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讀唐詩練功夫:教出孩子允文允武好品格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18845
任培豪
本事文化
2015年2月09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6118845
叢書系列:
好生活
規格:平裝 / 24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好生活
分
類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同
類
書
推
薦
線上高效讀書法:提高孩子學習意願的活用術
小熊媽親子學英語私房工具101+【小熊媽自學英語寶典二部曲】(暢銷修訂版)
十堂說話啟蒙課,孩子開口不再忐忑:速讀、背誦、複述……從不善言辭到侃侃而談,孩子只是欠缺一點口才訓練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那麼有創意?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開發右腦,訓練思維,打開創新的大門!
從怕學習到愛學習:名校和家長都肯定的自主自律學習
內
容
簡
介
跟李白一同吟詩,和葉問一起練拳,
原來武術可以這麼好玩!
孩子左右腦同時開弓,瞬間提升體能與心智,
身心安定,自然養成端正好品格。
目
錄
序1 流傳千年的復古美學,文武雙全的另一種詮釋�任培豪
序2 與孩子一同體驗充滿歡樂的力與美的遊戲�陳亞南
第1章 功夫如何救了我
第2章 學會基本勢,孩子也可以變成厲害的功夫小子!
?
1自然勢──腳踏實地,才能頂天立地。? ?
2騎馬勢──抬頭挺胸,才能保持平衡。
3獨立勢──單腳站穩,才能自我保護。
4登山勢──跨步向前,才能主動出擊。
5半馬勢──學習轉變,才能蓄勢待發。
6坐盤勢──靈活運用,才能隨機應變。
7太極勢──掌握虛實,才能深藏不露。
8仆下勢──扭轉逆勢,才能反敗為勝。
*生活應用篇
第3章 ? 練好唐詩功夫,孩子就是頭好壯壯的優等生!
1詠鵝──學習觀察大自然
2憫農詩──學習感恩造物者
3芳草詩──學習不屈不撓的精神
4春曉──學習運用五感體驗
5相思──揣摩思念的心情
6靜夜思──展現身法儀態
7登鸛雀樓──揣摩登高的意境
8遊子吟──學習孝順與報恩
9塞下曲──表現英勇豪氣
10秋夕──體會優閒雅興
11送孟浩然之廣陵──珍惜友情可貴
12楓橋夜泊──想像離鄉旅人的心境
序
作者序1
流傳千年的復古美學,文武雙全的另一種詮釋文�任培豪
倘若生在古代,你想讓孩子成為文人雅士,還是武功蓋世?我想,除非富家子弟,否則難兩全。
人們生於現代,每天被流行文化轟炸,見怪不怪,卻漸漸覺得愈「古」的東西愈有素養價值,也因為人們的教育水準高了,品德意識抬頭,為了成為更好的人,於是開始追求身心靈的薰陶。更重要的是,我們為人父母,期望下一代擁有真善美,為這個社會孕育正向的力量。
我認為這股正向的力量,應該從「心」做起,「身體」力行。首先,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一言一行,往往是看著父母、學著做。因此,我決定為孩子做出突破,陪伴孩子,感受流傳千年的復古美學。
我試著以不同的角度,為孩子詮釋我們華人最引以為傲的文化內涵。我重現文化的方式,是讓教學過程中,擁有美好的想像意境,肢體呈現力求淺顯易懂,讓孩子從小喜歡接受古代文化。因此,我推出適合孩童學習的「唐詩功夫」文創教學法,融合唐詩文化與功夫文化。
唐詩,傳誦千年的深層文學。功夫,演繹千年的精粹武學。這兩股千年的力量,我將之融會貫通,成為落實內涵教育的一顆希望種子。
當文學遇上武學,文字不再只是文字,跳脫靜態,它活絡了起來;功夫不再只是單純的拳腳,它再現了涵養;當唐詩結合功夫,印證了文武雙全的真實活力,允文允武,是可以實現的。
中華文化的精粹,我們稱為老祖宗的智慧,現代人儘管欠缺卻也崇尚。在繁忙的塵囂中,社會上需要注入一股文化的教育力量,洗滌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心智。歷盡千古淬鍊而成的國粹:文字的藝術、意境的演繹──唐詩;肢體的藝術、力量的詮釋──功夫。兩者的完美結合,演化成全新的文創教學模式:唐詩功夫。
現在,你準備好讓孩子體會允文允武的魅力了嗎?
作者序2
與孩子一同體驗充滿歡樂的力與美的遊戲文�陳亞南
你可能常聽人說:「允文允武」、「文武雙全」等對人讚美的話語。一個人有文才、博學,又懂武術,多麼讓人羨慕或者自豪。這樣再來說「唐詩功夫」就懂了,這本書簡單說:就是要教孩子允文又允武。
唐詩是一種美麗的文學作品,需要深靜的咀嚼、吟誦和思索,給我們文才;而功夫呢,功夫是一種武術,是動力的反射,要豪邁、出力,給我們體能。將兩者結合就是有才學有武術的「文武全才」了。
可是一初始,我十分疑惑「唐詩功夫」到底是什麼?是上功夫課之前等待的序曲,或者安插在功夫課的中場休息時間,朗讀一篇唐詩,讓好動的孩子安靜地坐下來嗎?
直至查詢了培豪的功夫課程,他的招式中充分詮釋了唐詩的趣味,比如有一處:手臂彎曲而向上,真如鵝頸向天而歌,孩子不必硬記死背第一招、第二招??,在整個唐詩的引領下,孩子一面聯想,一面進行肢體的動作。因為唐詩的情韻,也讓習武這生硬的出力,能從心底揮出力量,所以每一個招式也都是一氣呵成,更容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然而,唐詩功夫就止於這樣嗎?培豪想要推展的高度和理想,也僅止於這樣嗎?當我們和培豪再深切接觸,從完整的一堂功夫課,整首詩以功夫詮釋,也顯現出詩中的氣魄,詩文的內在,因為加入了肢體動作,詩文也不再只是紙上的優美,可以融入心靈、肢體。
我很鼓勵孩子背唐詩,我自己就和三歲的小孫女一起讀唐詩,我們選背五言的絕句或樂府。當她搖頭吟哦時,不止是學習語言,也是一種快樂的遊戲,同時也是生活的豐富。當我再多加入一點故事和小小的動作時,她整張小臉都亮了起來,我相信那時候的她,心中也有很多亮點和聯想。
我想起一個朋友,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常常帶著孩子去爬山。每次出發前,就和孩子一起先查查有關山的詩,在山道上,一首詩一人接一句。他的孩子竟說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光。
如今,有了唐詩功夫,背背唐詩,動動四肢,是不是更有趣味?
我相信一定是的。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親子一起練功夫:鍛鍊體能與防禦力,提升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