷無紋水仙盆和蓮花式溫碗面前,心的角落似乎悄悄敞開了。對這兩件始終在爭「誰是汝?第一」的作品,也有了一些不同體會:年少時,總希望心靈是完美無瑕的,中年之後,才明白人生總是避不開裂紋,而如何把心的傷痕昇華成美,才是更難的功課。文物在前,啟發我們的何止是視覺上的一聲驚歎呢?



      看見故宮、看見美好



      衷心希望這一本書,能在少年朋友的心中,留下一個和故宮初相見的印記。那麼,在未來的時間解碼下,終有一天,長大後的少年朋友會真正看見隱藏在文物之下的美好。



      祈盼大家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看見故宮。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