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卷)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600305
傅佩榮/著
立緒
2015年2月10日
287.00  元
HK$ 243.95  






ISBN:9789863600305
  •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生活哲思
  • 規格:平裝 / 720頁 / 15 x 23 cm / 普通級
    新世紀叢書.生活哲思


  • 人文史地 > 哲學 > 概論


















    哲思,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禮物

    賦予生命滋養、豐潤與無限的樂趣









    哲思使平凡的日子變得更有趣、更快樂╱傅佩榮




      對於「寫作」這件事,我很早就有一種又愛又恨的感覺。從中學時代開始,念到文情並茂的文章,心裏就高興,忍不住多看幾遍;但是遇到有些作者堆砌辭藻或無病呻吟時,就會覺得難過,好像自己的善意被辜負了。



      後來我分析這樣的心理,才知道問題在己不在人,喜歡好文章,是因為自己缺少美妙的靈感;討厭壞文章,是因為自己沒有賣弄的膽量。及至迫於工作與生活而必須提筆時,才發現能夠寫得文從字順,像上課一樣把道理講清楚,就算不錯了。



      文章大致有三類:敘事的、抒情的與說理的。敘事的文章有如媒體所報導的新聞,事過境遷之後只剩下幾行標題,供人閒談聊天之用。抒情的文章可以觸動人心,引發遐想,其效果就如朗誦詩歌一般,讓人暫時忘記現實的苦惱,不知今夕何夕。談到審美體驗,自然以此為主。至於說理的文章,就是要想盡方法講清楚一件事何以如此的道理,講清楚談何容易!懂的人一點就通,不懂的人困惑依然。



      我是念哲學與教哲學的人,哲學老師給人的印象是:把簡單的東西說得很複雜,把別人原來懂的說得讓他不懂。我的寫作屬於說理,其目的正是為了緩和這種偏差的印象,而我對寫作又愛又恨,其故也在此。我的愛代表了深刻的願望,想要與讀者分享愛智過程的喜悅;我的恨來自無奈的遺憾,因為缺少生動的意象與豐富的語彙,以致難以完成此一任務。



      我一直在大學教書與研究,除了撰寫專業論文,也寫了不少大眾化的哲普作品。我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翻譯西方哲學的著作,前後約二百萬言。經由長期而艱苦的翻譯訓練,我的英文進步了,邏輯推理能力提升了,然後思考可以扣緊重點、循序漸進,講述也力求周延而有系統。我開始大量引介西方哲學家的名言金句,因為我相信這些啟迪我的觀念或許也值得讀者參考取用。後來我的研究焦點轉向中國哲學,我也同樣把學習儒家與道家的心得充分表現在哲普作品中。



      過去這些年,我可謂勤於筆耕,所寫的文章超過千萬字,而出版的書也超過了百本。許多早期出版的書已經絕版,其中有些文章記述我當時學習與思考的軌跡,可能還有一讀的價值。立緒出版社耗費大量人力,挑選這些文章,編成「生活哲思文選」。我在校對時得以再度閱讀過去所寫的東西,偶爾會想起當時的相關情境,心中覺得感恩與愉悅。



      我們肯定理性的力量,但不會因而忽略情感的調節與意志的抉擇。哲思使生活更為明亮,更有層次,也使人生的方向與目標更為顯豁。總之一句話,哲思將使平凡的日子變得更有趣、更快樂。




    其 他 著 作
    1.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知識.閱讀.體驗(第三卷)
    2.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修養.理念.志趣(第二卷)
    3.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處世.人際.簡樸(第一卷)
    4. 生活有哲學
    5. 傅佩榮解讀孟子(精裝)
    6. 傅佩榮解讀莊子(精裝)
    7. 傅佩榮解讀老子(精裝)
    8. 孟子新說:勇於擇善固執
    9. 樂天知命的人生
    10. 我看哲學
    11. 會思想的蘆葦
    12. 孔子新說──展現人文之美
    13. 哲學與人生
    14. 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15. 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16. 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17. 拓展人際視野
    18. 一個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19. 豐富的趣味人生
    20. 孔子新說:肯定群我關係
    21. 傅佩榮解讀莊子(平裝)
    22. 孔子新說─在考驗中成長
    23. 逍遙自在的人生─《莊子賞析》
    24. 人生意義的探索
    25. 人生不缺一盞燈
    26. 用智慧領悟人生境界
    27. 心靈增加一扇窗
    28. 文化的視野
    29. 尋找生命的重心